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Taycan,是唯一一款给电动车装上变速箱的量产车。
没错,就是它。当几乎所有电动车都在用单速减速器“裸奔”的时候,这台百万级纯电跑车,硬是塞进了一套2挡自动变速箱。而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快的零百加速,而是为了解决一个几乎所有电动车车主都头疼的问题——一上高速,续航就“拉胯”。
你有没有发现,平时市区通勤,你的电动车表显续航掉得挺“准”,甚至开空调、走走停停,实际里程还能跟CLTC标称续航打个平手?但只要一脚油门上高速,时速干到100以上,电量就像被抽水机抽走一样,掉得飞快。明明标着500公里,跑个400都费劲。这到底是为啥?
我开过不少电动车,从几万块的代步小车,到三十万级的主流SUV,再到Taycan这种性能猛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它的加速有多猛,而是它在高速巡航时,电耗掉得特别“稳”。120km/h定速跑一小时,电耗增长比同级别其他纯电车低了近15%。这不是错觉,是设计使然。
风阻,是高速电耗的“头号杀手”
先说一个初中物理知识点:风阻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车速从60提到120,风阻不是翻倍,而是变成4倍。到了120km/h以上,车辆克服风阻所消耗的能量,能占到总能耗的70%以上。
所以你看,为什么理想L系列SUV长得越来越像MPV?为什么小鹏G6的车头那么低趴?为什么特斯拉Model 3的后视镜那么小?这些都不是为了“好看”那么简单,而是为了把风阻系数(Cd值)压到极致。理想L9能做到0.235Cd,Model S更是干到了0.208Cd,这背后是无数风洞实验和细节打磨。
我试驾过一款国产中型SUV,风阻系数0.28Cd,市区开百公里电耗16度左右,挺省。但上了高速,120km/h巡航,百公里电耗直接飙到22度以上。而Taycan,风阻系数只有0.22Cd,高速电耗稳定在18度左右。别小看这4度电,跑500公里就能省20度,相当于少充一次电。
没有变速箱,电机只能“硬扛”高速
但风阻只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藏在驱动系统里。
绝大多数电动车,电机通过一个固定齿比的减速器直接驱动车轮,说白了就是“一挡车”。这种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平顺性好,低速时效率极高。但问题来了:车速越高,电机转速就得越高。
举个例子,电机在8000转/分钟时效率最高,但当你跑到120km/h时,电机可能已经转到15000转了。这时候电机效率急剧下降,发热量大,电耗自然飙升。
而Taycan的2挡变速箱,第一挡齿比大,负责起步和急加速;第二挡齿比小,专门用于高速巡航。当车速上到100km/h左右,它会自动升入二挡,让电机转速回落到高效区间。这就像燃油车跑高速挂“超速挡”,发动机转速低了,油耗自然下来了。
我在德国试驾Taycan Turbo S时,特意体验了它的换挡过程。几乎没有顿挫,只有仪表盘上转速指针的轻微回落,和电耗数字的缓慢爬升变得平缓。那一刻我意识到:原来电动车也可以像燃油车一样“聪明”地调节动力输出。
为什么没人学Taycan?
既然2挡变速箱这么香,为啥其他车企不跟进?
第一个原因:技术门槛高。
电机扭矩爆发太猛,动辄上千牛·米,瞬间输出。传统自动变速箱根本扛不住这种“暴躁”的动力。Taycan的2挡变速箱是保时捷专门研发的,连齿轮材料和润滑系统都重新设计。普通车企没这个研发能力和资金投入。
第二个原因:成本太高。
多一个变速箱,就意味着多一套控制系统、多一堆零部件、多一条生产线。成本至少增加5000元以上。而这部分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对于主打性价比的电动车来说,这笔账不划算。
第三个原因:使用场景不匹配。
大部分电动车用户,90%的时间都在城市通勤,平均时速不到40km/h。在这种工况下,单速减速器效率极高,完全够用。为了那10%的高速场景,去增加复杂度和成本,属于“为小众需求牺牲大众体验”。
我问过几位开蔚来ET7的车主:“你觉得高速电耗高吗?”他们说:“高是高,但服务区充电也方便,多充一次也就20分钟,能接受。”你看,用户的真实需求,不是“技术多先进”,而是“解决问题够不够快”。
竞品对比:谁在高速更“扛造”?
我们拿三款热门中大型纯电轿车对比:保时捷Taycan、特斯拉Model S、蔚来ET7。
车型 风阻系数 变速箱 高速120km/h百公里电耗(实测)
Taycan 0.22Cd 2挡自动 ≈18kWh
Model S 0.208Cd 单速减速器 ≈19kWh
ET7 0.208Cd 单速减速器 ≈21kWh
数据来源:第三方媒体实测+用户众测平台汇总。
你会发现,Model S虽然没变速箱,但靠着极致的风阻和高效的电控系统,高速表现仅次于Taycan。而ET7虽然风阻也很低,但车身更重(2.3吨),电机调校偏性能,高速电耗就略高。
这说明什么?技术路径不同,但目标一致:尽可能降低高速能耗。
未来会怎样?
短期内,我看不到第二款量产电动车会用2挡变速箱。成本、平顺性、可靠性,都是拦路虎。但长期来看,随着用户对续航焦虑的升级,尤其是长途出行需求的增长,多挡电驱系统可能会成为高端电动车的标配。
目前已有车企在研究:比如比亚迪的“电驱升压技术”,吉利的“3挡电驱原型机”,甚至华为也在布局多挡电驱专利。这些技术不一定叫“变速箱”,但本质都是在解决“高速高效”的问题。
写在最后
电动车高速续航“拉胯”,不是质量问题,而是物理规律和工程取舍的结果。
风阻是硬门槛,电机效率是软肋,而变速箱,是目前唯一被验证过的“破局点”。但保时捷Taycan的解决方案,更像是“技术炫技”,而非“大众方案”。
对咱们普通车友来说,与其纠结“为啥掉电快”,不如学会合理规划行程。高速开100比120省电15%,开空调比开座椅加热费电30%——这些小技巧,比期待车企出“黑科技”更实在。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如果你是车企工程师,你会为了高速续航,给电动车加变速箱吗?还是继续优化风阻和电池?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PS:下次试驾,我想试试比亚迪即将发布的“高效电驱平台”,据说高速电耗能压到17kWh/100km。如果有车友了解内幕,欢迎私信我“剧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