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要 “复活” 了?聊聊它那套重回赛道的 “组合拳”

最近刷到威马汽车发的《致供应商白皮书》,才反应过来 —— 那个曾经在新能源圈红过一阵,后来又因资金问题沉寂的品牌,要卷土重来了。作为一个经常关注新能源车的普通消费者,我翻完这份规划,发现威马这次是真的卯足了劲,不仅有明确的时间表,还拉来了新资本、找好了靠山,不过能不能真的 “复活” 成功,还得打个问号。

威马要 “复活” 了?聊聊它那套重回赛道的 “组合拳”-有驾
先说说最让人眼前一亮的 “三步走” 计划,这路线图画得倒是挺清晰。第一步是 “复兴”,今年 9 月就要先把以前卖得不错的 EX5 和 E5 两款车重新量产,目标是今年至少卖 1 万台,争取冲 2 万台,同时还要去泰国建工厂,把车卖到东南亚和中东去。到了 2026 年,销量要翻 5 倍,达到 10 万台。第二步 “发展” 阶段,也就是 2027 到 2028 年,不仅要把年销量提到 25 万到 40 万台,还要搞高阶辅助驾驶,让车更智能,甚至准备上市融资。最敢想的是第三步 “跨越”,2030 年要年产 100 万台,营收冲 1200 亿,还要打造什么 “智慧出行生态圈”,野心可真不小。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威马这次的 “底气” 主要来自三方面。钱的方面,接盘的深圳翔飞一开始就准备投 10 个亿,主要用来升级工厂设备、恢复供应链和开发新产品。人的方面,已经凑了 143 人的核心团队,既有翔飞的人,也有以前威马的老员工,还打算扩招到 400 人,看来是想保留老班底的经验,再注入新血液。供应链这块更关键,威马已经联系了 215 家以前的供应商,大部分都愿意继续合作,少数有遗留问题的也在解决,经销商网络也开始重建了,这意味着只要车能造出来,后续卖车的渠道不用太担心。

威马要 “复活” 了?聊聊它那套重回赛道的 “组合拳”-有驾
更重要的是,威马还拿到了地方政府的 “撑腰”。温州和上海的相关部门都很支持,温州专门成立了工作组帮它协调供应商、解决历史问题,还帮着对接银行融资,甚至考虑在政策上给补贴,优先把它的车纳入政府采购。有了政府这层保障,不管是恢复生产还是找钱,都能少走不少弯路。

产品方面,威马也没打算一条路走到黑。未来 5 年要推出 10 多款新车,纯电动和增程式都做,从便宜的 A00 级小车到高端的 C 级车,轿车、SUV、MPV 各种类型都覆盖,明显是想靠丰富的产品线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比如家里人口多的可能看 MPV,年轻人可能喜欢小型 SUV,这样能多抓点客户。

威马要 “复活” 了?聊聊它那套重回赛道的 “组合拳”-有驾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作为消费者,我觉得威马要面对的难题可不少。首先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现在新能源市场基本是比亚迪、特斯拉领跑,还有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品牌牢牢占据着中高端市场,威马消失了一段时间,消费者对它的信任度已经大不如前,再想抢市场份额,得拿出比别人更有性价比、更有亮点的产品才行。
其次是品牌形象的重塑不容易。以前威马因为资金问题,出现过交付延迟、售后跟不上等情况,不少老车主都有怨言。现在要重新赢回消费者的心,不仅要保证新车的质量,还要把售后服务做好,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
还有技术方面,现在的消费者买新能源车,最看重的就是电池续航、智能驾驶这些核心技术。威马虽然说要搞高阶辅助驾驶,但目前还没看到具体的技术成果,要是跟不上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就算车造出来了,也很难吸引到追求科技感的消费者。
威马要 “复活” 了?聊聊它那套重回赛道的 “组合拳”-有驾
总的来说,威马这次的重组规划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资金、团队、政策支持都到位了,路线图也很清晰。但新能源市场早已不是几年前的样子,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光有规划还不够,得踏踏实实地把车造好、把服务做好、把品牌形象重新立起来。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还是希望威马能成功的,毕竟多一个竞争者,我们消费者才能有更多选择。至于它最终能不能实现 2030 年 100 万台的目标,那就只能交给时间来检验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