增程车的“救命稻草”突然不灵了?7月销量暴跌11%,车企集体陷入困境!

曾几何时,增程车还是新能源市场的香饽饽,理想汽车凭借它一路杀入千亿营收俱乐部,甚至成为全球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但如今,增程赛道却突然踩下急刹车——2025年7月,增程车销量同比暴跌11.4%,纯电车却逆势增长24.5% 。

增程车的“救命稻草”突然不灵了?7月销量暴跌11%,车企集体陷入困境!-有驾

更扎心的是,曾经靠增程技术横扫市场的理想汽车,7月交付量同比暴跌39.7%,8月跌幅进一步扩大至41%,甚至跌出了新势力销量前三 。 问界、零跑等品牌也纷纷出现增长乏力或战略转向的迹象。

增程车的“救命稻草”突然不灵了?7月销量暴跌11%,车企集体陷入困境!-有驾

难道增程车的“春天”就这么结束了?

一、销量暴跌背后:纯电反杀、红利消失

增程车的“救命稻草”突然不灵了?7月销量暴跌11%,车企集体陷入困境!-有驾

增程车销量的下滑并非偶然。 全国充电桩数量已突破千万大关,中心城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34根充电桩,私桩占比高达74.5% 。 一位理想L9车主坦言:“我每月加油不到两次,纯电就能覆盖95%的日常通勤,油箱简直成了摆设。 ”

与此同时,纯电车正在疯狂降价。 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暴跌至10万元/吨,特斯拉Model 3续航干到830km,价格却压到25万以内。 增程车曾经的“油电差价”优势从三四万缩水到一万左右,消费者自然更愿意选择纯电 。

更致命的是,早期增程车主换车时,超过60%转向了纯电车型。 他们发现,自己最远只去过邻市,纯电完全够用 。

二、车企扎堆内卷:从“蓝海”到“红海”

增程赛道曾因理想汽车的成功而迅速膨胀。 吉利、奇瑞、长安、比亚迪等传统车企,零跑、小鹏、小米等新势力,甚至通用、福特、现代等合资品牌,全都挤进了增程赛道 。

但同质化竞争彻底压垮了市场红利。 理想汽车的一位销售直言:“现在所有品牌都在复刻理想的路径——家庭用户、大空间、高配置,甚至连营销话术都高度相似。 ”

消费者面对一堆功能相似的增程车,根本记不住品牌名字。 理想汽车不得不连续降价保份额,单车均价从2022年的33.1万元跌至2024年的26.87万元 。

三、技术升级的悖论:越像纯电,越显多余

为了挽回市场,车企开始给增程车“打补丁”:塞进更大的电池、配上超快充。 智己LS6增程版用了66度电池,纯电续航标到450km;小鹏X9增程版续航超过400km 。

这些车更像“背着油箱的纯电车”,增程器启动频率被压缩到每月1-2次 。 但问题来了——电池越大,成本越高,车身越重,油耗和操控反而变差 。

李斌甚至犀利吐槽:“增程车把电池越做越大,原来一年用五六次增程器,现在可能一年才用一两次。 每天背着几百公斤的东西,图啥? ”

四、市场分化:中端崩盘,高端内卷

20万以下的增程市场几乎崩盘。 东风奕派008、星纪元ET等车型月销仅2000台,被比亚迪海豹DM-i、零跑C10纯电版按在地上摩擦 。

高端市场也没好到哪去。 理想L9和问界M9守着40万+市场,但宝马i5优惠后仅38万,奔驰EQE降到35万,豪华燃油车正在疯狂反扑 。

零跑汽车更是直接转向纯电,新推出的B10、B01甚至没规划增程版本 。

五、用户痛点反而成了“槽点”

增程车曾引以为傲的“无里程焦虑”,如今反而成了拖累。 用户抱怨增程车在亏电状态下动力骤降,高速工况下油耗甚至高于传统燃油车 。

华为门店销售透露:“客户听说增程车要保养发动机,转头就定了纯电版。 ”

更尴尬的是,增程车的日常使用场景与纯电高度重叠。 理想内部数据显示,85%的车主日常只开150km纯电里程,65%用户每月加油不超过两次 。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