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车主的掀桌子实录:戳穿8个“体面”谎言,句句扎心

讲真,最近看到一篇老司机写的什么“电车七年八句掏心窝子话”,我差点就信了。写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逻辑清晰,感觉跟中学政治老师划重点一样,条条框框,主谓宾定状补一个都不少。但讲真,开了这么多年电车,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觉得这事儿吧,不能这么聊。这么聊,就没意思了,太体面了。

现在的车圈,还讲什么体面?大家都是直接掀桌子的。你跟我讲道理,我直接给你整活。所以,那些“掏心窝子话”,得换个翻译腔。

第一条,什么续航要选“够用”别选“极致”,真实里程打七折。

一个电车主的掀桌子实录:戳穿8个“体面”谎言,句句扎心-有驾

这话说的,就好像我们买手机会真的关心CPU是几纳米一样。不,我们不关心。买长续航的唯一目的,就是在等红绿灯的时候,能心平气和地看着旁边那辆标300公里的兄弟,内心油然而生一种“他好可怜”的优越感。这多出来的300公里,不是用来跑的,是用来装的。

真实续航打七折?朋友,你太乐观了。那叫“出厂设置”,或者叫“理论上可以”。电车的续航,它不是一个物理学问题,它是一门玄学。它跟你今天的心情、风向、路上的老头乐多不多、甚至你听的歌是摇滚还是催眠曲都有关系。车企标的那个CLTC续航,就是一张压缩毛巾,看着巨大一块,真下水了,就那么一小丢丢。所以别纠结了,大家都一样,不装了,摊牌了。

一个电车主的掀桌子实录:戳穿8个“体面”谎言,句句扎心-有驾

第二条,充电别等红灯,20%到80%是黄金区间。

这话对,是是是,太对了。但你翻译一下,什么叫“黄金区间”?意思就是你花三十万买了个100度的“能量砖”,但为了让它老人家多活两年,你只能用其中60度的电。你买了个三室一厅,但中介告诉你,为了房子结构好,你最好只睡在客厅。

这哪是伺候车,这简直是在修仙。每天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块“能量砖”的阴阳调和,生怕它哪天心态爆了,给你来个原地报废。同事那个不到三年续航掉到400公里的,那不叫衰减,那叫“道心破碎,修为倒退”。我们不是车主,我们是丹师,这块电池就是我们的金丹,得供着。

第三条,家充桩是刚需。

这简直是废话中的战斗机。没有家充桩你买什么电车?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没有家充桩,你的用车体验就是地狱模式开局,每天都在上演《充电桩抢夺大作战》。公共充电桩那个地方,龙蛇混杂,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来的是大爷还是大哥,也不知道那个桩子是不是坏了半年没人修。

一个电车主的掀桌子实录:戳穿8个“体面”谎言,句句扎心-有驾
一个电车主的掀桌子实录:戳穿8个“体面”谎言,句句扎心-有驾

拥有一个家充桩,你才算真正踏入了电车世界的VIP包厢。每天晚上回家,枪一插,第二天满血复活。那种感觉,就像给你的游戏角色开了个无限回血挂。外面枪林弹雨,服务区排队几个小时,都与你无关。你坐在家里,泡着茶,看着那些在外面抢桩子的兄弟,感觉自己就是个俯瞰众生的神。当然,这也把你变成了一只被拴住的家猫,活动范围基本就是以家为圆心的续航半径。

第四条,冬天续航打骨折,要提前预热。

一个电车主的掀桌子实录:戳穿8个“体面”谎言,句句扎心-有驾

冬天那续航,根本就不是车,是你爹!零度以下,那里程掉得比A股都快,太阳看了都要一个趔趄。什么提前预热,那不叫预热,那叫“上朝前的请安”,你得先花一部分电,去哄这位“电动爹”开心,它才愿意好好干活。

一个电车主的掀桌子实录:戳穿8个“体面”谎言,句句扎心-有驾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我杀了我自己”的循环。我为了省电,所以我要先用掉一部分电。我作为一个前特斯拉车主,对此深有体会。冬天上车,方向盘是冰的,座椅是冰的,心是冰的,只有掉电的速度是火热的。三体人看了这技术,都得把自己的水滴探测器融了重造。

第五、六条,什么定期检查“三电”,保险要买“三电险”。

这两条可以合在一起看,核心就一句话:电车的命根子,又贵又脆弱。那个电池、电机、电控,就是这台移动电脑的CPU、主板和电源。燃油车发动机坏了,你还能修修。这玩意儿要是坏了,特别是那个能量砖,4S店的报价单能让你当场顿悟,什么叫四大皆空。

所以那个“三电险”,根本不是保险,那是赎罪券,是复活甲。每年多花千把块,就是为了防止路上随便一个坑,就让你这十几万的车变成一堆电子垃圾。不然你真以为那8年15万公里的质保是善堂?少年,太年轻了。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没办法,电车这玩意儿本身就充满了这种荒诞感。

一个电车主的掀桌子实录:戳穿8个“体面”谎言,句句扎心-有驾
一个电车主的掀桌子实录:戳穿8个“体面”谎言,句句扎心-有驾

第七条,长途出行要规划,地图比经验靠谱。

开电车跑长途,本质上是一场智力、体力和运气的多重考验。你不再是一个潇洒的驾驶员,你是一个精密的“行程规划师”,兼“充电桩情报员”。出发前,得像做作战计划一样,把沿途所有充电桩的位置、功率、是否可用、甚至有没有油车占位都研究一遍。

一个电车主的掀桌子实录:戳穿8个“体面”谎言,句句扎心-有驾

高德地图?百度地图?那只是你的基础装备。真正的高手,手机里都装着四五个充电APP,交叉验证,跟特务对暗号一样。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当你拖着最后10%的电量,满怀希望地冲进服务区时,看到的是不是“设备维修中”那几个绝望的大字。那一刻,你对科技的所有幻想都会被击碎。

第八条,二手车保值率看品牌。

这才是最骚的。你以为你在买车,其实你在做风险投资。你赌的不是这台车的质量,而是这家公司能不能活到你卖车的那一天。特斯拉、比亚迪为什么保值?因为大家觉得他们暂时还死不了,买他们的车就像买了茅台股票。

你买个小众新势力?坏了菜了,那跟开盲盒没什么区别。可能你车还没开热乎,公司就先凉了。到时候你的车,就是一件行为艺术品,一个纪念碑,纪念你曾经相信过PPT。说到保值率,就想起我当年卖掉的那个诺基亚N95,二手贩子给我的价格还不够吃一顿海底捞。科技的尽头就是怀旧。

所以说到底,这八条经验,不是什么用车指南,这是一个“电车幸存者”的战斗手册。它告诉你,在这片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里,怎么苟下去。不存在什么优雅从容,只有极限求生。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就问你,刺激不刺激?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