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严打辅助驾驶虚假宣传,OTA升级监管升级

最近这些年,咱们身边开智能新能源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大家聊起车来,话题也变了。

以前聊的是发动机、油耗,现在聊的是“自动泊车”、“智能领航”、“一键召唤”。

听着这些功能,感觉就像科幻电影照进了现实,好像买了一辆车,就顺便请回了一位不用发工资的“全职司机”。

重拳出击,严打辅助驾驶虚假宣传,OTA升级监管升级-有驾

可是,热闹归热闹,大伙儿心里是不是也悄悄打过鼓?

广告里说得天花乱坠,方向盘自己转,车子自己跟,好像驾驶员往座位上一躺就能从北京开到上海,这事儿到底靠不靠谱?

万一它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责任算谁的?

这种担心,现在国家也替咱们想到了。

最近,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两个重要部门,就联合发布了一个征求意见稿,准备给现在智能汽车行业里的一些“吹牛”现象好好地降降温,可以说,这是要给一路飞奔的智能汽车产业,系上一条至关重要的“安全带”。

咱们先来说说这第一件事,就是规范广告宣传。

这可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直接关系到咱们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

您想想看,现在很多车企在卖车的时候,为了吸引眼球,恨不得把自家的“辅助驾驶”功能吹成是无所不能的“全自动驾驶”。

在他们的宣传视频里,驾驶员常常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喝着咖啡、聊着天,双手完全离开方向盘,车辆则在复杂的车流中穿梭自如。

销售人员也会告诉你:“我们这套系统,覆盖了绝大多数场景,高速公路、城市拥堵,它都能轻松应对。”听完这些,谁能不心动呢?

感觉科技的进步已经让我们彻底解放了双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一个残酷但必须认清的事实是,目前市面上所有我们能买到的量产车,不管它叫什么“Pro”、“Max”还是“Pilot”,其搭载的系统本质上都属于“驾驶辅助”的范畴,国际上通常称之为L2级或L2+级。

这是什么概念呢?

说白了,它是一个“聪明的助手”,而不是一个“能独立思考和决策的司机”。

它可以在一些特定的、相对简单的路况下,比如路面标线清晰的高速公路上,帮你保持车道、控制车速、与前车保持距离,从而减轻你的驾驶疲劳。

但是,它的大脑,也就是算法,和它的眼睛,也就是各种传感器,都存在着局限性。

重拳出击,严打辅助驾驶虚假宣传,OTA升级监管升级-有驾

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比如大雨大雾)、道路标线模糊、复杂的十字路口、或者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这个“助手”很可能就会瞬间“蒙圈”,变得不知所措。

在这些时候,唯一能依靠的,还是坐在驾驶位上的我们自己。

可问题就出在,一些不负责任的宣传,有意无意地把“助手”的角色夸大成了“司机”,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了严重的误解。

之前新闻里就报道过不止一起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起因就是驾驶员过于相信厂家的宣传,在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就真的撒手不管,甚至在高速上睡觉、玩手机,最终导致车辆失控,酿成惨剧。

这种悲剧的背后,既有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淡薄,也离不开那些夸大其词、模糊边界的宣传误导。

所以,这次国家出台的新规,就是要从源头上斩断这种乱象。

文件里用非常明确的语言要求,车企在宣传时,必须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你的系统能力到底是什么水平,它的使用限制和边界在哪里,绝不能使用“自动驾驶”这样的词汇来暗示或误导消费者。

简单来说,就是有多大能耐,就说多大能h耐的话,不能再画大饼、吹牛皮了。

这就像我们买药,说明书上必须清清楚楚地写明成分、功效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现在,汽车的“驾驶辅助”功能说明书,也要被强制要求变得同样清晰透明。

这无疑给我们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在选择购买时,能够基于事实做出判断,而不是被一堆华丽的辞藻冲昏了头脑。

说完了宣传,咱们再来聊聊另一件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大事——OTA升级。

OTA,也就是空中下载技术,本身是个非常棒的创新。

它让汽车变成了一个可以持续进化的“智能终端”,就像我们的智能手机一样。

今天车机有点卡顿,明天厂家推送一个更新包,睡一觉起来就变得流畅无比;上个月还没有的新功能,这个月通过OTA升级就给你加上了。

这种“车子越用越新”的体验,确实是传统燃油车无法比拟的。

但是,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这种便利背后也可能隐藏着风险。

重拳出击,严打辅助驾驶虚假宣传,OTA升级监管升级-有驾

在过去,OTA升级的权限几乎完全掌握在车企自己手里,想什么时候升级、升级什么内容,基本上是车企说了算,这就给一些“暗箱操作”留下了空间。

最让消费者感到愤怒的,莫过于“后台锁电”事件。

曾经就有一些车主联合起来投诉,说他们的车在一次自己毫不知情的OTA升级之后,续航里程突然就减少了,动力也感觉变弱了。

后来才了解到,是厂家为了掩盖电池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或衰减问题,就通过后台偷偷修改了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人为地限制了电池的可用容量和电机的输出功率。

这事儿让车主们感觉受到了极大的欺骗和伤害。

我花几十万买的是标称500公里的续航,你一声不吭地给我降到450公里,这不就等于我买的东西被你偷偷拿走了一部分吗?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没有经过用户同意,甚至没有经过充分验证就强行推送的升级,会不会引入新的安全漏洞?

如果车企可以随心所欲地通过网络修改我们车辆的核心性能参数,那我们作为车主的权益和安全又由谁来保障呢?

这次的新规,就给“随心所欲”的OTA升级戴上了一个“紧箍咒”,建立了一套“备案管理”制度。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以后车企再想进行OTA升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

你必须先把升级的计划,包括升级了哪些内容、会对车辆产生什么影响、经过了哪些严格的测试验证等等,仔仔细细地报告给国家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确认这次升级是安全、合规的,你才能向用户推送。

这就好比装修房子,你要是想动承重墙,必须先找专业部门审批,不能自己拿着大锤就上。

同时,新规还严厉禁止企业利用OTA的方式来隐瞒车辆的缺陷,车子有问题就必须老老实实走召回程序,想通过软件更新打个补丁蒙混过关,这条路被彻底堵死了。

总的来说,国家这次出手,虽然看起来很严厉,但实际上是为了整个智能汽车产业能够更健康、更长远地发展。

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路面上跑着的智能汽车越来越多,建立一套清晰、严格的规则,是保障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出行安全的基础。

这不光是对我们消费者负责,也是在帮助那些真正踏踏实实搞技术研发的好企业。

当市场不再靠吹牛和炒作来竞争,而是回归到技术本身,比拼谁的系统更安全、更可靠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

一个以安全为基石、以责任为导向的智能出行新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