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台车,李斌和蔚来「必须盈利」的信心

15万台车,李斌和蔚来「必须盈利」的信心-有驾

车友们,你们发现没有? 最近蔚来的李斌有点「拼命三郎」的感觉。 在内部会议上,他直接把四季度盈利列为头等大事,放出「必须实现单季度盈利」的狠话。 看着蔚来累计亏损超过1200亿元的数字,再听到李斌这么坚定的表态,我不禁好奇:这次蔚来真要翻身了吗?

蔚来今年上半年的亏损数字确实不小,104.05亿元不是个小数目。 但有意思的是,李斌看起来一点都不慌。 他给四季度定下的目标相当明确:月均交付5万辆,总计15万辆,毛利率要回到16-17%。 这个目标听着就让人心跳加速——要知道,蔚来刚创下的月度交付纪录是34749台,这意味着他们要在年底前把销量再往上拉升近50%。

15万台车,李斌和蔚来「必须盈利」的信心-有驾

这不像是喊口号,更像是背水一战。

全新ES8无疑是这场战役的王牌。 听说这款车在今年4万台的产能规划,在9月20日开售当晚就被抢购一空。 全国门店平均新增订单达到80-85台,远超预期。 这就好比餐厅里招牌菜太好吃,客人宁愿排队也要点,后厨得拼命赶工才能跟上节奏。

我上个周末特意去蔚来门店转了转,想亲身感受一下这款「爆款」车的魅力。 坐进新一代ES8的驾驶座,第一感觉就是:这车确实懂得如何讨好消费者。 内饰的用料明显升级,触手可及的地方都是软性材质包裹,座椅的支撑性和包裹感恰到好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智能底盘系统,过减速带时滤震相当干净利落,没有多余弹跳。 销售顾问告诉我,这代ES8在底盘调校上花了更多功夫,既保证舒适性,又不会让驾驶者感觉完全隔绝路感。

15万台车,李斌和蔚来「必须盈利」的信心-有驾

说到蔚来,就不能不提他们的「5566」系列。 李斌在内部强调要扩大这些车型的销量,巩固30万价位的基盘。 这步棋走得相当聪明——明年一季度新能源车购置税要调整,今年四季度就成了购车黄金窗口期。 就像双十一前夕,大家都知道要涨价,购买欲望自然高涨。

我在店里遇到一位来看车的张先生,他正在ES6和ET5之间纠结。 「本来想等明年的,听说购置税可能调整,干脆现在就定下来。 」他的话说出了很多潜在车主的心思。 蔚来显然也看准了这个机会,要把四季度变成「抢收」的季节。

15万台车,李斌和蔚来「必须盈利」的信心-有驾

供应链是另一个关键战场。 全新ES8市场需求超预期,12月产能要冲到1.5万台以上,这对供应链是个巨大考验。 这就好比宴请五十桌客人,食材采购、厨师调配、上菜节奏,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蔚来销售顾问小李跟我聊起最近的工作状态:「现在全员都在保交付,多交一台车,离盈利目标就更近一步。 」他的话让我想起李斌在内部说的——多交付一台,盈利概率就增加一点。

15万台车,李斌和蔚来「必须盈利」的信心-有驾

软件体验是蔚来的另一张牌。 李斌强调要「按时交付高质量软件」,特别是辅助驾驶系统。 他们宣称事故率比去年同期降低了至少15%,这个数字要是能经得起市场检验,那确实是个不小的进步。

我在试驾时特意体验了NOP+功能,在环线上它能很顺畅地跟车、变道,遇到加塞车辆也能及时减速。 不像某些品牌的辅助驾驶那样一惊一乍,蔚来的调校风格更接近老司机,动作温和但果断。

看看蔚来这几年的交付曲线,你会发现他们在稳步爬升:2022年12.2万辆,2023年16万辆,2024年22.2万辆。 每年30%以上的增长,放在任何行业都算得上优秀。 但问题在于,中国市场太卷了,零跑、问界这些对手也在飞速成长。

蔚来今年前三季度的表现确实亮眼:一季度4.21万台,二季度7.2万台,三季度87071台,同比增长都在25%以上。 但要实现四季度的15万台目标,意味着要在三季度基础上再增长72%,这个跳跃幅度确实很大。

成本控制方面,蔚来似乎找到了感觉。 一季度调整后经营亏损59.47亿元,二季度缩窄到40.4亿元,环比降了32.1%。 这说明他们推行的CBU机制开始见效——李斌说这不是单纯「降本」,而是「提效」,提高效率和回报率。

说到体验,我有个朋友是上一代ES8车主,最近去服务中心升级了软件后感叹:「感觉像换了台新车。 」蔚来在用户服务上的投入确实能带来口碑,但这也是把双刃剑——高昂的服务成本曾经是拖累盈利的原因之一。

现在蔚来似乎在寻找平衡点:既保持服务品质,又控制成本。 从我这次探店的感觉来看,服务中心依然专业高效,但可能在一些细节上做了优化。

站在消费者角度,蔚来实现盈利其实是好事。 谁希望自己花几十万买的车,品牌方哪天突然撑不住了? 盈利意味着企业能持续发展,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这对老车主和新买家都是定心丸。

乐道L90的加入给了蔚来更多底气。 这款车定位更亲民,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 我在店里注意到,有不少年轻家庭在咨询L90,它对空间和实用性的侧重确实击中了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

蔚来的换电网络也是独特优势。 随着销量提升,换电站的利用率会更高,单站盈利可能性增大,这会形成良性循环。 我经常看到高峰期换电站排队的场景,既说明用户基数在增长,也提示网络密度还需要继续提升。

留给蔚来的时间确实不多——离四季度结束只剩两个多月。 但从另一个角度想,两个多月也足够见证奇迹。 想想看,月销5万辆是什么概念? 在中国市场,能达到这个数字的豪华品牌本来就不多。

作为车评人,我见证过太多品牌的起起落落。 蔚来现在面临的,可能是最关键的一仗。 赢了,前途一片光明;输了,可能再难翻身。 但从产品力、市场热度和内部决心来看,他们确实有机会。

车友们,你们觉得蔚来能在四季度实现盈利吗?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正在考虑买车,蔚来会在你的候选清单上吗? 我个人很期待看到蔚来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毕竟,有竞争的市场对我们消费者才是最有利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