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湖北只能靠“老东风”吃老本?现在一场汽车产业的大洗牌正在中部悄悄上演,湖北这个昔日的汽车大省,终于开始“憋大招”了。
过去湖北的汽车圈子,说起东风,谁不竖大拇指?
上世纪八十年代,二汽(东风的前身)就是靠着国家对汽车业的大力支持,把“东风”牌汽车卖到全国,甚至一度形成了“东风一分钟一辆卡车下线”的传说。
十堰也因为东风从一个小地方变成了有名的“重卡之城”,后来总部搬到武汉,带动了整个武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吸引了上百家配套企业,搞得本地供应链特别牛,
整车成本也压得低。
那几年湖北汽车产量一路飙升,2018年全省产了两百多万辆,营收更是破了六千亿,稳稳地坐在全国汽车产业的第二把交椅。
但风水轮流转,新能源车这几年火得一塌糊涂,湖北却没能及时跟上这波潮流。原本靠燃油车一路高歌,现在却发现自己掉队了。
2024年,湖北汽车产量一下少了40万辆,排名从第四直接跌到第十,只剩下138.9万辆。尤其和隔壁安徽一比,格外扎心。
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冲到262万,湖北只有一半。陕西、湖南也趁机发力,新能源车产量和排名都在往前冲。
湖南今年头两个月产了22.78万辆车,比去年同期暴涨两倍多,陕西的新能源车2024年达到了2020年19倍,直接成了全国新秀。
湖北的老底子确实厚,但在新能源这条路上算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东风过去靠燃油车风光无限,结果新能源车刚兴起时没在意,等反应过来,市场已经被兄弟省份抢走了不少份额。
但湖北人也不是吃素的。认清形势,转身就开始行动。2024年3月,湖北定下了两个硬目标:一是东风旗下新能源车要卖到100万辆,二是全省新能源车也要干到100万辆。
而且还要在2027年让全省汽车年产量突破300万,其中新能源车占一半,智能网联新车要超过九成,海外订单也要冲到400亿。
说干就干,湖北开始和华为、长安这些头部玩家搭伙。华为的智能技术正是东风急需的,双方一拍即合,先后签了战略协议,还专门成立了新公司和创新实验室,全力冲刺新车型。
长安本身在新能源车领域布局早,旗下的阿维塔、深蓝这些品牌风头正劲,和东风强强联合,直接拉高了湖北的市场想象空间。
东风自己的岚图、猛士等新能源品牌也在逐渐崭露头角,猛士甚至在重大国事活动中亮过相,成了湖北新能源车的新“脸面”。
除了引进外援,湖北还在自己搞技术升级,动力电池、智能网联这些关键环节都在加码投入。省内1800多家零部件企业也没闲着,配合整车厂往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
可以说,湖北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不再只靠老底子吃饭,而是开始琢磨怎么跟上甚至超越新潮流。
其实说到底,产业转型没有谁能一帆风顺。苹果也有低谷,底特律曾经辉煌也有落寞,但湖北选择不做“锈带”,而是奋力追赶。这股劲头,正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脊梁。
现在的湖北,已不再是只会造燃油车的“东方底特律”,在新能源赛道上,正悄悄加速,目标就是百万辆。
如果说前些年湖北汽车产业是靠惯性在跑,现在则是靠觉醒后的主动出击。市场环境变了,只有敢于调整方向、主动创新,才能不被淘汰。
湖北汽车人已经下定决心,要在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让“湖北造”重新成为行业的标杆。
这场转型的成败,不只是湖北自己的事,更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风向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