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2025成都国际车展的场馆,耳边突然传来一阵哄笑——小鹏汽车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正流畅地为观众端茶送水,甚至开玩笑互动。 可别以为这只是个噱头;数据显示,这类机器人已经能独立处理85%的传统服务任务,效率比人类员工高出三倍以上。 不少人当场争论起来:这玩意儿会不会让真人失业? 科技飙升的背后,到底藏了多少饭碗危机?
车展里的热度简直能烤熟鸡蛋。 人群挤得水泄不通,每个展台都像磁铁一样吸着好奇的眼睛。 小鹏的区域尤其火爆,那台代号“智愿者”的机器人成了超级明星。 它身高一米七左右,外壳是哑光银灰色,眼睛部位闪着柔和的蓝光。 观众凑近时,它会主动打招呼:“您好,需要导览还是饮料? ”声音自然得几乎听不出机械味。 有人测试它的极限,连续问了一堆刁钻问题,比如“奔驰AMG的零百加速多少? ”它居然秒回:“3.5秒,先生。 要我再聊聊扭矩分配吗? ”背后是小鹏的AI大模型驱动,学习了几十万小时的人类对话数据。 现场工作人员偷偷说,这机器人一天能服务上千人,从不喊累,但也惹得部分服务岗员工侧目——毕竟,谁不怕被取代呢?
凯迪拉克的展台走的是暗黑科技风。 整个区域用全息投影打出了悬浮的车型幻影,背景音是低沉的电子乐,感觉像进了未来战舰。 中心摆着三台新车:一台纯电旗舰CELESTIQ,一台升级版LYRIQ锐歌,还有台神秘的概念轿跑。 CELESTIQ的车门是蝶翼式开启,内饰用了大量再生皮革和实木镶嵌,中控屏是一整块曲面玻璃,从驾驶席延伸到副驾。 工作人员演示了智能驾驶系统:城市路况下,车子能自动识别红绿灯和行人,甚至预判突发状况。 有个爸爸带着小孩试坐,孩子嚷嚷着“这屏幕能玩游戏吗? ”——还真能,内置了云游戏平台,停车时能爽两把《原神》。 凯迪拉克的人强调,他们不光堆料,更追求“人性化科技”,比如座椅能根据心率数据自动调整支撑度,缓解长途疲劳。
但真正让车迷流口水的,是奔驰的角落。 全新AMG CLE 53 4MATIC+敞篷轿跑车就停在那里,宝石蓝车漆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顶棚是软帆布材质,收放只要15秒,速度惊人。 打开发动机盖,4.0升V8双涡轮增压的机芯亮锃锃的,最大输出功率达443千瓦,峰值扭矩750牛·米。 现场工程师插嘴:“这货不光快,还聪明。 ”他指指底盘,“4MATIC+四驱系统能毫秒间调整扭矩分配,过弯时外侧车轮自动加力,稳得像轨道车。 ”内饰更夸张:桶形座椅包着Nappa真皮,缝线是手工艺的,中控台上嵌着碳纤维饰板。 有个年轻哥们儿坐进去就不肯下来,摸着方向盘说:“这手感,比我家沙发还舒服。 ”奔驰还展示了声浪模拟系统——电动模式下,音响能模拟出V8轰鸣,唬得路人一愣一愣。
车展里不止这些大头牌。 隔壁比亚迪的展台围满了人,他们在秀一款可折叠方向盘的概念车,打方向时屏幕界面会实时旋转。 蔚来则搞了个电池交换站实演,三分钟换完一块满电电池,比加油还快。 观众们举着手机狂拍,社交媒体上早就炸了锅,话题标签2025成都车展底下全是短视频:机器人递咖啡、凯迪拉克的全息秀、奔驰的敞篷咆哮……甚至有人直播辩论科技替代人工的伦理问题,评论区吵成一片。
场馆二楼的智能驾驶体验区排起长队。 模拟器里,玩家戴着VR头盔“驾驶”未来车型,系统会随机生成暴雨、塌方等极端场景。 一个小伙子摘下头盔后喘大气:“吓死,车子自己闪塌方石头,比我反应快十倍! ”技术人员透露,这些模拟数据来自真实路测,用了千万公里级的驾驶日志。 现实展车上,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模组成了标配,藏在格栅里不显山露水,但能力比五年前翻了数倍。
午餐时间到,美食区居然也有科技活儿。 自动餐车由机器人臂烹饪四川担面,调料比例精准到克,味道一致得像个模子刻出来的。 有人调侃:“以后厨子也得失业? ”但吃货们照买不误——效率高,不用排长队嘛。
下午的互动论坛里,工程师和设计师们聊嗨了。 小鹏的人分享机器人研发秘辛:初期版本笨得撞墙,现在通过强化学习已能小跑上下台阶。 凯迪拉克设计师强调,豪华不是堆金镶银,而是科技无缝融入生活,比如空调系统能检测空气质量,自动切换内循环。 奔驰团队则吐槽性能调校的苦:为平衡敞篷车身的刚性,他们测试了上百种材料组合,最后用了复合铝钢 hybrid 框架。
车展逛到傍晚,腿酸得不行,但兴奋劲没退。 现场抽奖环节送出智能车载音箱,中奖大爷乐得合不拢嘴。 散场时,不少人回头拍那张“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主题海报——科技浪潮滚滚而来,不管你是否准备好,它都已砸到眼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