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新办2025年8月26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介绍:“截至7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0倍”“‘十四五’期间,我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车就有2个充电桩”。值得一提的是,绿电用电量占了全社会用电量的1/3——国家能源局最新披露的“绿电密码”,正改写我们的出行方式。
一、充电桩10倍增长背后的能源革命
数据可视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介绍的数据显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从“十三五”末的166万个,发展到现在的1669.6万个,不到五年就增长了10倍。而目前的充电桩主要分布在城市、高速公路沿线、旅游景点景区,加之智慧化的发展,确实让老百姓充电更省心。
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乡村充电桩的布局和建设,总体仍然滞后,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还需根据需求适时发展。
二、绿电1/3背后的民生账本
算一笔账: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绿色电力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了1/3。若普通家庭电车年耗电2000度,据中国绿电交易市场数据换算,就相当于间接种了1.2亩森林。
正视问题:中国农村新能源发展报告案例显示,城乡充电桩比例8:2,许多乡村充电桩仍“一桩难求”。
政策前瞻: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在适宜使用电动汽车的农村地区有效覆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也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推动“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农村充电桩将会进一步加快发展。
三、新兴产业用电激增的辩证思考
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以来,以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带动了我国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今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今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这些数字都说明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带动了能源生产结构的绿色转型。
AI数据中心消耗的电力非常大,据相关测算,一个AI数据中心耗电可抵50万户家庭,许多企业AI数据中心推动数字能源“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建设,既节约企业用电成本,也减少用电量,还可促进单位GDP能耗下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