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嫌销售不够年轻,腾势D9却卖爆了,谁在定义高端?”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话题时,忍不住笑了。这年头,买车还得看销售员长得像不像偶像剧主角?说实话,这事儿挺荒诞的,但也挺真实。我们太习惯被“滤镜”包围了——直播间里光鲜亮丽的主播、广告片里衣着考究的精英、社交媒体上精致到每一根发丝的种草图文。久而久之,我们似乎忘了,买车,买的到底是一辆车,还是一场精心包装的消费幻觉?腾势D9用销量给出了答案:2025年前八个月卖出七万多台,单月D9销量七千多台,稳居MPV销量榜眼。它不靠网红代言,不靠销售颜值,甚至不靠“奶爸车”这种标签化人设,它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和产品力。这不禁让我思考:当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真正定义高端的,究竟是表面的光鲜,还是背后的硬核实力?
说到MPV,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商务”、“保姆车”,再不济就是“奶爸车”。但腾势D9显然不满足于被贴上任何单一标签。它的外观设计,大气而不浮夸,前脸的“π”形大灯组辨识度极高,车身线条流畅且充满力量感,不像某些车型一味追求“大”,而是有一种沉稳的高级感。坐进车内,你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移动的家”。第二排两个独立航空座椅,不仅支持多向电动调节、加热通风按摩,还配备了腿托和小桌板,舒适性直接对标百万级豪华MPV。更关键的是,腾势D9的豪华感是“全家共享”的,而不是仅仅服务于后排老板。第三排空间绝非“应急”,成年人坐进去也能伸直腿,中央过道宽敞,进出方便。全车采用大量软性材质包裹,配合氛围灯和大尺寸中控屏,营造出温馨又不失科技感的座舱氛围。反观一些传统豪华MPV,内饰要么过于商务化,冷冰冰的;要么后排极尽奢华,前排却像司机座,家庭用户用起来总感觉哪里不对。
当然,作为一款高端MPV,光有“面子”和“里子”还不够,核心的机械素质和智能化水平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腾势D9搭载了比亚迪自家的第五代DM-i超级混动系统,这可不是简单的油电混动,而是真正实现了“一箱油跑1100公里”的长续航,同时亏电油耗也能控制在6L/100km左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途几乎不用加油,而且大部分时间可以纯电行驶,真正做到了“可油可电可增程”,没有里程焦虑。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不是靠堆配置堆出来的,而是比亚迪在三电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结晶。相比之下,某些合资品牌的混动MPV,要么纯电续航短得可怜,要么油耗高得离谱,要么技术老旧,还在用效率低下的传统混动架构,完全跟不上时代。
智能化方面,腾势D9同样不玩虚的。它配备了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支持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等功能。在实际体验中,这套系统逻辑清晰,变道果断,跟车舒适,大大减轻了长途驾驶的疲劳。智能座舱搭载了腾势Link系统,语音识别精准,响应迅速,支持连续对话和可见即可说。更重要的是,这些高阶智驾和智能座舱功能,并非高高在上的选装包,而是很多车型的标配或基础配置,真正做到了“普惠”。反观一些竞品,比如丰田赛那,虽然可靠性口碑不错,但车机系统老旧,智能化程度低得像是上个时代的产品;而像别克GL8这样的老牌MPV,虽然舒适性有口皆碑,但动力系统偏传统,油耗偏高,智能化更是短板。腾势D9恰恰是在这些传统强项之外,补齐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短板,形成了降维打击。
安全性,是任何一辆车,尤其是承载全家出行的MPV,最不能妥协的底线。腾势D9基于比亚迪的e平台3.0打造,车身结构采用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混合材质,笼式车身设计,为乘员提供了坚固的防护。同时,它搭载了比亚迪引以为傲的刀片电池,经过了严苛的针刺、挤压、火烧等测试,安全性远超传统三元锂电池。在主动安全方面,D9配备了L2+级驾驶辅助系统,包括AEB自动紧急制动、盲点监测、车道保持等,全方位守护行车安全。可以说,在安全这件事上,腾势D9把能做的都做到了极致,因为它深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回过头来看,那位顾客嫌弃销售不够年轻,这事儿本身就挺可笑的。买车,难道不是应该关注车本身吗?关注它的空间、舒适性、续航、智能化、安全性,而不是销售员的长相?腾势D9的成功,恰恰说明了市场正在回归理性。消费者不再轻易被营销话术和表面光鲜所迷惑,他们更看重产品本身的价值。比亚迪旗下的腾势、方程豹、仰望,都不请明星代言,不靠颜值营销,而是闷头搞技术,搞研发。就像华为手机,靠的是麒麟芯片和鸿蒙系统说话。用户最终选择的,永远是真好用、真靠谱的产品,而不是滤镜里好看的样子。
所以,当腾势D9用销量证明了自己,我们是否该重新思考:在汽车消费领域,到底是谁在定义“高端”?是那些浮于表面的营销噱头,还是那些藏在车身之下的硬核技术?是销售员的年轻貌美,还是工程师的默默耕耘?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消费者深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