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万辆,说出去那是个天大的数。你细琢磨,这不是随随便便拍脑袋能定出来的。这目标像什么?像是大块头秀肌肉,要让别人看看自个儿有多能“干”。但如今,比亚迪把目标一缩,直接砍掉90万辆,你说,这是怕了吗?还是实打实遇到了难处?比亚迪认怂了这话,不是空口胡说,细看可有门道。
先掰扯掰扯,这九十万辆到底是啥概念?你拿蔚来、小鹏、理想加一块,一年都拼不出来这么多,比亚迪一刀下来,甩掉的量赶上好几家新势力的总和,妥妥的狠角色。这背后,是不是有啥不为人知的隐情?咱们得细细琢磨琢磨。
你说比亚迪是卖不动了吗?不是今年才掉头呀。今年前八个月,销量286万出头,23%的增长,表面上看还挺猛,但和之前吹的550万目标比起来,差得忒远,也就完成了一半多。去年还完成了近六成,今年反而掉了,这不正常啊。你仔细想,这开局这么猛,后劲却不足,是不是行业遇上啥坎儿了?比亚迪也不是傻子,不会看着目标越来越悬还硬着头皮冲,肯定得踩刹车缓缓。
隔壁的吉利、奇瑞也没闲着,吉利不声不响调到300万,奇瑞要杀进全球前十,气势汹汹。你再一对比,比亚迪的屁股后面可跟着一串追兵,压力能不大吗?但这压力未必全是坏事,能让比亚迪警醒,不至于一路狂飙闹出乱子。
很多人问,既然卖得还行,为啥降目标?大跳水这动作,一半是现实逼的,一半是自己想通了。行业现在内卷得厉害,产品一个赛一个卷价格卷配置,比亚迪要继续靠“堆量”抢市场,迟早要歇菜。你看路上跑的那些车,十万以内买选择多得是,比亚迪占优势的那点儿技术,别人三五年就追上来了。品牌没溢价,纯靠便宜,时间一长必掉链子。
再说比亚迪这几年全球化蹿得特别厉害,南美、东南亚、欧洲到处开花。不过高端品牌方程豹、腾势,坐冷板凳坐得很辛苦。方程豹被长城坦克按着打,腾势被一帮人围攻,国内还被骂得不轻,销量没法看。这都说明,比亚迪不是全能王,哪里都能赢,还得补课。
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电驱、智能驾驶以前是稀罕货,现在谁都能来一套,比亚迪过去的领先不是绝对优势了。它也看明白了这点,才出加量不加价、冠军版这些操作,往死里拼性价比。可你再拼一阵子,谁保证一直有路能走?大家配置都卷高,价格还更低,你比亚迪靠啥赢?
玩家变多,市场分蛋糕的刀多了,用户当然是受益的。不再是一家独大,说白了,终于不是“比亚迪一家爽,别人陪跑”。这对行业是好事,大家品牌各有各的优,用户挑花了眼,才能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
说到底,卖车不是比数量,看的是用户口碑、品牌信赖感。你现在问问身边人,想买车为啥选比亚迪?多半说“配置高、价格合适”,再往下问,有多少人说“品牌体验好、售后无忧”?很少。你回头看看丰田、奔驰这些靠品牌立起来的大佬,核心就是让人信得过,不怕你出问题,人家解决得漂亮。
比亚迪要学的,就是这些老牌的沉稳劲和服务能力。往前冲没错,但冲得漂亮更重要。比如丰田,曾经也出过刹车门那样的大事,停产整顿,最后一咬牙整个品质把控提升了一个档次,人家又翻身做回老大。比亚迪现在主动降目标,是自己明白了行业变化,不敢再玩“量大就是王道”的游戏,这是成熟的表现。
再瞄一眼消费者,比亚迪被黑的点可真不少,说它是车圈恒大,说它油箱常压各种安全争议。这些事就算有夸大,但你不把这些事处理好,竞争对手抓住不放,慢慢地用户心里就有了疙瘩。比亚迪要是光会卖车,不会解决口碑问题,早晚掉队。
所以啊,这回比亚迪降目标,其实相当于给自己施了个缓,不再瞎冲,而是准备好好搞定细节。你看得出来它急着做冠军版,搞全系标配,就是想让你觉得“买比亚迪不亏”。但这个思路不能当铁饭碗,还是得心里有数,用户能得什么、品牌能留下什么才最重要。
关键问题来了,未来大家买车到底要看什么?品牌信得过、服务跟得上、体验舒服,智能安全都做得棒,这才是决定因素。比亚迪要继续当老大,绝不能再纯拼规模,还得琢磨怎么让消费者真正喜欢,愿意推荐。能做到这点,市场冠军不是嘴上说说,是真有底气。
说白了,新能源时代已经不是单靠电池、电机就能碾压的时代了,产品、用户、服务、品牌,每一步都极讲究。比亚迪过去依靠技术优势风生水起,现在则要补足品牌这边的短板。否则,别家反超就是分分钟的事。
你看别家新势力,追着比亚迪卷外观、卷设计、卷智能化,品牌形象每天往上做。再加上合资阵营也在跟进,广汽、上汽都冲着10万以内发力,比亚迪如今在“性价比”这条赛道上,敌人一茬接一茬。这会儿降目标,是逼着自己从头想想:我们靠什么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有些问题你不得不问,比亚迪敢不敢彻底做次“品牌革命”?产品线会不会还是低价高配思路再卷一回?现在市场不像从前那么好糊弄,用户越来越聪明,自媒体一曝光、论坛一讨论,很快就能把你底细扒得一干二净。房地产爆雷车圈也能见到,比亚迪当然不愿背“恒大”名号,但你要真成了空心大王,很快就被新势力和合资品牌干掉了。敢不敢做改变,这才是决定未来的事。
其实,目标降了,对比亚迪反倒是个机会。之前一路狂奔确实很爽,但累积的问题、风险也越来越多,这次“缓一口气”,给自己时间把短板补起来。你看方程豹、腾势,还能不能靠品牌、产品升级扳回一城?可以慢慢去测试,但别想着三天两头就全翻了身,耐心和积累还是关键。
最后,我觉得,比亚迪这波操作没啥丢人的,该降就降,日子还得过。中国汽车市场不缺赢家,真正缺的是能做长远、能让用户死心塌地信赖的品牌。比亚迪现在能否再上一个台阶,关键还是得对准下一代用户需求去做事。少点浮躁,多点耐心,补足短板,这样即使目标跳水,也是值得的。
市场有变,品牌要跟上,用户最重要。路还长,比亚迪不怕慢,怕的是停下脑子光冲量。认怂不是输,是清醒。下一步,看比亚迪能不能变成中国汽车真正的灯塔。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