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4年刚到东北工作,那会真算是生没有后台,死要面子强发光——
我当时骑着自行车,冬天冻得哆嗦,有时候上班到中途冷得像被锤了一下。东北的冬天不像南方那么温和,很多人都说骑车上班不靠谱,其实我也这么觉得。虽然那会骑车路过很多雪地,轮胎带着嘎吱嘎吱的声音,可苦里带甜的感觉就是,毕竟省钱,通勤不用担心堵车。
后来听同事说太冷了,路又差,骑车不安全,也不划算,心里琢磨着:买辆车算了。问了一圈朋友,有人建议我买二手,那会我年轻,怎么忍受得了二手车的瑕疵,觉得买个新车,起码能用几年,不会折腾。
不过我也考虑过,要不要买新车。毕竟新车的保障多,省心,年轻人也比较追求体面一点。结果查了一下预算,估算下来,买个入门紧凑型车也就十多万,刚好能接受。而且我特别喜欢日系家用车,觉得稳定、省心、不惹事。
为什么最终还是选了新车呢?说实话,主要考虑两个点。第一是省心省油。那时候的心思很简单,只想省省油、省省事。市区堵车,油钱省了一大半;平时养车也不贵,折扣、保养都能接受。第二是安全和稳妥。毕竟是新车,少操心,开了也能保障几年。开那会儿,自己对汽车的理解还很浅,觉得新车就是香。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那车油耗在6L/百公里左右,没太多折腾,平时上下班路上跑得挺顺。那个区间的车,油耗差个一两升差别都能每天多出几块油钱,算算一年下来也就几百块的差异。对我来说,省事比省钱更重要。
说到这,突然想到一个细节——那会儿,修理工告诉我,你的车刹车片差不多到了极限,得提前换。但我每次去找他们,修车的师傅都笑着说:这车还挺耐用,少修多保养就能跑五六万公里。那会儿真觉得,新车的油耗低,耐用,加油容易,开起来稳稳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也有人问我,选新还是二手更划算?我总结一下:二手的优势当然是便宜,预算紧的可以考虑,但我怕坑多。比如资料来源不明,维修难度大,很多二手车我看过,表面还挺新,但内里零件可能年久失修,后续修起来比想象中麻烦。尤其东北冬天,寒冷会加快一些零件的老化,哪里买二手都得自己打个安全牌。
唯一犹豫的是动力问题。轩逸,起步偏肉,感觉像慢悠悠的老队友。高速上,胎噪风噪也明显,每次开长途,觉得还得给它充充电 ——不过想到它的低油耗、低养车成本,这点小瑕疵还算能接受。
说到这里,有个问题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担心:买新车是不是太贵了?或者说,油耗和保值率,哪个更重要?其实这些都得看用车场景。比如我估算过(没算得特别精准,毕竟没专门省油老师傅,纯粹粗心心算)一百公里油钱约在3.5元左右,用寿命算的话,五年后车的折旧率,二手车一般会比新车贬值得快一些。反过来说,买新车的好处是,能用几年,不用担心中途出问题。
对了,市场上新车和二手车的差别,也不是光看价钱。比方说,同价格买到的二手车,可能需要你花更多精力去调养、维护。而新车虽然一开始投入大,但路线清晰,手续方便。
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像我刚开始买车那会,只想着稳妥、省油、耐用。后来发现,买车还得你自己会用,经得起折腾才行。别的细节,比如春天,车内空气质量不太好,夏天,空调噪音大,都能成为烦恼点。
(这段先按下不表)刚就车而言,没有绝对的高手。就像我朋友说:你那辆轩逸,省油耐用,就值这个价。我想,买车这事,最忌遇到盲从或盲买,得亲自衡量,千万别学我那会儿只看标价。还有个小细节,我记得那会儿和一修理师傅聊,问:你觉得,买新车划算不?他笑着说:看你怎么想,买坏了还能换新。二手车,起码没那么多后遗症。他也是业界老油条,嘴巴不一句推荐。
这一晃快十年,心里还常琢磨:早知道当初多考虑考虑二手,可能还能存点心。但也没什么丢脸的事,毕竟二手车市场复杂,没那么容易看清。
你们现在买车,是冲着品牌优惠,还是追求性价比?还是说新车拿着不心疼更重要?我觉得,选车真的就是个权衡的艺术。
我还记得一朋友说,你买的车,油耗好,又省心,开几年后还能值点一点。有没有想过,汽车这个东西,未来会越来越像电器一样,不用天天担心毛病?不过这说法我也没深想过,只是觉得,既然买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你们会不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买车其实也是一场选择与妥协的游戏?
(这段话,不知道是不是太啰嗦,但我猜,未来的汽车可能真的会变得更像生活用品点。)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