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

“我坐个网约车,差点当场表演个前滚翻,就差把魂颠出来了!”

以前晕车,那是盘山公路的专属待遇,现在倒好,在市区等个红绿灯就能让你体验灵魂出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个快车变成了一场对三半规管的残酷考验。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你坐在后排,本来寻思着刷会儿手机,结果车子一“窜”一“停”,手机屏幕里的字开始跳大神,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只想跟司机大哥说一句:“师傅,要不我给你开吧?”

社交平台上,一帮同病相怜的年轻人快建起“新能源晕车互助会”了。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有人说自个儿以前坐绿皮火车都能面不改色地啃泡面,现在坐个电车,感觉人生都灰暗了。

那感觉特微妙,脑袋不受控制地跟着节奏前前后后,跟磕头机似的,身体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来回撕扯。

窗外是繁华都市,窗内是你逐渐涣散的瞳孔。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怪了,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怎么就玩出了新花样?

问题不在路,在车。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新能源车那套逻辑,跟咱们几十年来习惯的燃油车完全是两码事。

油车启动,你还能听到发动机“嗡”的一声,给你个心理准备。

电车呢?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安静得像个幽灵,司机脚尖稍微一用力,车“嗖”地一下就出去了,零延迟,零缓冲,你的人直接被拍在座椅上。

那种推背感,在赛道上叫激情,在早高峰叫活受罪。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更要命的是那个“单踏板模式”,车企吹得天花乱坠,说白了就是把油门和刹车整一块儿了。

踩下去加速,松开就减速。

这下好了,乘客的命,全系在司机的脚脖子上。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司机但凡有点情绪波动,或者为了省那点电把动能回收开到最大,后排的你就像坐上了一个永不停歇的摇摇车:往前窜一步,立马拖拽减速,再窜一步,再减速。

你的身体都懵了,内脏和耳朵玩命地想对上信号,大脑处理器直接干烧了:“哥们,咱到底是走还是停?”

就这几百毫秒的节奏错位,足够让你怀疑人生。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车企难道不知道这事?

他们门儿清。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只是在“续航、零百加速”这些能写进PPT里的数据面前,“防晕车”这种体验层面的东西,优先级就得往后稍稍。

结果就是市面上的电车,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比一个安静,但你坐在后排的感受,没人真正在意。

说白了,现在不是人挑车,是车挑人。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体质不好的,您出门左转换辆油车吧。

一些高端车型开始琢磨怎么治这毛病了,比如搞个模拟引擎声,或者把悬架调得更“油”一点,说白了,就是想方设法假装自己还是辆油车。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科技跑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得回头迁就咱们这身肉体凡胎。

甚至都催生出“晕车经济”了,防晕香薰、防晕算法都出来了,一整条产业链严阵以待。

而咱们这些晕车的人,也开始自谋出路。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有人上车前先嚼片生姜,有人全程死盯窗外地平线,手机是万万不敢看的,还得备上晕车药。

这看着有点滑稽,但说到底,这是人在努力适应机器。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就像我们第一次看3D电影,第一次坐过山车,身体总得有个过程。

机器跑得太快了,把人的灵魂甩在了后头。

以前晕山路,现在晕市区,新能源车到底咋回事?-有驾

或许,这事儿的终极解决方案很简单:“朋友,自己开车吧,自己开可能就不晕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