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一个普遍的烦恼就是车上的铅酸电池似乎总是不太耐用。
很多人反映,一块新电池用上一年多,续航能力就开始明显下降,能坚持到两年就算是不错了,最后不得不花上几百块钱去更换。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人的电动车电池却能出奇地用上三四年,性能依然保持得不错。
这其中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奥秘,关键就在于日常使用和充电的一些习惯。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普通用户也能有效延长自己电池的使用寿命,让它多服务几年。
首先,我们需要从一块新电池开始说起。
很多人都有一个观念,认为新电池要像以前的手机电池一样,每次都得把电用光了再充满,这样才能把电池的容量完全“激活”。
这个想法用在铅酸电池上,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通过化学反应来储存和释放电能的过程。
充电时,充电器将家里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输入电池,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和极板发生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会伴随着热量的产生。
如果您每次都等到电量耗尽,电池处于深度亏电状态时再充电,充电器为了尽快补充电量,会在初始阶段以非常大的电流进行充电。
这种“猛充”方式会瞬间产生巨大的热量,对电池造成严重的伤害。
高温是铅酸电池的头号杀手,它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电池内部的铅制极板发生热胀冷缩,时间一长就容易变形,甚至可能堵塞电池顶部的排气孔。
同时,高温会加速电解液中水分的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如果排气孔被堵住,这些气体无法排出,就会在电池内部形成高压,再加上高温会使电池的塑料外壳变软,最终导致电池出现“鼓包”变形的现象。
尤其在夏天,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而一旦电池鼓包,基本上就离报废不远了。
另一方面,高温还会加速电解液中水分的蒸发,导致电解液浓度失衡,电池的内阻会因此增大,储存电能的能力随之下降,续航里程也就越来越短。
所以,对于新电池,最科学的做法是不要等到电量完全用光。
当电量表显示剩余20%到30%时,就是最理想的充电时机。
在这个电量水平下充电,充电器的初始电流不会过大,整个充电过程产生的热量也相对温和,能有效避免高温对电池造成的永久性损伤。
坚持这样做,您会发现即使长时间充电,电池外壳也只是温热,而不会烫手,这是电池处于健康工作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电池使用了一年到两年之后,它的性能会因为正常的老化而有所衰减,就像人到中年机能下降一样。
这个时候,对电池的保养就需要更加精细。
此时的核心原则是“浅充浅放”。
也就是说,不要再追求把电量用得一干二净,也不必每次都非要充到满格。
对于已经有些老化的电池来说,每一次的深度放电,都会对内部已经不太活跃的化学物质造成一次冲击,加速其性能的衰退。
最好的方式是养成随用随充的习惯,比如您当天骑行距离不长,回家后就可以接上电源充一会电,让电池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饱满的状态。
这种“少食多餐”的方式,可以大大减轻电池电极的负担,减缓内部活性物质的损耗。
此外,关于充电时间,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
很多用户习惯于看到充电器上的指示灯由红变绿后,就立刻拔掉电源。
实际上,绿灯亮起通常只表示电池已经充入了大约95%的电量。
之后,充电器会进入一个被称为“浮充”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充电器会以非常微弱的电流继续为电池充电,目的是将剩余的百分之几的电量“涓流”补满,并中和电池内部因化学反应不完全而产生的硫酸盐结晶。
这种结晶是导致电池容量下降的另一个元凶,被称为“硫化”,是一种不可逆的损伤。
适当的浮充,可以有效抑制和消除这种硫化现象。
因此,建议在绿灯亮起后,不要马上拔电。
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适当延长一些浮充时间。
比如在夏季,气温较高,化学反应快,可以再浮充20到30分钟;而在冬季,气温低,反应慢,可以延长到1至2个小时。
这样能确保电池真正达到饱和状态,对延缓老化非常有益。
夏季的高温环境对电池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除了前面提到的充电发热问题,外界环境的高温和骑行本身产生的热量叠加在一起,会形成一个“高温陷阱”。
试想一下,在炎热的午后骑行了很长一段路,电池本身因为持续放电已经很热了,如果一到家就立刻插上电源充电,充电产生的热量与电池本身的热量叠加,会让电池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这无疑是致命的。
正确的做法是,骑行结束后,将电动车停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电池自然冷却半小时到一小时,用手触摸外壳感觉不热了,再进行充电。
同样地,刚刚充满电的电池也带着充电过程中的余热,最好也不要马上就骑车上路,同样让它冷却半小时左右再出发。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等待,但它能让电池避开最危险的温度峰值,对延长其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车辆本身的一些状况也会间接影响电池的寿命。
有两个地方需要我们特别留意:轮胎气压和刹车系统。
如果轮胎气压不足,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会增大,滚动的阻力也会随之增加。
有数据显示,当胎压比标准值低20%时,行驶阻力会增加近30%。
这意味着电机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来驱动车辆,电池就必须以更大的电流来放电。
长期处于大电流放电状态,对电池的损害和前面说的大电流充电是一样的。
因此,定期检查并保持轮胎处于合适的胎压(通常两轮电动车在2.3-2.5个大气压之间)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让骑行更轻快,也是在为电池减负。
另外,刹车系统也需要检查。
如果刹车卡钳因为磨损或锈蚀而不能完全回位,就会一直对车轮产生轻微的制动效果,这同样会增加行驶阻力,让电池的电量被白白浪费掉。
定期检查刹车,确保车轮转动顺滑,不仅关系到行车安全,也能有效避免电能的无谓消耗,从而保护电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