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方天雅,周四晚上八点。我手指无意识地滑过那台刚到店的CGX150车把,轮胎还带着点橡胶味,轻轻的暖意传过来。旁边销售姐说:这车虽小,但复古味儿却十足,是真空胎升级让骑感稳了不少。我点点头,心里琢磨着,这种经典设计改成智能互联,真是个有意思的结合。
说实话,150排量的复古街车,动力上别指望太猛。官方给出的数据是最大马力12.0Ps、最大扭矩12.5N·m,极速能跑到98km/h(估算,样本有限)。起初我还想,这动力在实际城市路况是不是够用?结果与同价位的雅马哈SR150比起来,CGX150起步反应略缓,倒是加速平顺,倒不至于那种让人心情烦躁的顿挫。你们觉得这样的动力够日常用吗?我这边反正挺喜欢它给人的软绵感,就像穿了一双老布鞋。
刚才我跟修理工聊起来,他说,这轮胎升真空胎真的有用,那以前的辐条胎老是扎胎,前后换起来也麻烦。是啊,轮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升级其实对入门车来说像给人穿了双舒适的运动鞋一样,日常骑得稳,还省心。
内饰方面明明就是机械+液晶仪表,看着传统,可背后是本田试图把经典与现代互联系统融合的意思。谈到WI LINK智能系统,我问销售姐:这系统实操体验怎么样,真的有用么?她笑了笑,日常用可能就是导航和蓝牙音乐,多半摩友还是喜欢车的本样子,不太常用智能功能。这倒让我想到,经典车加入智能端口,就好比是老照片上的智能滤镜,是锦上添花,还是累赘,得看个人偏好。
说到坐姿,边包版本配了增高车把,座高740mm,对于我们这些刚入门或者小个子来说,这改动挺贴心。相比我手上那台稍微高一点的凯旋Tiger 900,CGX150的坐姿显得更收敛,骑起来的轻便感更强,也少了点压迫,尤其是城市短途骑行,很方便。
不过我可能夸大了它的轻便程度。毕竟125公斤的车重,对于一辆150cc级别的小街车来说算是中规中矩,但放眼同价位的雅马哈或者铃木轻骑,CGX150在车重和油耗上并没做到特别省心,(这段先按下不表)。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用户反馈中有提到,平均油耗大概能降到2.3升/百公里的样本,算下来,日常代步成本还算合理。
还有个挺有意思的部分,就是ABS配置。它前面装了单通道ABS,但后面没有。不少摩友吐槽前后都配了才真安心,但本田这账我倒有自己的想法——我猜这可能跟配置成本和车身动态控制的匹配有关,毕竟别指望150排量就能有高级ABS的全能覆盖。再者,平时城市通勤,前ABS绰绰有余,后ABS没装可能是一个权衡,毕竟加一个模块也不便宜。
说到价格,标准版1.008万元,边包版1.058万元,特别版1.168万元,补充了几个小配件和真空胎,入手门槛其实挺低。对比下我了解的一个同价位复古车,雅马哈SR150的售价也大概在1.1万上下,虽然动力参数相近,但 CGX150的智能互联系统和轮胎升级这类细节,给人感觉更现代一点。你们觉得多花几千块,值不值这个差价?
我还奇怪,这种复古车里头竟然带有LED大灯和智能系统,以前都没见过,有点像把菲林相机塞进了数码时代。到底是为了讨好年轻人还是为了科技感?销售说这是趋势,可我觉得摩友心里大部分还是想要一辆纯正的老味道,不经意间的电子装饰反而成了矛盾。还能不能纯粹点啊,谁不喜欢直接用手握着打火的感觉?
对了,打火棍时代真的结束了。CGX150全用电子启动,虽然省力,但也少了点人车互动的仪式感。你们会不会怀念那点麻烦带来的乐趣?我有时候就是嫌麻烦,但突然又觉得没了那些仪式感,骑车少了点情绪。
顺便来个临场心算,油耗算2.3L/百公里,7元一升,平均每百公里燃油成本大概16元,对一个入门级街车来说,日常通勤挺实惠。保值率就难说了,复古车一般保值比较稳,但智能化会不会加速淘汰?这我没细想过。
想到这儿,有个问题浮现——智能化真的会是复古车的必经之路吗?还是只会让两边都不满意?
晚上九点,车间顶灯的荧光闪烁,橡胶的气味和新油漆味混合着,CGX150静静地停在那里,似乎在等一个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