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改革后,买这4种就够了,省钱又省心!

每年到了给车续保险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感到头疼。

面对保险公司业务员递过来的一长串险种清单,听着他们天花乱坠的介绍,我们常常会感到一阵迷茫,稀里糊涂地就交了钱,总觉得买得越多心里越踏实。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不少车主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花了大几千块钱买了一堆保险,真到了出事故需要理赔的时候,却被告知“您这个情况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一句话就被打发了。

车险改革后,买这4种就够了,省钱又省心!-有驾

钱花了,保障却没得到,这种感觉着实让人窝火。

其实,自从2020年国家对商业车险进行了综合改革之后,买车险这件事已经变得清晰和简单了很多。

我们完全可以拨开迷雾,用最合理的钱,为自己和爱车配置一套最实用、最全面的保障。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里面的门道说清楚,让大家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开车。

首先,我们必须谈到一个绕不开的险种,那就是交强险。

它的全称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从名字里的“强制”两个字就能看出来,这是国家法律规定每位车主都必须购买的保险。

它就像是我们车辆的“身份证”和“户口本”,没有它,车辆就无法通过年检,更不能合法上路行驶。

如果被交管部门查到没有购买交强险,不仅要面临罚款,车辆还可能被暂扣。

对于我们普通家用的五座小轿车来说,第一年的保费是全国统一的950元。

国家也建立了一套奖励机制,如果你是一个安全驾驶的模范司机,连续一年没有出险理赔,第二年的保费就会下浮10%,最多可以享受到30%的优惠。

这既是规定,也是一种鼓励。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交强险的保障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它的赔付额度设定得非常低,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交通事故中最基本的受害方权益,而不是让肇事方高枕无忧。

具体来看,如果事故中造成了对方人员伤亡,死亡伤残的最高赔偿限额是18万元;对方需要接受治疗,医疗费用的赔偿限额是1.8万元;而最常见也最关键的财产损失,也就是赔付对方的车辆维修等费用,最高限额只有区区2000元。

车险改革后,买这4种就够了,省钱又省心!-有驾

2000元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现在道路上的车辆技术日新月异,很多汽车都配备了精密复杂的LED大灯、毫米波雷达和各种传感器,稍微发生一点碰撞,一个大灯的更换费用就可能轻松过万,更不用说那些豪华品牌了。

交强险的这点赔偿额度,在真正的事故面前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交强险是合法上路的“通行证”,而不是能抵御风险的“防弹衣”,它只是一个基础,必须搭配商业保险才能构成完整的保障。

既然交强险不够用,那么商业险里的重头戏就来了,这就是第三者责任险,我们通常简称“三者险”。

这个险种可以说是整个车险组合中的顶梁柱,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它的作用非常直接,就是弥补交强险在赔偿对方损失方面的不足。

当你的责任导致对方的人员受伤、车辆损坏或者其他财产遭受损失时,超出交强险赔付额度的部分,就由三者险来承担。

那么,三者险的保额应该买多少才算够用呢?

在这里,建议大家不要过于节省,尤其是在城市里开车的车主,保额最好直接选择300万起步。

可能有人会觉得300万是不是太高了,有些危言耸听。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现实情况。

第一,如今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价值越来越高,发生事故的维修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我们无法预知会和什么样的车辆发生碰撞,一旦牵涉到价值不菲的豪车,维修费用动辄几十万,绝非危言耸听。

车险改革后,买这4种就够了,省钱又省心!-有驾

第二,也是更需要我们警惕的,是人身伤害的赔偿标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繁多,包括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医疗费、误工费等等,其计算标准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挂钩。

在一线城市,一个涉及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总赔偿金额超过百万的情况并不少见。

而从保费上来看,200万保额和300万保额的三者险,价格差距往往只有一两百元。

为了节省这一两百块钱,去承担一个可能高达百万甚至让我们家庭陷入困境的风险,这笔账显然是不划算的。

此外,在购买三者险时,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附加选项,那就是“医保外用药责任险”。

这个附加险每年的费用通常不到一百元,但作用巨大。

因为标准的三者险只赔付在国家社保目录内的药品和诊疗项目,而许多重伤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进口药品、特效药以及一些先进的医疗器械,都不在报销范围内。

如果没有投保这个附加险,这部分高昂的费用就需要车主自己承担。

花几十块钱,就能堵上一个可能高达数十万的风险敞口,这无疑是一项非常明智的投资。

说完了如何赔付别人的损失,我们再来看看如何保障自己的爱车,这就需要“车损险”出场了。

车损险,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赔偿我们自己车辆损失的保险。

无论是单方事故,比如自己不小心撞到了墙壁、护栏,还是双方事故中自己车辆受损的部分,都可以通过车损险来获得维修费用的赔偿。

2020年的车险改革,对车损险进行了意义重大的优化。

车险改革后,买这4种就够了,省钱又省心!-有驾

改革前,像玻璃单独破碎、车身划痕、发动机涉水、车辆自燃等风险,都需要作为独立的附加险单独购买,非常繁琐。

改革后,这些附加保障被统一整合进了新的车损险条款中,形成了一个“大礼包”。

现在我们只要购买了车损险,就默认拥有了上述所有保障,还自带了“不计免赔”的属性,理赔时保险公司会进行全额赔付。

这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无疑是省心省力的一大进步。

当然,车损险也并非所有人都必须购买。

对于驾驶技术还不够熟练的新手司机,或者车辆是新车、价值较高的车主来说,购买车损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毕竟现在的汽车维修成本不菲,一个小小的剐蹭就可能花费数千元。

但如果你的车已经开了多年,车况老旧,本身的市场价值已经不高,那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购买。

因为有可能一年的车损险保费,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车辆本身的维修价值,从经济角度看就不太划算了。

最后,车辆和第三方都得到了保障,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车内最重要的人——驾驶员和乘客。

为此,我们推荐配置“驾乘险”。

很多人容易将驾乘险和车险中的“车上人员责任险”(也叫座位险)混淆,虽然它们都保障车内人员,但性质完全不同。

车上人员责任险是责任保险,只有在事故中本车负有责任时,保险公司才会对车内受伤的人员进行赔偿。

如果事故中我方是完全无责的一方,比如在等红灯时被后车追尾,那么这个险种是不会赔付的。

而驾乘险则属于意外伤害保险,它的理赔不与事故责任挂钩。

简单来说,无论事故责任方是谁,只要是在被保车辆上发生的意外,导致车内人员伤亡,驾乘险都可以进行赔偿。

相比之下,驾乘险的保障范围更广,保额通常也更高,并且它的理赔不会影响车辆第二年的保费折扣。

一年大约一两百元的投入,就能为全车人员提供一份坚实的人身安全保障,对于经常需要搭载家人、朋友出行的车主来说,性价比非常高,它就像是为每一个座位都请了一位贴身的“保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