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的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热闹,特别是20万以上这个价位的纯电动SUV,简直就是神仙打架。
最近这份销量排行榜一出来,很多人估计都跟我一样,拿着手机翻来覆去地看,心里头琢磨:这车市的风向,真是说变就变啊。
榜单上的名字换了一茬又一茬,每个数字背后,都藏着不少咱们普通老百姓关心的话题。
你看,特斯拉那个Model Y,又一次拿了第一名,一个月卖了三万多辆,这数字简直有点吓人,把第二名甩得老远。
这就让人纳闷了,现在国产电动车做得这么好,配置又高,价格又实在,为啥还有这么多人铁了心要买特斯拉?
难道真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还有,那个问界M5,以前总听人说它的增程版卖得火,怎么这回纯电版也悄悄地冲到了第七名,这里面是不是有啥咱们不知道的门道?
再看看那些曾经咱们觉得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像宝马、奥迪,在电动车榜单上的位置怎么就那么靠后呢?
今天咱们就当一回“吃瓜群众”,好好扒一扒这份榜单,聊聊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看看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是怎么样在这场硬仗里站稳脚跟,甚至开始反击的。
先说说这个冠军,特斯拉Model Y。
一个月卖了30766辆,这个成绩单,用“一骑绝尘”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它就像是班里那个永远考第一的学霸,你感觉自己已经很努力了,结果人家还是比你高出一大截。
很多人想不通,Model Y的车里头那么简单,连个仪表盘都没有,内饰看起来也没啥豪华感,凭啥卖这么好?
这事儿其实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人家是开创者,品牌形象立住了。
在很多人心里,特斯拉就约等于电动车,它代表的是一种科技感和新潮的生活方式。
这就好比咱们早些年认苹果手机一样,形成了一种消费习惯和品牌依赖。
其次,特斯拉的产品逻辑非常清晰,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它的车机系统虽然简单,但是用起来特别流畅,反应快,死机少,这一点就抓住了很多人的痛点。
再加上它遍布全国的超级充电站网络,你开着它出门,基本不用为充电发愁。
这买的就不光是一辆车,而是一整套省心的服务。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特斯拉敢降价。
别看它卖得好,它也是最会用价格来搅动市场的。
一感觉订单少了,它就大刀阔斧地降价,让所有竞争对手都措手不及,也让很多一直在观望的消费者,觉得“捡到漏了”,赶紧下单。
所以你看,这三万多的销量,是品牌、产品、价格和服务一起发力的结果,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
不过,特斯拉虽然厉害,但咱们中国的品牌也不是吃素的。
这次榜单上最大的一个惊喜,就是问界M5纯电版冲到了第七名,卖了2645辆。
这个成绩非常有看头。
为啥说它有看头呢?
因为问界这个品牌,背后站着的是华为。
现在大家买问界的车,很多时候已经不单单是冲着车本身去了,更是冲着华为那套智能系统去的。
你想想,你坐进车里,中控大屏用起来跟你手上的华为手机一样流畅,语音助手聪明得像个真人,开车上路,那个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又能帮你省不少心,这种体验是很多传统汽车给不了的。
华为把卖手机的思路用到了卖车上,在自己的店里,手机、平板、汽车一起展示,让大家觉得买车就像买一个大型的智能终端。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它让汽车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成了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问界M5纯电版的这次崛起,就说明一个道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谁能抓住“智能化”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当然,咱们的国产品牌里,能打的不止问界一个。
比亚迪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派出了一个“集团军”在作战。
你看榜单上,它的海狮07EV、唐EV这些车,个个都不是善茬。
比亚迪的优势在于它什么都自己干,电池(刀片电池)、电机、电控都是自家的,成本控制得好,技术也过硬。
而且它车型特别多,从十几万到三十几万,总有一款能满足你的需求。
这种“广撒网”的策略,让它在各个细分市场都能站稳脚跟。
除了比亚迪,像极氪、小鹏、智己这些新势力品牌,也都在榜单上有着不错的表现。
极氪的车,设计和操控是一绝,开起来很有驾驶乐趣;小鹏呢,一直钻研智能驾驶技术,是技术宅们的最爱;智己LS6,则是靠着超高的性能和性价比,硬生生从激烈的市场里抢下了一块蛋糕。
这些中国品牌,有的靠科技巨头赋能,有的靠全产业链整合,有的靠单点技术突破,大家路子不一样,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造出更好的车,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也一起把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水平提了上去。
有高歌猛进的,自然也就有感觉有点跟不上趟的。
咱们把榜单往后拉,就能看到宝马iX1和奥迪Q4 e-tron这些熟悉的名字。
宝马iX1七月份卖了882辆,排在第19名;奥迪Q4 e-tron更少,只卖了305辆,排在23名。
看到这数字,真是让人感慨,想当年,宝马、奥迪的车标,那可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开出去多有面子。
怎么到了电动车时代,这光环就不那么亮了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水土不服”上。
以前咱们觉得一辆车豪华,看的是真皮座椅、实木装饰,听的是发动机的轰鸣声。
但现在,年轻人对“豪华”的定义变了。
一块反应飞快、显示清晰的大屏幕,一个能听懂各种方言的语音助手,一个能自己停进狭窄车位的自动泊车系统,这些“软实力”成了新的衡量标准。
在这方面,很多传统豪华品牌确实转身慢了一些。
它们推出的电动车,在智能体验上,跟咱们的国产品牌比起来,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还显得有些“老派”。
当产品本身的新鲜感和科技感跟不上的时候,光靠一个车标,就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多掏好几万块钱了。
所以说,市场的风向真的变了,这场比赛的规则也变了,不再是单纯比谁的机械素质更好,更要比谁更懂现在消费者的心,谁能提供更酷、更聪明的用车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