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火了,欧阳峰突然明白,什么叫“中国式好日子”。一边刷手机,一边看到德国朋友在吐槽工资、吐槽房租、吐槽那瓶2.35欧元的可乐,感觉仿佛穿越回老爸当年拿工资去国营商店,还得排队买好货的年代。买车花十万,比亚迪提回家,欧洲人买瓶可乐,光汇率就快摸到20块。不是不懂换算,是这世界的生活方式,变了。
仔细看德国朋友的视频,房租直接卡死钱包。2800欧,其实算当地白领了,路边公寓一个月就要1000欧。电视税,真没想到,挂个显示器都要收。粮食贵、交通更贵。扣扣搜搜下来,欧洲人过这种日子,还真跟国内那些把工资分三份花的年轻人,一个套路。
超市货架一排,饮料可乐水,全部贴着“贵得离谱”的标签。换钱算下来,那只是一瓶可乐,就20块。如果身在国内,那景象就是,走进便利店,随手拿仨瓶能有找。生活幸福感不是汇率,是实打实的“买得到”,“买得起”。
曾经“西方神话”,咱们眼里是《读者》的浪漫,是堂堂“欧洲大街小巷”的优越。现在滤镜掉了,他们的红利怕是已经快耗光。技术红利,美国欧洲曾经是移动王者,诺基亚、松下哪家不是“遥不可及”。但就这会儿,手机界早就翻天,华为一出手,苹果都得发愁。家电商场里松下成了稀有动物,TCL、小米全部柜台占满。
资本红利同样撑不住,全球产业链原来是欧美收割,中国出力。现在倒好,伊朗、俄罗斯新市场刚开门,中国产品涌入,家电、汽车、服装满地跑。欧洲说自己有奢侈品溢价,美国攥着军工牌,德国还剩点机床面子,法国搞点文化自信。其实这些远远不够,他们还得抠着钱包过日子。
说白了,西方剩的,可能就是“讲情怀”。自尊心能撑三天,但不能当饭吃,可乐不能兑水喝。
中国这边是火焰,合资学徒到卷赢全球。印象里,十几年前大家买车,非大众、非丰田、本田还真不敢碰。国产车被笑话,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用。有一天叔叔说,“比亚迪F3跑了八年,90万公里,没怎么换机油”,突然明白什么叫本土品牌能打。
新能源车起飞,比亚迪、吉利、奇瑞小十万拿下配置,座椅加热、导航全都有。欧洲新能源车,三十万都看不上眼。不是“突然冒头”,是十来年一步步把学徒干成师傅,从发动机学到芯片,从电池卷中国际专利,每一环都靠自己啃下来。民企大胆进场,比亚迪电池、华为智能系统,吉利设计支撑,成本降了,质量上去了。
电池行业曾经靠进口,宁德时代比亚迪现在全球分蛋糕。圣诞用品浙江义乌分全球市场八成份额,广东服装逼得快时尚品牌纷纷降价,不是“偷来的”,是真把产业链玩明白。
中国的“卷”,目标其实很明白,就是让身边人更容易买到性价比高的好东西。花十万,新能源车开回家,配置完爆欧洲三十万的车型。衣服五十块能买,质量不逊色他们的一百欧元。这个逻辑,是让普通人省钱多花,日子更好,不是非得把别人打趴下。
西方不是“不行了”,中国是真的“赶上了”。美国芯片、德国机床,各有门道,但所谓优势区块越来越窄。中国的机会越来越多,工资上去了,物价稳住了,新的国产品牌涌出来。欧洲人反而在超市比价,比亚迪新能源车成了开上街的潮流。在德国不少人拿中国车,不是图便宜,是好用,导航准,充电快,价格压在一半。
时代逻辑早变了,西方的红利消耗得差不多了。不是他们犯了错误,是全球产业链改了剧本。中国奋斗,不给自己找借口,就是一头扎进去啃技术,搭平台,给企业机会。
别纠结什么“全球新闻”,看看自己手里的手机,家里用的电器,楼下停的汽车。国产品就是产业进步的标签。生活好不好,钱包够不够用,这才是每个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不用再到处羡慕什么欧洲时尚生活。
西方红利逐步消退,比亚迪带头卷赢,重新把制造业格局改写。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效率、产业链完整度,性价比赢下新的时代答卷。比起曾经那些“欧洲梦”,现在中国造更实在,普通人日子更有盼头——谁敢说未来不是中国造主场呢?
本文章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