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日常开车的生活里,有个场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前方路口亮起了红灯,看着长长的倒计时,一个不大不小的纠结便在心里头升起。
是就这么在D挡上踩着刹车,感觉脚有点累,车子还带着一股往前走的“冲劲”?
还是随手一推,把挡位挂到N挡,让脚歇会儿,等绿灯亮了再挂回D挡走?
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却成了许多车主朋友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尤其是一些驾驶者,习惯在车辆还没完全停稳,缓缓滑行的时候就在D挡和N挡之间来回切换。
这个操作,到底会不会对我们车里那个既精密又昂贵的“大件”——自动变速箱,造成什么看不见的伤害呢?
今天,咱们就用最平常的大白话,把这事儿从里到外聊个通透。
首先,咱们得简单了解一下自动变速箱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聪明的“力量传递官”。
发动机负责产生动力,就像一个使劲转动的马达,而车轮需要根据不同的速度和路况,获得大小不同、快慢不一的驱动力。
自动变速箱,就是夹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的那个核心机构,它的任务就是智能地调配发动机传来的力量,然后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地送给车轮。
当您把挡位挂在D挡(也就是前进挡)时,就等于给这位“力量传递官”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
此时,发动机的动力已经通过一个叫做“液力变矩器”的部件连接到了变速箱的齿轮系统上。
这个液力变矩器是个很关键的东西,您可以把它理解成两个面对面放置的风扇,中间充满了特殊的油液。
发动机带动一个风扇转,吹出的“油风”带动了对面的风扇转,动力就这样被柔和地传递了过去。
所以,您在D挡踩着刹车时,发动机一侧的风扇还在转,只是您用刹车强制“按”住了车轮一侧的风扇,车子才没动。
但整个动力系统其实是“绷着劲儿”的,随时准备出发。
而N挡(空挡)呢,就相当于“全体解散,原地休息”。
您把挡杆推到N挡,就等于切断了发动机和车轮之间的连接。
发动机自己还在那儿平稳地怠速运转,但它的力量传递不到车轮上,两者之间互不相干。
了解了这两个挡位的基本状态,我们再来看那个关键操作:在车子还在动的时候,不踩刹车,直接从D挡推到N挡,或者从N挡挂回D挡,变速箱内部会经历什么?
先说从D挡推到N挡。
当车子在行驶,变速箱内部的许多离合器片和制动带是紧紧压合在一起,承担着传递动力的重任。
您这么突然一推,就等于给它们下达了一个“紧急卸力”的指令。
虽然现代变速箱的控制系统很智能,会尽量让这个过程平顺一些,但这种在负载状态下的突然断开,还是会在变速箱的液压油路里产生一个瞬间的压力波动。
这就好比您正用力拉着一根绷紧的皮筋,突然一撒手,皮筋会猛地弹回去,虽然没断,但总归是受到了一个不小的冲击。
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但如果成为一种习惯,长期如此,那些精密的液压阀体和密封圈就可能因为频繁的压力冲击而提前老化、失效。
相比之下,从N挡滑行时再挂入D挡,对变速箱的冲击可能更大。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您的车轮因为惯性还在滚动,带动着变速箱的后半部分在转动;而发动机在怠速运转,带动着变速箱的前半部分也在转动,但这两个转速通常是不一样的。
当您“咔”地一下把挡杆从N推进D时,变速箱的控制电脑就必须立刻命令内部的离合器片迅速结合,强行让这两个转速不同的部分同步起来。
即便有液力变矩器这个“和事佬”在中间吸收一部分冲击,但这个“硬生生”的结合过程,依然会产生一个明显的顿挫感,我们常说的“冲击感”就来源于此。
这个冲击,实实在在地作用在了离合器片、齿轮以及整个传动系统上。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汽车技术这么发达,厂家在设计的时候肯定考虑过这些情况了。
这话确实有道理。
汽车工程师在测试阶段,会模拟比我们日常驾驶恶劣得多的工况,来确保变速箱的耐用性。
但是,实验室里的极限测试,和我们日复一日的日常使用是两个概念。
极限测试是为了保证产品在偶然的误操作下不至于立刻损坏,而我们讨论的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可能会加速零件磨损的驾驶习惯。
很多经验丰富的汽车维修师傅都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长期、频繁地在行驶中进行D挡和N挡的切换,确实是缩短变速箱寿命的潜在因素之一。
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行驶了较长里程的车辆,比如超过十万公里的车,其变速箱内部的各种零件本身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然磨损,缓冲能力和结合精度都有所下降。
这时候,同样一个不规范的操作,对新车可能影响不大,但对老车来说,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现实的维修案例中,有不少变速箱提前出现故障,比如换挡顿挫加剧、内部异响、甚至无法挂挡,追溯其原因,都与车主长期不当的换挡习惯有关。
一次变速箱的大修,费用从几千到几万不等,这笔开销可比等红灯时省下的那点油钱要多得多了。
另外,不同类型的自动变速箱,对这种操作的“敏感度”也不同。
我们最常见的传统液力自动变速箱(AT),因为它有那个强大的液力变矩器做缓冲,所以相对来说“皮实”一些,对冲击的承受能力强一点。
而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双离合变速箱(DCT),特别是干式双离合,它的结构更接近于两套手动变速箱的集合体,动力结合相对直接,没有油液缓冲,这种操作带来的冲击会更“硬”,对离合器片的磨损也更直接。
还有无级变速箱(CVT),它依靠一根钢带在两个锥轮之间滑动来变速,突如其来的冲击可能会导致钢带瞬间打滑,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最后,我们必须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在车辆行驶中,尤其是下坡路段,从D挡挂入N挡,车辆会立刻失去发动机制动效果。
所谓发动机制动,就是当您松开油门时,发动机对车辆会有一个反向的拖拽力,帮助控制车速。
失去了这个效果,车速会变得难以控制,您将不得不更频繁、更重地踩刹-车,这不仅增加了刹-车系统的负担,还有可能导致刹-车过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而从N挡滑行时挂入D挡,车辆可能会因为动力的突然介入而向前一窜,如果在车流密集的市区,极易引发追尾事故。
所以,总的来说,一个对车辆、对自己都负责任的驾驶习惯应该是:尽量在车辆完全静止的状态下,脚踩着刹车,再进行挡位的切换。
如果遇到长时间的红灯,比如一分钟以上,完全可以在车停稳后,挂入N挡,拉起手刹(或启动电子手刹),让脚和变速箱都得到片刻的休息。
但如果是几十秒的短时间等待,老老实实地在D挡上踩住刹车,是最稳妥、最省心的选择。
毕竟,汽车是一个精密的机械集合体,我们尊重它的设计原理,用科学、温和的方式去对待它,它才能更长久、更可靠地为我们服务。
每一次平顺的起步,每一次谨慎的换挡,都是对爱车无声的呵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