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北京奔驰CLA EV正式上市,价格让人难以接受,性能配置却不具备明显优势,消费者是否还会为品牌溢价买单成为热议焦点

全新北京奔驰iconCLA EV一出来,价格就像个扑空的肥皂泡一样,把我整懵了。两款常规款,指导价都在24.9万到28.56万之间。冠军限量版,竟然卖到29.99万,而且限定100辆——只因为是红色专属款?真的是在玩我有颜色你没有的游戏吗?我还真不好明白,买车要的不只是稀有色,更关键的是配置和性能的性价比。

说到外观,新车前脸那个贯穿式LED灯带,配合上矩阵式三叉星徽,其实我觉得还挺像打了火柴的铁盒子。这设计在奔驰传统里算是创新?我倒觉得像个失控的火柴盒。网友评论也挺有趣的,不少人说看着不太舒服,觉得多余的设计多余的钱,反倒矮了奔驰的身价。

全新北京奔驰CLA EV正式上市,价格让人难以接受,性能配置却不具备明显优势,消费者是否还会为品牌溢价买单成为热议焦点-有驾

车内的变化倒是让人有点眼前一亮。和之前燃油版CLA比,好像换了个装修队似的。仪表盘用了十几英寸的全液晶,中控屏也没少,14英寸,副驾还有娱乐屏。买个豪车,不都说要看着能飙一整天的嘛?我还翻了下笔记,这车重配置,倒确实舒坦。但有人问:这些功能用起来还顺手吗?我得说,还得实战检验——比如说,语音助手多强?导航大不大?我去年后备箱放满了换季的衣服,突然想到,车载空间到底给了多少?没具体数据,但感觉要跟我想象的不一样。

全新北京奔驰CLA EV正式上市,价格让人难以接受,性能配置却不具备明显优势,消费者是否还会为品牌溢价买单成为热议焦点-有驾

讲真,车型采用的800伏架构,确实不错。加速快、续航够长,这我没拆穿的必要。根据我心算:官方标称续航866公里,日常你怎么用,可能也就跑个300-400公里就差不多了。出去溜弯,刹车片难免得手洗。但对比起极星、特斯拉那些老司机已经跑了几年的车型,CLA EV能不能真正实用就不好判断了。

你想啊,极星2起价差不多30万出头,特斯拉Model 3价格漏洞都快拆连环,差价根本不大。买谁?对比同级别的爆款,小米、我刚才翻了翻它们价格——其实这两年国产车的续航和智能配置都已经赶上了。之前我有个朋友开P7,他说:我觉得就是舒服,开起来不用太操心,智能还挺智能。我就琢磨,奔驰还是想靠品牌溢价续命吗?实打实的车型,别说降价,别说智能比不过特斯拉,买个车,能得心应手,别总想着抬高等级。

 ̄我也得自我更正一下。刚才那么说,比的其实点不光是性能。设计上这次跑偏得有点厉害,前脸那贯穿灯带是真的不讨喜。它怎么会变成差点意思的标志?我估计是一起设计师跑路导致的。设计师一走,工程师自己乱画,这不是闹着玩的。厂家宣传说,车身线条很时尚,但我觉得,像塑料玩具,只是外表工整,里面虚空不少。

全新北京奔驰CLA EV正式上市,价格让人难以接受,性能配置却不具备明显优势,消费者是否还会为品牌溢价买单成为热议焦点-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要我说吧,价格等等的,真的是以品牌溢价在吃老本。但我还是想问:你会为了这个红色限量版,动心吗?每次看到限量两个字,心里都在想:是不是在骗我心中那点收藏癖?毕竟买车不仅是买个交通工具,也是心情的部分坚持。

全新北京奔驰CLA EV正式上市,价格让人难以接受,性能配置却不具备明显优势,消费者是否还会为品牌溢价买单成为热议焦点-有驾

再想想,车的动力系统,还是挺花心思想的——采用两挡变速箱,提速是快了点,但我一直在想:这个设计是不是也是为了提速/节能的折中方案?大不了就说:高压电池随时都能补能,续航长,能跑个周末,还是挺实在的。方法正确,但实际用起来,能否一路顺畅,还得看实际体验了。

最后吧,你觉得这车是不是真值得花30万?还是说,买奔驰只是个面子工程?毕竟,咱们买车,也不想每天被设计奇怪的前脸折磨。要不要试试别的?比如说,特斯拉或小米?我知道很多朋友其实更看重买车的真实感受——续航、空间、智能,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硬指标。

你们觉得?这车冲着品牌去还是真心用心做?评论区摆在那儿啦,咱们见招拆招。

全新北京奔驰CLA EV正式上市,价格让人难以接受,性能配置却不具备明显优势,消费者是否还会为品牌溢价买单成为热议焦点-有驾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