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杀疯了:7万块的智驾,不是定价,是直接掀桌子

比亚迪又疯了,海豹05 DM-i智驾版,7万9千8。

讲真,看到这个价格,我第一反应不是比亚迪牛逼,而是王传福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这不是定价,这是宣战。这是对着所有合资A级车甚至自家兄弟秦PLUS脸上的一记闪电五连鞭,属于不讲武德,上来就开大。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这次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顺便把桌布也揣兜里了。

7万9千8,买一个带“高阶智驾”的车。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行为艺术的荒诞感。你品,你细品。高阶智驾,这四个字在过去几年里,是新势力们用来修仙渡劫的核心法宝,是发布会上用来镇场子的“道诡异仙”,是用来把车价拉到30万以上的底气。结果比亚迪不装了,摊牌了,直接告诉你,这个“仙法”,我8万块不到就给你,就问你怕不怕?

这就要聊到智驾的本质了,一个被无数发布会PPT盘出包浆的概念。很多人觉得智驾的终极战场是激光雷达的数量,是芯片的算力,是能不能在上海的晚高峰从人民广场自动开到虹桥机场。是,但不全是。

我作为一个每天通勤都要路过三个菜市场的中年人,对智驾的理解就非常朴素。真正的智驾之神,藏在民间。具体来说,是老头乐。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你什么时候能完美处理一个从菜市场里斜着冲出来、BGM放着凤凰传奇、走位堪比布朗运动的老头乐,你的智驾才算真正“得道飞升”。

比亚迪杀疯了:7万块的智驾,不是定价,是直接掀桌子-有驾

想象一个场景:你开着这台海豹05,启动了它那个听起来很厉害的“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前方路口,一个大爷驾驭着他的老头乐,以一种薛定谔的状态在直行和左转之间反复横跳。你这边天神之眼算力拉满,融合感知算法高速运转,试图预判大爷的预判。那边大爷心无旁骛,一个S型走位鬼神莫测,直接在你车头前来个急刹,因为他看到路边有人在下象棋。

比亚迪杀疯了:7万块的智驾,不是定价,是直接掀桌子-有驾

这时候,你的“高阶智驾”能干嘛?它能做的,就是在撞上之前,用尽全力刹车,然后发出一声无能的蜂鸣。它解决不了玄学问题。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技术再牛,能牛过朴素的人性吗?

所以,比亚迪在海豹05上搞这个“智驾版”,真的是为了让你在高速上解放双手吗?别闹了,它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掀桌子。

比亚迪杀疯了:7万块的智驾,不是定价,是直接掀桌子-有驾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以前大家还讲究点体面,你降八千,我送一万保养,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比亚迪的玩法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手段不是把你的蛋糕抢过来,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大家一起在废墟里捡饼干渣吃。

这他妈的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当一个潜在的卡罗拉、轩逸、朗逸用户,揣着十万块预算走进4S店,还在纠结日系的省油和德系的质感时。隔壁比亚迪的销售会幽幽地飘过来,说:“哥,我们这车7万9千8,能上绿牌,一公里不到三毛钱,亏电油耗2.93L,而且,它还能‘自己开’。”

比亚迪杀疯了:7万块的智驾,不是定价,是直接掀桌子-有驾

“自己开”这三个字,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你真指望一个8万块的车在四环上帮你自动驾驶?你心里清楚,销售也清楚,这玩意儿更多是个电子宠物。但是,消费者不管这个,他们看到的就是“我有,你没有”。这个“有”,就是最原始、最野蛮、最不讲道理的竞争力。有,就是能过。

这就跟品牌玄学一样。为什么有人会加价买奔驰?因为那个三叉星徽标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社交货币。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内饰、聊公差,他会觉得你在亵渎神灵。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现在,比亚迪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信仰,叫“技术平权教”。过去遥不可及的技术,现在用一个买菜车的价格给你,它在贩卖一种“凭什么我不配拥有”的情绪价值。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有点激动了,好像我是比亚迪的股东一样。其实不是,我只是单纯觉得这事儿太魔幻了。整个行业都在卷,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卷完了开始卷智驾。结果比亚迪直接釜底抽薪,把智驾这个“军火库”的价格打成了白菜价。这让那些花了上百亿研发、指望靠软件挣钱的新势力们情何以堪?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以前大家修仙,讲究的是循序渐进,筑基、金丹、元婴,一步一个脚印。现在比亚迪是直接发疯,给所有刚入门的弟子人手一本《葵花宝典》,说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它自己先把价格这一刀砍向自己,然后问所有同行:你们跟不跟?

比亚迪杀疯了:7万块的智驾,不是定价,是直接掀桌子-有驾

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最近涨价了,感觉比车价还坚挺。

所以你看,比亚迪海豹05 DM-i智驾版,它真正厉害的不是那个DiPilot 100,也不是那个2.93L的油耗。它最厉害的,是它这种“不当人”的竞争姿态。它用一个极端的价格,把一个高价值的“概念”普及了。它告诉市场,战争升级了。从现在开始,大家玩的不是技术战,不是营销战,是“认知闪电战”。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最终决定这一切的,不是工程师的头发,也不是PPT里的参数,而是隔壁老王看到你的车之后,那句酸溜溜的“哟,换新车了,还能自己开啊?”。对,就是这种肤浅的胜利,但它就是管用。因为,人嘛,有时候买的根本不是车,而是一个瞬间的、能发朋友圈的优越感。而比亚迪,现在把这份优越感做成了压缩毛巾,7万9千8,泡水就变大。

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