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段时候,楼下那个卖水果的李师傅,天天在群里哔哔,说什么现在买电车比买苹果还容易,“你看隔壁的老赵前两年刚给儿子买了个智己L7,涂个新鲜,开了不到俩月就说续航不行,价格死贵,想换成比亚迪还不好出手。”李师傅这话,听着是有点夸张,但架不住诸如此类的例子最近挺多的。说实话,智己刚出来那会儿,小区不少人都去展厅瞎转悠,销售嘴快:“我们这和上汽、阿里共同研发,新势力嘛,技术稳!”但隔壁王姨摇头,认定贵了,“两口子打工,哪里舍得花三十多万买车?”她觉得,智己是没拿准市场胃口。
前阵子有个叫智己L6的新款上市,据说价格直接切到了21万,邻居的表弟就专门去试了下。回来吹牛说底盘因为调得还算紧,跑城西那段坑洼路都能扛,刹车能跟得上。可微信群里有人聊配置,发现基础款没有座椅通风——“上海这么热,真不懂设计师想啥。”车主群里还爆过一次,智己L6的全景车顶夜里露营确实爽,可有人晒图说下雨时候遮阳棚有渗水,师傅上门一边修,一边来了句“现在新势力,啥都敢用新材料,就是没实验够。”
老董在维修门口和我讲,他去年帮智己L7换过主电池,说是高配的那批,用上了什么“高密度电池组”,但实际拆下来外壳还是好塑料,和网上吹的“航天级”拉不出啥花来。至于最新一代号称12分钟能充满跑400公里的电池,董师傅也不信,“这几年电池技术是进步快,但中国路况可不一样,南方湿,北方冷,有时候电池都自个儿偷懒,宣传归宣传,真跑得远还得看天。”有车友自己用表测过,极限冲一把,冬天也就300上下。
说回销量吧,家旁那销售小刘摸清了行情,“L6上市头俩月卖得猛,那会儿还赶上小米SU7出来,抢了一波年轻人。说白了,谁不想花小钱试试保时捷的尾气呢?小米那玩意儿宣传太狠,雷军亲自上阵,咱智己老板都比不过。”据他讲,自从小米SU7火了,智己L6的客户被分流不少,本来排队都排不上,突然展厅冷清了下来。
我表叔去年年底在朋友圈发过一张调侃图,说车市新势力卷得厉害,“智己降价一轮,销量窜一回;降多了又尴尬,老车主心里还堵着。”有次碰上他,吐槽智己LS6,“侧面线条行,但车尾没法看,车友群里早就说过,设计师是不是被借走了。”用我表叔的话——“智己老想着迎合所有人,结果没人记得它的独特样子。”这一点还真是圈里常聊的八卦,说智己应该要大胆点,隔壁小鹏、蔚来都做自己,降价不一定真招人喜欢。
战绩那头,看今年的数据,智己七个月才卖了2.49万辆,平均下来每月三四千。小米SU7上线才俩月,订单还积了快四十万。你说背后有阿里钱,上汽底子,按理不至于这么掉队。业内师傅分析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定位老变。群里说有一波人更愿意“赌新”,所以反倒小众品牌容易爆。倒像有一年吉利出新车,把配置里播放器、自动辅助驾驶藏在高配版本里,油头粉面不耐烦,反而买得好。
再提养护,听哥们说,智己的保养体系跟上汽通用规矩有点像,但新车主边用边遇到“小毛病”,什么电动尾门易卡死、无重力座椅一到冬天加热慢。有技术师傅一边换部件一边嘟囔,“这设计能用五年才叫好,刚上市糊弄热闹,后头就没精气神。”
二手车市场也蛮好玩。前几个月,旧款智己L7流入小市场,有师傅收了一辆“高配不高价”的,结果店里转了一圈,没人看得上,“设计还在,品牌没人认。”反倒老比亚迪EV拉出去捂一手就又有人抢。
听表叔昨天还念叨,他那辆智己L6平常开工地,蹭了点泥点子,保养时工头还说“新车子看着高级,实际修起来,内饰扣板还没老荣威结实”。再有一阵,估计电车品牌又要新一轮洗牌,智己能走到啥样,没人说得清。群里偶尔聊起小米新车的抢单,有人调侃,“雷军今年不卖手机了,忙着卖车,咱智己还得拼出点底气才成。”
数来整个一年,我这边住的社区陆续停车场出现几个智己L6,车主买了后大多挺满意内饰和智驾,但也有说座椅设计硬得像公园板凳,后备箱空间没想象的大。偶有师傅路边闲聊,“新能源快饱和了,谁家都得咬牙熬。”
前阵子大雨,智己L6那个全景天幕真的漏了点水,群里热闹了一宿,“出奇迹了,上海设计师得过来看看”。隔壁王姨说,涨价涨不过小米,降价没人稀罕,开车的心气儿还是得靠自己找。“哪家都一样,按实用配置买,不听PPT吹。”
顺便说,后来李师傅转行卖车零件了,不过他那句“买车跟买水果一样,噱头过了就不值钱”倒还真有点意思。至于智己下一步,那帮工程师好像今年又想搞个大新闻,说电池能跑到600公里,师傅们盯着瞧,等下回换电池再骂也不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