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超级工厂首曝:从肥西到世界的智造跃迁
那天正好是个闷热的八月午后,电视里《经济引力场》正在直播,镜头一推开,就是那座传说中的尊界超级工厂。安徽肥西,不是沿海大城市,却在这一天让人看到了另一种“中国速度”。江淮和华为一起搞出来的这个地方,光听说投了百亿,就已经够震撼,更别提它还是百万级豪华电动轿车——尊界S800的出生地。
我去过一次类似规模的冲压车间,但这里完全不一样。站在参观通道上往下看,一条全封闭生产线静悄悄,没有一个人在忙活,全是机械臂和轨道系统自己配合着干活。据说有35个AI摄像头盯着板料走向,就连废料掉落的位置都能实时监控。维修师傅老邢跟我嘀咕,这玩意儿要是哪天停机了,可不是拧两颗螺丝就能修好的事——得调整个算法。他还指给我看,那台焊接机器人用的是最新柔性端臂,可以适应不同车型尺寸切换,不用停线重调模具,这可省了不少时间成本。
车身部分更讲究,他们用了15种钢铝连接技术,还把5714个连接点全做在线检测。我记得以前帮朋友修过一辆事故车,那时候连一半数量的焊点都没检测这么细致过。这家工厂甚至整合了5G全链路系统,每秒采集三十万条数据,为每辆车建“电子档案”,以后你哪怕五年后查装配时的数据,也能翻出来。有位试驾过S800的新晋车主跟我吹,说开起来底盘扎实得很,高速变道一点虚位没有,他怀疑就是这种高精度制造带来的底子硬。
涂装环节更夸张。在直播里主持人看到“五彩斑斓的黑”直接愣住。这漆面不是简单喷几遍,而是6层涂层+4次高温烘烤固化,据销售小李顺嘴透露,这套喷涂流程比普通车型多花将近1.5倍时间,而且温控区间卡得特别死,要不然颜色就跑偏。有意思的是,我在停车场见到一台同色S800,在夕阳下竟泛出一点紫红光泽,看着真不像量产货色。
总装那边也是精细到变态程度,大件安装靠AI视觉导航定位,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我问了一句这数字是不是噱头,小李翻手机给我看视频——门板与翼子板缝隙一致性确实肉眼难辨。他还补充一句:“你别笑,有些老款豪华品牌新车缝隙肉眼就能挑出差异。”不过也有人吐槽,说这种精度反而让日后钣金维修成本飙升,因为稍微偏一点整块件都要换新的。
市场上的反馈也挺快。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涨了三成多,超20亿砸进去换来了上市50天订单破八千、67天破万台的数据。在行业群里,有人打趣“百万级国产电动车卖成这样,以前想都不敢想”。而且他们还同时推其他新能源产品,比如瑞风RF8、钇为3挚爱版,还有那个拿德国红点奖设计概念奖的大马力碳化硅驱动概念车DEFINE,据说零百加速进3秒俱乐部,全系标配800伏4C快充系统。不过这些都是铺垫,把平台和技术储备先立起来,再往上叠产品线才稳当。
项兴初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转型不能再按原来链式结构来,要变成互相依存、互相嵌套的网状生态。我倒觉得像我们几个老友周末拼桌吃火锅,你少一个菜味儿就变,不是谁替谁,而是谁离不开谁。这种合作模式,他们已经规划好几款基于新平台的新车型,还要再建一个年产二十万辆的新智慧工厂作支撑,看样子是真的奔着国际市场去布局了。
前两周回肥西探亲路过厂区外面,新刷白灰墙体透出里面闪烁机械灯影,我顺手拍了一张发朋友圈,一个以前做外贸的小学同学留言:“没想到咱这小地方,现在造出来的是世界顶尖货。”他口气里带着点骄傲,也许几年后,当这些从这里驶出的电动车跑满欧洲街头,我们聊起今天,会觉得这一切早有预兆吧……只是,到时候保养预约估计会排队排疯,这是另一回事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