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8万起,全新路虎揽胜极光L!”你没看错,不是二手车,不是低配丐版,而是挂着“揽胜”之名的豪华SUV,官方直接把价格打到腰斩。这消息一出,朋友圈都炸了——当年加价20万都提不到的神车,如今直接“骨折”甩卖,这到底是抄底良机,还是品牌崩塌的信号?
作为一个常年混迹汽车圈的“老司机”,我看到这则消息的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疑惑:为什么一款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SUV,如今宁愿自降身价也要抢市场,结果销量却依旧惨淡? 2025年8月,整个路虎品牌在中国只卖了841辆,其中极光L才552台。你敢信?这可是当年落地价能干到70多万的“神车”啊!降价都快半价了,怎么消费者还是不买账?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背后的真相。
先说外观,揽胜极光L的设计依旧在线。标志性的悬浮车顶、蚌壳式发动机盖、LED日行灯,辨识度拉满。加长后的车身线条更流畅,4531mm的车长和2841mm的轴距,看起来确实比老款更“体面”。但问题来了——设计再好看,也架不住“烂大街”的标签。 2015年国产后,极光一度是街车,满大街都是,豪华感早已被稀释。如今再降价,它在路人眼里的形象,恐怕已经从“身份象征”变成了“清库存的便宜货”。
再看内饰,揽胜极光L用上了12.3英寸液晶仪表+11.4英寸中控大屏,InControl OS 2.0系统看着也挺高级。但坐进去一上手,你就懂什么叫“豪华的皮囊,落后的灵魂”。系统反应慢半拍,语音助手像个“人工智障”,连基本的导航指令都听不清。 更别提什么高阶智驾了,L2级辅助驾驶都得加钱选装。相比之下,同价位的新能源车,华为鸿蒙座舱、小鹏XNGP、理想AD Max,哪个不是“秒杀”它的存在?你说你卖30万,人家问界M7卖28万,空间更大、续航更长、智能化吊打,你拿什么拼?
说到空间,加长轴距确实改善了后排体验,但跟同级对手比,还是不够看。极光L的后排,坐两个人舒服,三人就挤,后备箱也不算大。 而它的主要对手,比如宝马X1、奥迪Q3,虽然也是豪华品牌,但终端优惠后价格也杀进25万区间。更别提像特斯拉Model Y这种“价格屠夫”,8月卖了近4万辆,极光L全品牌销量加起来都不到它的零头。Model Y空间更大、加速更快、智能化领先一代,还送充电桩,你说消费者怎么选?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那我图个品牌,图个“路虎”标不行吗?对不起,“路虎”这两个字,在中国市场的光环已经快磨没了。 曾经开揽胜行政加价百万的车主,出门就是“全场焦点”。可现在呢?“修车排队,配件天价”“电子故障频发”“三年保值率腰斩”……这些标签早已深入人心。即便现在价格打下来了,消费者心里那道坎儿还在。你降价是真,但品牌信任的崩塌,可不是降价就能挽回的。
更扎心的是,路虎的竞品不仅来自传统豪华品牌,更来自一众“新势力”。理想L7、问界M7这些车,主打家庭用户,空间、舒适、智能化全拉满,还支持增程/纯电,没有里程焦虑。它们卖的不是车,是生活方式。而极光L呢?卖的还是十年前的“情怀”。
有人会说,捷豹路虎不是要推新品牌“Freelander神行者”电动化吗?听起来挺美,2026年才上市。可问题是,等到那时,中国新能源市场早就“卷”到外太空了。 小米、华为、蔚来、理想,哪个不是虎视眈眈?一个已经“跌落神坛”的品牌,拿什么去打动那些精明的年轻消费者?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直降19万,揽胜极光L为何还是卖不动? 答案其实很清晰——价格只是表象,真正的崩塌,是品牌价值、产品力和消费者信任的全面溃败。 你降价,别人也降;你没电,别人有电;你系统卡,别人丝滑;你修车贵,别人终身质保。在这样一个“内卷”到极致的时代,仅靠一个“路虎”标,已经撑不起一辆车的溢价了。
最后,我想抛一个问题给大家:如果有一天,你心仪的豪华品牌,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大幅降价、推出廉价电动子品牌,你会选择支持它,还是转身投向更有科技感、更懂用户的新势力怀抱?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