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不装了,摊牌了。
将近十万辆荣威科莱威,一个在微型电车界也算刷过脸的“小可爱”,因为一个极其魔幻的BUG,被国家按着头召回了。
你问是什么BUG?讲真,这事儿本身就是个顶级的黑色幽默。官方说法是,“在制动过程中遇到减速带等特殊路面,并达到制动防抱死功能触发条件时,电机再生制动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车辆制动效果出现波动。”
翻译成人话就是,这车的刹车系统,有点“道诡异仙”的意思。
平时在平路上开,你好我好大家好,它岁月静好,你节能环保。但只要车轮压到地上的“龙脉”,也就是减速带这种东西,触发了ABS这个“天劫”,它老人家的CPU当场就干烧了,陷入了哲学层面的终极迷思:“我是谁?我在哪?我刚才是不是在刹车?动能回收和物理刹车,到底哪个才是我的真爱?”
在这种天人交战的瞬间,刹车力度就会发生一种非常玄学的波动。
薛定谔的制动,就问你怕不怕?
你一脚踩下去,期待的是一个线性的、可靠的减速,结果它给你来了一段B-Box,还带remix的。前一秒还感觉能刹住,后一秒突然就跟踩了块黄油一样,滑不溜丢。这简直就是对驾驶员信任的无情背刺!
这事的荒诞之处在于,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反技术崇拜”。
我们天天听车企吹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什么OTA升级,搞得好像车子已经进化成变形金刚了。结果呢?一个从上个世纪就存在的、结构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减速带,就能让一个2022年的“智能”电动车当场开席,开始表演行为艺术。
我一直觉得,未来决定自动驾驶成败的关键,根本不在特斯拉的FSD,也不在英伟达的芯片,而在于中国大地上形态各异、神鬼莫测的“老头乐”,以及驾驶它们的神秘大爷。你那套AI算法能算明白前方大爷的走位吗?他能用一个鬼畜的漂移,在你激光雷达的盲区里反复横跳,只要他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你了。
现在看来,我还是乐观了。别说老头乐了,连个减速带都还没盘明白。
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把蛋糕端走了,那荣威这波操作,简直是把自己做蛋糕的厨房给点了。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标准的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掀桌子”战争。大家都在卷价格、卷配置,卷到最后,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这种极限施压下,任何一点在软件标定、在测试环节的“压缩成本”,最后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回旋镖,啪的一下,打在自己脸上。
说起来,我楼下那个天天占我车位的白色科莱威,不会就是这批次的吧?改天得提醒他一下,别哪天直接怼我车屁-股上了。
作为一个也开过几年电车的中年人,我对这事儿有不一样的感悟。你们都在聊技术,聊软件,我告诉你,这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这是信仰问题。
买科莱威这种小车的人,图的是什么?核心需求就两个字:代步。再加两个字:便宜。他们对于这辆车“刹车”的预期,就是一个字,“有”。而且是“必须有”、“一定有”、“任何时候都得有”。这是他们对这台冰冷的工业造物唯一的、也是最低的信仰。
你现在告诉他们,这个刹车有时候“有”,有时候“心态爆了”,有时候需要“开光”,这不就等于把人家唯一的信仰给干碎了吗?
这就好比你告诉一个奔驰车主,他那个三叉星徽标其实是拼多多上九块九包邮的,还掉漆。或者你告诉特斯拉信徒,马斯克其实是三体人派来的。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那种信仰被践踏的感觉,是毁灭性的。
当然,上汽的处理方案也来了,非常简单粗暴:免费更新软件。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一个简单的软件升级说得跟修仙渡劫一样,可能有点离谱。但你仔细想想,这事儿它本身难道不离谱吗?一个关乎生命安全的功能,居然能以一个“波动”的姿态,在路上跑了这么久。这说明,车企所谓的“智能”,在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表演性智能”。
所以,这个解决方案的本质,就是给你车的脑子做个思想钢印手术,用代码告诉它:“别瞎想了,没有什么天人交战,听话,刹车就完事了,动能回收那点电费不要也罢。” 听起来很负责任,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不装了,摊牌了”的亡羊补牢。毕竟,这是在总局启动缺陷调查之后才开展的,不是主动的。
至于以后,这套系统会不会在遇到“地铁口”、“天桥下”、“信号塔旁”等新的风水宝地时,再次“悟了”或者“颠了”?
天知道。
反正,但能过,就是能过。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