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领导人系列峰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强与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共同驻足的宝腾 e.MAS 5 展台,定格了中马汽车合作的新里程碑。这款挂着马来西亚 “国民品牌” 宝腾标识的纯电车,实为中国爆款吉利星愿的海外版 —— 这层特殊身份背后,是中国汽车从 “产品出口” 到 “技术扎根” 的转型缩影。
安瓦尔对车型的评价精准点出核心价值:“既是友谊象征,更是合作承诺。” 作为马来西亚首款面向大众市场的纯电车,宝腾 e.MAS 5 的推出恰逢其时:当地汽油价格上涨推动 1/4 消费者考虑电动车,而政府《2030 年新工业大蓝图》正剑指 15% 的电动车渗透率目标。
技术输出的 “吉利逻辑”
这款 “换标星愿” 的底气,来自吉利体系的硬核积累。作为 2025 年全品类销量冠军,其搭载的 11 合 1 智能电驱效率达 89.2%,液冷电池能在零下 30 度至 55 度环境正常充放电,21 分钟即可完成 30% 至 80% 补能。更关键的是后驱独悬架构 —— 这种高端车才有的配置,被吉利下放到纯电小车,恰好击中东南亚市场对驾驶质感的升级需求。
与传统出海模式不同,吉利并未简单 “复制粘贴”。通过丹戎马林工厂的 “结对帮扶” 机制,中方工程师手把手培训马方团队把控冲压件精度,将 3000 小时台架耐久测试标准导入本地生产。这种 “技术授人” 的做法,让宝腾 e.MAS 5 的本地零部件占比持续提升,真正实现 “马来西亚造”。
不止于车的产业共振
宝腾 e.MAS 5 的意义早已超越单一车型。它所在的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正被打造为东盟新能源枢纽,计划 2035 年实现 50 万辆年产能。从上游亿纬锂能的电池产业园投产,到下游特来电建设 480 千瓦超级充电站,中国企业正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支持。
对吉利而言,这更是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落子。继马来西亚之后,星愿还将登陆巴西、欧洲多国,宝腾的成功经验可复制为 “区域定制化模板”。正如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翁诗杰所言,这种合作不是 “单向输出”,而是中马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领域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