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全球销量新报:美国市场风生水起,国产车企为何让“东瀛魂”难觅?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马自达2025年8月的全球销量成绩,或许可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这个源自广岛的日系品牌,凭借着精巧的造车哲学和对驾驶乐趣的死磕,成就了一批铁杆粉丝,但当车市风向突变,它依然选择了顺其自然。眼下,马自达8月全球销量98863辆,同比下滑8.3%,但美国市场却成为它的安全港湾,独占三成以上份额,反观中国市场仅5707辆,着实让人为之捏一把汗。
复盘马自达的“魂动”人生,就像在赛车场上激烈过弯,每一个数据节点都犹如弯道上的一次极限试探。全球范围来看,马自达今年1至8月全球累计卖出了84万7224辆新车,比去年同期略有提升1.6%。但8月单月产销量却反馈出压力山大:全球生产总量84754辆,同比减少1.7%,相当于每天不到三千辆,堪称“小而精”的最佳写照。今年以来全球生产累计74万5175辆,同比下滑达5.7%,这曲线要是放到销量走势图上,足以让“技术宅”工程师们陷入深夜反思。
细细拆解各大市场的“成绩单”,就能感受到马自达的五味杂陈。在日本本土8月销量9926辆,看似波澜不惊,但1至8月累计逆势飙升至10万3815辆,足足增长15.2%。这背后是国人对本土品牌的偏爱,也是对坚持传统驾趣的一个温柔拥抱。日本街头,马自达昂克赛拉和CX-30常常穿梭于都市小巷,明明不是最炫酷、最智能的选择,却成了上一辈乃至年轻一代细细品味的旧时光。
再看美国,马自达简直像开了挂。8月卖出38140辆车,虽然年比略降7.6%,累积起来却有29万3494辆,同比提升3.5%。很多人不知道,马自达在美国并不靠“大而全”,反而是靠“窄而深”赛道制胜。美国的马路更宽,油价还不算高,马自达CX-5、CX-50、CX-70这些SUV成了不少家庭最佳出行搭档。哪里热销?加州,德州,佛罗里达,每一个地区的数据都像是马自达工程师手中握着一份考卷。美国消费者喜欢它的驾驶稳定感,更爱它的那份“不随波逐流”的骨气。据数据显示,CX-5连续多个季度在美国紧凑型SUV市场位居前列,占据8%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马自达在美销量担当。
然而,中国市场的数字着实刺眼——8月销量仅5707辆。去年这个数字还不到五千,今年虽同比提升9.5%,却难掩整体颓势。八个月总销量43636辆,同比跌去15.6%,掉队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在作坊化的嘈杂喧嚣中,马自达犹如一位老派匠人,手捧着工艺品沦为了看客。上汽马自达的销售门店有的已经悄然转型,部分大区的销售人员私下里感慨,“一年能有一两次爆款就谢谢天谢地了。”曾经的昂克赛拉、阿特兹风光不再,如今更多是被比亚迪、吉利、长安、特斯拉等风头盖过。有消费者还晒出自家的老款马自达,评论区却出现不少“怀旧派”与“进取派”争论,足见品牌影响力虽在,实际购买力却一落千丈。
欧洲市场亦步亦趋。8月卖出7911辆,年比跌幅达到22.7%,1-8月累计10万1771辆,下降13.3%。这片曾经对“小排量高性能”情有独钟的大陆,如今被新能源与豪华品牌瓜分,马自达的经典“创驰蓝天”发动机已难以承担电动化转型重担。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经销商也毫不讳言,客户问的最多的不再是“操控好不好”,而是“有没有插电混动?纯电怎么充电?续航多少?”去年欧洲零售车市新能源占比已突破20%,而马自达的新能源车型基本还未起步。
提起马自达的“偏科”标签,绕不开它对于“驾驶体验”的极致追求。许多车主亲测后感慨,昂克赛拉在山路中如行云流水,阿特兹的马自达红艳烧云霄,哪怕不去拼配置、不斗科技,也坚守一份人与机械的真实沟通。可是时代顺流直下,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大屏、L2级别自动驾驶、OTA升级”等高科技配置的需求蹭蹭上涨,马自达的“小”反倒成了羁绊。2025年8月,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占比已突破40%,主流合资品牌若一味坚守“燃油+人马一体”,不免沦为逆流而上的孤舟。
当然,马自达也并非全无招架之力。今年8月在中国之所以下滑减缓,一方面靠终端大幅优惠拉动销量。经销商欲哭无泪:“昂克赛拉现车优惠两万起,库存再不去就真要砸手里。”另一方面,有传言称马自达准备加快电动化步伐,未来两年计划与一汽上马合资新能源项目,产品阵容焕新“四连发”,包括全新SUV与插混轿车。只是,行业皆知中国市场变化之快,马自达即便全力追赶,能否重返主流阵营,也还要打上个问号。
数读马自达,数据背后其实是各种鲜活故事。在美国买车的丹佛小伙乔治,去年换了新款CX-50。他笑言:“CX-50后备箱可以直接塞下我的高尔夫球具和狗,动力还带劲,关键是每隔一条街就能看到马自达,修车保养都安心。”而在中国深圳的“老司机”李先生,却因马自达新款迟迟未上市,犹豫再三终究转向了国产新能源车型。两种用户心态,折射出马自达全球化战术面临的结构性分歧。
再看一组直观数字:2025年8月马自达全球三大主力车型分别是昂克赛拉(ma3)、CX-30和CX-5。昂克赛拉8月在日本本土依旧是风头榜首,但中国市场仅维持在千辆级别徘徊。马自达CX-70在美国却添了把火,上市一个月内订单破万,甚至出现部分短缺局面。对比特斯拉Model Y月销近十万辆,比亚迪宋家族单月销量更是突破八万,马自达的数据显得格外“小而精”。
图片再添事实一笔。马自达北美展厅,一抹红色轿跑陈列,顾客络绎不绝,工作人员自豪地展示扭矩传感器,通过机械与电子均衡互动,力图让每一位开马自达的人都能“人马合一”。转身看中国,上海某汽车城,曾经的马自达展厅广告画被新能源SUV海报取代。一老一新,显示出消费市场的潮起潮落。
其实,马自达的“世界观”一直带点“工匠精神”的偏执。设计师坚持“少即是多”,哪怕行业大潮裹挟着智能网联、电动化席卷全球,也没舍弃犀利的车头与紧凑的车身比例。海外诸多汽车试驾媒体都曾坦言,马自达的底盘调教和发动机匹配“秒杀同级”,只怕市场需求早已转变,无数次产业变革已不是“性能优先”能够单抗。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马自达全球控制产能、严控成本,2025年8月全球产量同比小幅缩减,反映出它面对供应链风险与市场不确定因素的谨慎。既不盲目扩张,也不激进转型,“稳”字当头成了马自达自保之道。相关数据显示,马自达单车利润率在日系主流Brand当中常年位居前三,虽然不能像丰田、日产那样靠全链路、宽产品矩阵抢蛋糕,却能凭借独有市场定位固守一方。
何以美国市场还是马自达的乐园?来往于美国大街小巷的马自达车里,总能找到那群钟情于驾控、追求性价比、青睐外观独特的车主;美国人往往不像上海、深圳那样讲究智能化大屏够不够高档,更看中可靠、省油与驾乘体验。美国的一份品牌美誉度调查中,马自达位列非豪华品牌前三十,“保值率高”依旧是最大卖点。品牌广告直接喊出口号:“马自达,开着有劲,修起来不贵。”
而在中国,马自达面临的却是另一场战役。新能源汽车卷配置、拼续航,合资品牌做不赢品牌影响力,做不过自主价格战,做不懂智能化生态。马自达那些“小而精”的杀手锏,像极了那个在大潮中独舞的艺术家,固然有风骨,却难敌主流。这或许是所有新时代车企在华面临的缩影:不创新、不变通,只会落后。
总的来看,马自达在美国依旧能凭借特色细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成就“又有钱了”的胜景,但在中国再无往日荣光,数据背后是亟需自我革命的现实。机动车市场永远是赢者通吃,只有真正懂得市场,读懂中国人的消费升级,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稳住江湖地位。马自达未来的路,既要有“匠人守拙”的心气,更要有“入世求变”的行动力。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