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不少朋友打算换电动车,都在说怎么去门店发现雅迪、爱玛、台铃这些大品牌的新国标电动车还是不多见,有的地方干脆连影子都没见着。明明政策已经出来了,他们也都在宣传,咋就迟迟不大规模上市呢?看着大家问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得给大家说清楚,这当中其实有六大原因,一个一个都很现实,有时候决策看着简单,背后其实没那么容易。
第一个问题,库存压力太大。你想啊,电动车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手上一堆旧国标标准的车没卖出去,这些车都是钱,压着资金呢。按照新政策,旧国标车还能卖到今年11月底,这就是一条政策红线。企业就得拼命先把这些旧车卖出去,哪能心急火燎地一下子换全新产品?你可以买新国标的,但要是大家都只买新国标,旧车谁来买?成堆的库存不但没法变现,还占着库房、还一直在贬值。更重要的是,有的厂家今年上半年积压的旧车比去年还多50%以上,这是巨大的资金压力。企业当务之急就是先把旧车清掉,赶紧回笼现金,否则等到了12月,这些车就是废铁了,只能算是亏损。所以别人家还没力气大搞新产品,你得理解人家一点。
第二个难题是零部件和生产线要大改。新国标要求比过去严多了,以前很多塑料件能凑合用,现在要求全部得用防火材料,很多小厂根本生产不出来,大厂也得重新采购和排产。还有就是不能随便改装,比如速度不能超过25公里,原来的控制器、电池、甚至外壳结构都得变,靠原来的供应链也不行了。谁做防篡改,谁做防火材料,还得重新找厂商对接,这一套下来就是大工程。除了零部件,新国标允许不装脚踏,反而要加后视镜,生产线上的模具、程序都得改,这些都是时间和钱,不是拍脑门就能完成的事。
别不信,全行业都忙得头昏脑胀。你看爱玛、雅迪这些大厂,每年都要产上百万辆车,生产线不动动都得出返工问题。他们不是不想快,是真推不动。防火材料现在够不够用?供应能不能跟上?很多企业都在等上游产能爬坡,等材料充足再大规模投产。
第三,合格证短缺,认证机构跟不上。新国标车必须得拿到国家强制性认证证书,这需要送样去实验室,排队检测,哪有那么快。近期各家都涌过去申请,结果检测机构资源爆满。听说广东有的厂商,四个月前就递交申请了,一直到九月份才发证,剩下的车型还在排队等着。这不是企业偷懒,是整个行业一起挤,资源就那么多,谁也加不了塞。
你们去门店问为啥没新国标车,八成会说“合格证还没下来”。这是事实,新标准下,没证就是不能卖,上市只能等国家给批,谁拿到证谁先摆上架。很多大品牌也在等,没法任性。
第四,消费者自己也在观望,买气没起来。别看新国标政策呼啦啦,一帮人说安全专业,但你真放到市场上,消费者可不傻。他们一看新标准车比旧车贵,普遍贵了三五百,多的贵出一千块,涨价幅度不是小数。有些高端车型标价都快贵了四分之一,有的还说没原来的车跑得快,因为新规限速25公里,一些人觉得不值,干脆还不如用旧车,或者再看看有没有别的政策出来。
此外,各地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有的还没出,有的慢慢才落地。老百姓不傻,谁会着急呢?大家都在等等看,补贴再出来一点是不是更划算?企业也很谨慎,怕市场冷,先消化老车,有补贴再搞新车,这样更稳妥。市场不热,企业当然不会冒险大量投放新产品。
第五,各地政策不一样,企业难以统一发力。比如说,不同省市备案期限有差别,有的地方像内蒙古、河北,旧车备案能用到2030年,谁会赶着换新车?当地人看着政策宽松,就没啥动力。再比如,北京和上海就要求新国标车必须装上“北斗”定位系统,但别的城市只是建议,不强制,企业怎么办?要针对不同地方生产不同配置,这一下来生产、运输都麻烦了,还容易出错。有的城市甚至要求新车要备案登记才能卖,流程又多一点。导致全国各地上新节奏很不统一。
厂家还得研究每个地方到底怎么要求,然后做出适配,这种多元管理,速度就慢了。企业不敢一次性大批量生产,怕库存堆积,只能稳扎稳打,哪里批复快就先投哪里,多地铺开得慢得很。
最后,大品牌在下盘棋,想长远,不只要短期销量。你别以为他们只想一波上市就完事了,其实他们是在算计更久远的利益。新国标提高了技术和资金门槛,很多小厂扛不住技术认证和新材料采购,慢慢就被淘汰了。雅迪、台铃、爱玛这些大厂反而不着急,等小厂慢慢退场后,那就是大机会。
这时候,大品牌都把精力用在搞研发、升级生产线,投几亿去研发新材料、新技术,找最靠谱的供应商签长期合作,就比如雅迪跟宁德时代深度合作开发新电池,产品线再升级;爱玛也忙着调整工艺流程。这样等到12月过渡期后,市场规范了,竞争者少了,大品牌就能一口气推好多新型号直接把原来的市场吃下去,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
这局棋没那么快下完,头部企业都压着节奏,就是等待行业洗牌的机会。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宁愿一开始少赚点钱,也要趁这段时间把产品做扎实,到时候整体上市抢份额,这才是长远打法。
说到底,这一波迟迟没大量上新国标电动车,不是企业偷懒、不是技术不够,更不是政策障碍,是各种现实因素挤在一起,谁也逃不掉。旧车卖不完资金链断,零部件和生产线需要升级,合格证批不出来,消费者没赶着买,各地政策乱七八糟,头部企业又在谋局,这六大麻烦加一起,市场就慢下来了。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实也不用太着急。等到了11月底,库存压力缓解了,新材料也跟上供应,大多数企业合格证也都批下来,该改的产品和线都改好了,随之推动未来两三个月的大规模上市。你到时候就会发现,不管是雅迪还是爱玛、还是台铃,都会扎堆上新,价格也会趋于稳定,补贴政策也都落地了,选车会比现在舒服得多。
现在你要是着急买,就先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旧国标车,价格也优惠不少。如果不着急,就稍微等等,三个月之内市场一定会有新气象,你能选到更好的产品。至于厂家那些大品牌,都是在等行业清理完小厂,把技术和服务再升级,这对咱们买车的人来说其实也是好事,到时候产品更安全、质量更稳,售后也靠谱。这几年电动车政策变动快,谁稳扎稳打谁最后吃肉。现在耐心点,等风头过了省钱又省心。
整体来说,等到年底坊间看到的大规模上市只是时间问题,谁也不会亏了买卖。毕竟这么大的电动车市场没人会轻易让给别人,头部企业更懂得怎么把每步棋走好。*新版国标电动车*,很快就会扎堆来,各种细节你到时候市场上一看就明白,等着不吃亏,选车也踏实。现在看似慢,实际上都是行业升级洗牌的必要过程,理性一点,机会就在前边。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