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危机再升级!全球汽车巨头遭遇“断芯”阵痛 多家工厂被迫停

芯片危机再升级!全球汽车巨头遭遇“断芯”阵痛 多家工厂被迫停-有驾

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新一轮"芯片荒"冲击。近日,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车企陆续发布停产预警,由于关键车规级芯片供应不足,预计10月起将削减15%-30%的产能。这场始于2020年的供应链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反而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芯片需求激增而持续发酵。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短缺主要集中在MCU微控制器和功率半导体领域,恐导致第四季度全球汽车减产超200万辆。

亚洲工厂首当其冲
日本丰田汽车宣布,其位于爱知县的堤工厂将从10月16日起暂停部分生产线,这是该集团本月第二次调整生产计划。受影响车型包括热门混动车普锐斯和纯电动车bZ4X。无独有偶,大众安徽工厂也被曝出ESP车身稳定系统芯片库存仅够维持两周生产。韩国现代汽车更被迫启动"芯片配额制",优先保障高利润SUV车型的生产。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国内乘用车产量环比下降7.2%,芯片短缺是主要制约因素。

新能源车遭遇成长烦恼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对芯片的需求量暴增3-5倍。一辆L2级智能电动汽车需要搭载超过1500颗芯片,而自动驾驶功能更使高端芯片用量突破3000颗。近期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IDM厂商的交货周期已延长至52周,部分车规级MCU价格暴涨10倍仍一芯难求。蔚来CEO李斌在财报会上坦言:"现在不是有钱就能买到芯片,我们不得不重新设计部分电路板。"

供应链重构进行时
为应对危机,车企正采取多元化策略:比亚迪与三安光电联合投资170亿元建设车规级芯片产线;长城汽车收购半导体企业同光股份,布局碳化硅功率器件;特斯拉则被曝出计划自主设计AI芯片。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专家指出,这场危机暴露出汽车产业过度依赖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的隐患,全行业芯片库存策略正从"即时生产"转向"战略储备"。

这场"缺芯"风暴或许只是汽车产业百年变革中的阵痛,但它无疑加速了供应链本地化与技术自主化的进程。当电动化与智能化双重革命叠加地缘政治因素,如何构建安全可控的芯片供应链,将成为决定车企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命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