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现在还聊赛力斯是不是太“卷”了——毕竟新能源圈子天天有大新闻,说不定一转眼又换主角了。可是,2025这届半年报一出来,把好多人都看愣住。说实话,这“微降营收+净利润暴涨”的财务表格摆在面前,怎么看都有点意思。这里头有没有什么猫腻?到底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背后真有什么高招?不聊清楚,心里瘙痒得慌,咱今天就来拆拆这份财报,把迷雾撕开一条缝。
先看数字,624亿营收,表面上嘛,同比只下滑了点,毛毛雨——毕竟行情这么卷,跌四个点,有人还嫌赛力斯“不争气”。但是,后面的净利润才是重头戏:29.41亿,直接飙出一个“+81%”,就问你服不服?坊间有句话:钱不一定全是赚出来的,但利润这个事啊,真是锚定公司实力底色的硬指标。你说这赛力斯是怎么做到的?销量倒没暴涨,但钱却赚得更欢,难道是靠“开源节流”?还是另有玄机?
说到这,其实有个有趣的现象。市场里打价格战,卷到地板砖碎一地。便宜大碗、套路百出,可偏偏赛力斯那问界系列,就是敢定个位高,价格夯实得跟北方水泥似的。不是闹着玩的,能在低价横飞的当下,还拿下50万级、40万级市场的销量冠军,这胆子也不是一般大。要知道,普通人买辆车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口头支付”,得扒下一层皮。那一年多业界都在讲,高端市场门槛贼高,热闹归热闹,谁都想分杯羹,现实给了多少人“上头一刀”——但这回赛力斯偏不踩坑。
事儿说起来,光靠胆大,也办不成高端化这档事。在行内人的话里,整个车圈子,谁还没点花活?但战略布局做得稳,路子选得准,这才是真正的分水岭。早几年那场“技术内卷”你还记得吧,多少企业疯狂烧钱研发,到头来没攒下啥底子,反而先把自己砸疼了。可这赛力斯,看得明白:砸钱要砸在刀刃上,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一个字,猛!说出来怕你心跳,52亿直奔技术,研发团队将近七千人,比去年又多了大几千。就冲这姿势,同行们要么忙捂钱包,要么背地里看人家“烧钱花式”。
更不提赛力斯搞的那些“黑科技名堂”:什么魔方平台、超级增程、超级工厂……听听这名字,哪个不带点朋克范儿?但是业内却知道,背后逻辑其实很简单:效率提上来、创新做落地,成本还能降下来。一句话,把自己武装到牙齿,别人刚睡醒,赛力斯已经在前头开路。特别是“厂中厂”这套玩法,有点像是把竹筒分节,每个节都能住新家,高度集成又各有分工,不浪费一分钱一分地。这就像厨房里切菜,有人用菜刀,有人用剁肉机,赛力斯直接上自动刀削机,还能剁还能炒,效率不说顶天,也妥妥是个行业新模板。
谁说“技术宅”就闷着头“只会算数”?赛力斯的排面,市场早就给了答案。问界M9、问界M8,瞄准的消费者是什么人?搞懂他们需求,比什么噱头都管用。车主想要体验,车厂将体验升级。去年还有人嘲笑说,国产高端车都是自嗨,今年好了,数据摆桌面:6.2万辆M9、3.5万辆M8,直冲前排。还有那问界M8的家庭智慧版,最近刚刚上线,主打的就是“家里那点幸福感”,一开门,仿佛家能搬进车里。这种畅想,不夸张,后面全新M7也要来了,路子越走越宽。
当然,所有光鲜背后,不可能一点阴影都没有。细心的娃也许已经皱起眉头:整体营收不是掉了点嘛,是不是高端不吃香、销量下滑有苗头?这波短期波动,确实得警觉,可到底问题有多大?你要说高端GMV(成交总额)起来了,结构优化、利润厚度当然能补齐部分缺口;但底层逻辑还是得回到“总量”——老百姓对新车的渴望能否继续撑起这架马车?说白了,这考验的是市场的持久力,不是谁家的十全大补。
但市场也是个“风水轮流转”的地方。去年还在担心吃饭,今年就怕撑着。赛力斯的分数,外部投资机构给得可不低。近半年差不多四十家券商集体唱多“买入”,要不说这种“抱团取暖”,就看团队有多能打。甚至在《财富》中国500强榜上,赛力斯直接跳升了二百多位,妥妥年度“黑马”。再看品牌排名,汽车行业里闯进前十,价值超1700亿元,光这体面,谁见了不得点个赞?
其实这些数字背后,说白了又是个“人心向背”。投资人、资本、消费者,各路“粉丝”往公司一站,对未来的态度就明晃晃写在嘴边——谁也不是瞎玩支持。品牌溢价、市场声量,全线拉满。这种自信,已经不是单靠广告和造势能够吹出来的气球,该来的口碑硬的扎不破,能说服多少刁钻投资人就不多说了。
不过,有矛盾在前,这种“高光时刻”要能持续多久?问题来了:如果整个车市继续打价格战、高端这块蛋糕越来越难分,会不会哪天赛力斯也得跟着大环境硬挤下身板?要说未来,销量、利润和研发“三驾马车”能不能一直打配合?这些都还得继续看下去。谁有水晶球,谁就能未卜先知。眼下嘛,靠数据和事实说话,总归还是有点底气。
回到行业里一个永恒话题:卷,真的有尽头吗?不止赛力斯,其实每一家车厂都在“搏命”。有的想快进“销量规模”,有的押注“高端破壁”,有的干脆搞降价清库存。可别看热闹笑着,谁都怕砸在自己手里。技术投入看着是烧钱,但稍一停步,下一轮淘汰赛就能轮到你。市场一好转头,今儿风光无限,明儿分分钟叫你交学费。这本账,没人算得精,但大家都明白:稍有懈怠,就有人准备后来居上。
所以,别以为这个赛力斯的剧本,是一路绿灯、无风险冲刺收割蛋糕。高端化路上哪有平坦大道,先得熬技术、拼团队、比服务;后头还要扛市场的周期、この资本的脸色,说到底,就是一场“内外兼修”的残酷修炼。事故、压力、风向,袭来时能不能顶住,才是真本事。所谓的“战略胜利”,哪有一蹴而就的神话,翻篇容易,守住底气难。
当然,咱也不能成天唱衰。赛力斯这几年一路往上冲,整个行业都看在眼里。无论是靠自家硬实力破圈,还是和华为等大佬抱团,本事在那摆着,在品牌认知、市场号召力上确实甩开一大截。哪怕前面还有坑,还有弯,但只要方向对头、能耐扎实,慢慢走也走得踏实。毕竟,任何惊艳时刻,也都建立在每一刻暗自努力、每一分钱死咬出来的拼劲之上。
到这一步,倒是想和大家聊聊:你觉得,当前中国汽车行业高端化、品牌化,比拼到这个份上,还有没有天花板了?“技术”真是万能的免死金牌吗?加入讨论,吐槽也好、支招也罢,说不定下一个行业新梗就诞生在你这里。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