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全国1400万辆新能源车涌上高速,交通运输部的数据一出来就惊了人:高速充电桩利用率直接暴涨75%。东部服务区的充电桩前,队伍排得绕了好几圈,纯电车主攥着充电枪的手都在抖,就怕等半天还充不上;西部服务区更难,有些路段直接是“补能盲区”,开着车找桩,越找心里越慌。国家电网虽说建了全球最大的充电网络,可架不住节假日的“潮汐需求”,平日里有些充电桩利用率还不到1%,一到假期直接超负荷,桩子不够用成了大难题。
纯电车主的苦不用多说,上高速前跟算数学题似的,打开地图把沿途服务区的充电桩查个遍,就怕半路没电“趴窝”。有位朋友跟我聊,他为了省时间,特意下高速去县城充电,来回多跑20公里,就图个不用排队。可插混车主也委屈,本来想着省点油钱,才排队等充电,结果因为插混车快充速度慢,后面纯电车主忍不住催,有的还忍不住吐槽几句。更无奈的是,有些增程车跑高速,油耗反倒比平时高了35%,车主站在充电桩和加油站中间,都不知道该往哪边去。
为了缓解拥堵,不少服务区开始试点“超时占位费”,超过规定时间没拔枪,就按分钟收费。可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有些服务区的充电桩还是老款,功率低得让人着急,充半小时才补满一半电;还有车桩不兼容的情况,明明看着是快充桩,自家车插上就是没反应,车主急得直拍方向盘。说白了,不是大家不想好好用新能源车,是基础设施跟用户需求没对上,你需要快的时候它慢,你需要多的时候它少。
这事儿也引来了不少变化,有些车主嫌麻烦,干脆又开回了燃油车;车企也没闲着,华为搞起了液冷超充,理想也推了5C桩,都想在快充技术上发力。政策也跟上了,要求服务区的充电车位占比不能低于10%,可这些改变不是一天两天能见效的,短期内高速充电难的问题,还是绕不开。
其实说到底,这事儿折射的不只是充电的问题,更是新能源车普及路上的一道坎。网友们在网上讨论的时候,也慢慢少了指责,多了理解——有人说“开纯电适合城市通勤,每天回家就能充,方便得很”,也有人说“经常跑长途,还是插混靠谱,没电了用油也不怕”。老话说“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选车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得跟自己的需求对得上。
现在新能源车的发展越来越快,大家都盼着能舒舒服服开着车去“诗和远方”。可眼下这充电难题,还得靠基础设施慢慢完善,也得靠车主之间多些体谅。不知道今年国庆,你有没有遇到高速充电的麻烦?要是让你选,城市通勤和长途出行,你会更倾向于哪种新能源车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