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Q7的价格最近真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台以前怎么也得百来万的豪华SUV,现在听说有些地方30万出头就能拿下,直接掉进了普通中产家庭的购车预算里。
按说,价格降到这个地步,店门口不得排起长队。
可怪就怪在这,Q7的销量不仅没上去,反而让人觉得它快要从大家视野里消失了。
这事儿就挺奇怪的。
你想想,30多万,买个挂四个圈的大7座SUV,还是德国原装的底子,带个quattro四驱。
这要是放几年前,简直是做梦。
但现在,这么个香饽饽摆在面前,真掏钱的人却没几个。
2025年前8个月一共才卖了5442台,算下来一个月也就800多台,这成绩单对奥迪的旗舰SUV来说,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那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车是不是减配减得太狠了?
抱着捡便宜的心态去店里一问,才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低配车型的价格确实是下来了,但很多以前大家觉得Q7就该有的好东西,比如后排座椅加热、后轮转向这些能提升档次感和操控感的东西,现在都得你另外花钱去选装。
这么一搞,消费者心里就开始打鼓了。
你本来是冲着“30万买Q7”这个大便宜去的,结果发现想要个像样的配置,东加西加,最后落地价又奔着50多万去了。
这感觉就像你在网上抢了件打折名牌,到手一看是“电商专供款”,心里那点占便宜的小窃喜立马就没了,反倒觉得自己被耍了。
这种“先降价再选装”的套路,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感觉不痛快。
再说说动力。
现在的入门版Q7用的是2.0T发动机,265马力,拉着一个超过2吨重的大家伙。
官方说8.1秒能破百,这数据看着不慢,平时家里用也肯定够了。
但问题是,买这个级别车的人,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想法的。
这个动力水平,只能说是“不着急”,跟什么激情、推背感基本没什么关系。
旁边要是停一台宝马X5,人家那3.0T的机器一脚油下去,感觉完全是两回事。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不是以前了。
你看看新能源那边的车,问界M9、理想L9这些国产新车,一个比一个猛。
它们不光在空间和尺寸上不输Q7,更重要的是,人家带来了一套全新的玩法。
什么智能座舱、激光雷达、高级辅助驾驶,这些新玩意儿成了现在大家眼里的“豪华”新标准。
你这边还在说德系底盘多有韧性、quattro四驱下雨下雪多稳当,人家那边的车机已经能陪你家孩子聊天讲故事了,在高速上开辅助驾驶也能让你轻松不少。
消费者的口味已经变了,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对老牌子的那种崇拜感没那么强了。
一个奥迪的标,在各种花里胡哨的科技配置面前,吸引力真的在下降。
Q7那套内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那三块屏幕的设计,放五年前绝对是科技感的代表,好多人都羡慕。
但你现在再看,跟问界、理想那种一上车就是一整块大屏幕、还能玩各种APP的座舱一比,马上就觉得有点跟不上趟了。
不是说它不好,只是它代表的那种豪华,现在看起来有点老派了。
所以Q7现在的位置就特别难受。
它被夹在中间,上不去也下不来。
往上看,奔驰GLE、宝马X5这些老对手,地位还是很稳,特别是国产加长后的X5,太懂中国人的心思了,卖得一直很好。
往下看,国产新能源SUV用更低的价格、更酷的科技、更好的服务,不停地抢它的客户。
Q7想靠降价杀出一条路,结果发现这条路也快堵死了。
因为当它的价格降到一定程度,品牌带来的那种高级感也就没剩多少了。
大家会开始用更实在的眼光看它:除了那个车标和开起来还不错的感觉,它还能给我什么别人给不了的东西?
这么一来,愿意买Q7的人就变得非常少了。
可能就剩下那些对奥迪这个牌子有特殊感情,同时预算又真的卡得紧,而且对新能源和智能科技一点都不感冒的人。
他们就想要一个大空间,一个开起来稳当的车,和一个自己信得过的牌子。
但是,在现在这个市场里,这样的人还能有多少呢?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变得太快了。
大家对“豪华”的看法正在被重新定义,光靠品牌故事和传统的机械性能就想舒舒服服卖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买家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大家不再是傻傻地只为了一个车标就掏钱,而是为了更好的体验、更新的科技,为了一种更适合现在生活方式的出行工具买单。
Q7的难处,其实也是所有传统豪华品牌在转型期遇到的共同问题。
面对新势力的冲击,如果不能赶紧调整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就算以前再风光的车,也可能被市场慢慢忘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