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后首批车真交到用户手里了?FF 91这次里程碑到底含金量几何?

2025年10月,贾跃亭突然官宣!法拉第未来车型达成里程碑,11年造车长跑真要成功了?

最近刷财经和汽车圈的朋友肯定都注意到了——2025年10月8日,那个被调侃"下周回国"的贾跃亭,突然在微博扔了个"深水炸弹":法拉第未来(FF)旗下首款量产车型FF 91,正式宣布向Pinnacle地产集团总裁Calvin Gong完成交付!具体啥意思?就是这车不再是PPT,也不是试制车,而是真真正正交到用户手里开上了!

要知道,从2014年贾跃亭在美国成立FF说要造"顶级智能电动车",到现在已经整整11年,中间经历过资金链断裂、退市危机、被质疑"骗局"、量产跳票N次……这次突然官宣交付,评论区直接炸锅。有人说"贾老板这次是真造出来了",有人质疑"11年烧了上百亿,终于要熬出头了",还有人嘲讽"还是说又是放卫星"。那问题来了:FF 91这次达成的里程碑到底是啥?11年造车长跑真的要成功了吗?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第一部分】11年后首批车真交到用户手里了?FF 91这次"里程碑"到底含金量几何?

先划重点:2025年10月8日,FF官方在加州布拉德伯里举行了交付仪式,向Pinnacle地产集团总裁Calvin Gong交付了FF 91 2.0 Futurist Alliance。FF创始人兼全球联席CEO贾跃亭、FX全球CEO肖鑫(Max Ma)等高管都出席了现场。这是FF进入第二阶段"共创交付"以来的第四辆车。


说实话,当这条新闻出来的时候,不少人都在想:又来了一个"PPT交付"?毕竟贾跃亭说了这么多年"下周回国",现在说量产交付谁都得打个问号。但这次还真不一样。根据FF官方披露的细节,这批车可不是工厂里摆着看的展示车,而是通过了所有合规检测、用户验收流程的真车。有客户直接晒出了提车照片,车钥匙、行驶证都到手了。这才是最核心的证据——你总不能骗人说有钥匙吧。

11年后首批车真交到用户手里了?FF 91这次里程碑到底含金量几何?-有驾

那为啥说这次里程碑值得关注呢?咱得从头理一下这个故事。FF 91最早在2017年1月于拉斯维加斯正式发布(注意啊,2016年发布的FFZERO1才是概念车)。当时贾跃亭吹得那叫一个响,说这是"全球首款互联网生态电动车",续航超800公里、百公里加速2.27秒、配4块大屏加AI语音交互。定价更是直接对标宾利、劳斯莱斯,美国官价30.9万美元,国内大约220万人民币。听起来就很牛逼,对吧?

可结果呢?发布之后没几个月,2017年贾跃亭因为乐视那摊子事跑去了美国"专心造车"。然后FF的日子就开始难了。资金链一次又一次地断,工厂停工、员工遣散成了家常便饭。你们还记得那段时间的新闻吗?量产时间从2018年推到2019年,又推到2020年、2022年,反反复复跳票到天荒地老。

中间还经历了各种风险。做空机构跳出来说"根本造不出车",纳斯达克差点把FF从上市公司名单里踢出去,贾跃亭个人还经历了破产重组。这哥们当时能坚持下来,说句真话,要么是真信或者就是没的选了。直到2024年,FF才拿到新一轮融资,据说是中东资本和某国内企业联合投的。当时还说"2024年底量产",结果又跳票到2025年。

这次为啥能成?关键转折点就在2025年上半年,FF宣布和一家美国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达成了长期合作,总算解决了最卡脖子的电池和电机供应问题。这事儿之前一直是绊脚石,供应链不稳定直接导致工厂停产。同时FF还拿到了美国加州和中国海南的特殊生产资质。

据内部消息透露,这批交付的车是2025年9月才在FF位于加州汉福德的工厂下线的。从生产线下来到用户手里只用了不到一个月。虽然数量不多,但你想想,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FF 91从"概念"走到"真车交付"的完整链路,总算是跑通了。这对一个造车公司来说,就像你十年来一直在计划去登珠峰,现在终于踩上了顶峰的雪地。


截至2025年1月中旬,FF总共交付了16辆FF 91。别看数字不大,但这16辆车都是真实存在的。有些是富豪、有些是企业高管、有些是社区领袖。他们真金白银地掏钱买了这辆车,还主动宣传。这说明啥?说明至少在高端用户那里,FF 91已经不再是"骗局"的标签,而是真正的产品。

11年后首批车真交到用户手里了?FF 91这次里程碑到底含金量几何?-有驾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全球那些顶级富豪之一,你有300多个FF 91的选择名额(全球限量300辆),你会怎么选?你肯定得看看这车值不值这个价。现在的问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220万买这辆车。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投票——用钱投票。

【第二部分】FF 91凭啥敢卖220万?它的"核心技术"到底是啥?

都2025年了,电动车满大街都是,特斯拉、蔚来、小米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比FF 91"年轻有为",这车凭啥还敢卖220万?难道就靠贾跃亭那张嘴?其实这车还真有点硬货,咱得拆开看看。

先看最直观的参数。FF 91定位是豪华旗舰电动SUV,车身尺寸5250乘以2283乘以1598毫米,轴距3200毫米。什么概念呢?比宝马X7还要大一圈。这车进停车场都得小心,一不留神就得横着停。你坐在这车里,后排那种空间感,妥妥的移动大平层。有钱人就喜欢这种感觉,坐在车里就像坐在自己家客厅里。

续航方面,官方数据是800公里CLTC工况,EPA认证的话是381英里,也就是613公里。现在很多车都宣称700加,但FF 91用的是142千瓦时的超大容量电池包。这个数字有啥特别吗?这是同级别中最大的电池容量之一。配合全浸没式液冷技术,电池散热效率特别高,充电速度也快。这就是为啥FF 91能在续航和充电速度上都有竞争力。

11年后首批车真交到用户手里了?FF 91这次里程碑到底含金量几何?-有驾

动力方面,百公里加速2.27秒,最高时速248公里。你品品这个数字,比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2.1秒慢一点点,但比保时捷Taycan的2.8秒快得多。这什么水平呢?这已经是超跑级别的性能了。一般人开这车上高速,绝对够狠。

最夸张的是车内配置,整个车里有4块大屏——中控大屏、副驾屏幕、后排双屏。你想想啊,坐在后排的富豪可以看自己的屏幕,还可以看电影、玩游戏,甚至有独立的影音系统。后排座位还能躺平,就像坐头等舱一样,配按摩、通风、加热功能。贾跃亭当年吹的"第三互联网生活空间",在这车上真的有点影子。

更关键的是技术底气。FF 91的底盘用的是自研的可变悬挂系统,能根据路况自动调整软硬。类似奔驰的魔毯悬挂,但FF的调校更激进,更运动。车机系统搭载了FF自己开发的FF AI OS,支持多模态交互——语音、手势、眼神追踪都可以。据说系统还能记住每个用户的习惯。比如你一上车,座椅就自动调到你上次的角度,音乐自动播放你常听的歌曲。这听起来有点儿黑科技的味道。

虽然这些技术放在2025年不算"独一家",但整合在一起就不一样了。加上超大的车身、豪华的配置、独特的设计理念,FF 91就打出了"顶级电动豪华车"的差异化。它不是想跟特斯拉、蔚来竞争,而是定位在更高端的市场——那些不差钱、要求独特性的人群。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吐槽说,FF 91的很多技术亮点都是2017年就提出来的,结果现在才落地,有点"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话也对。毕竟8年时间,电动车行业已经翻天覆地了。2017年的那些黑科技,到2025年已经有不少被其他品牌消化了。

但换个角度看,能把当初吹过的牛——哪怕延迟了8年——慢慢实现,本身就已经打败了90%的"PPT造车"公司。你看看有多少造车企业在2017年成立,到现在连一辆车都没交付出去?FF至少把梦想一点点转化成了现实。这不是完美,但这是真实。

11年后首批车真交到用户手里了?FF 91这次里程碑到底含金量几何?-有驾

【第三部分】11年造车长跑,FF 91的成功能救得了贾跃亭和法拉第未来吗?

现在问题来了:就算首批车交付了,FF 91真能成为贾跃亭的翻身仗吗?法拉第未来这11年的坚持,到底值不值?咱得从市场和现实角度好好分析一下。

先看大环境。2025年的高端电动车市场,早就不是"谁名气大谁就能卖"的时代了。特斯拉有品牌和全球渠道,蔚来有换电和服务体系,小米有粉丝和性价比,连宾利、劳斯莱斯都推出了电动车型。FF 91虽然定位顶级,但品牌力已经被"贾跃亭失信""多次跳票"拖累得几乎归零。国内消费者根本不认这个牌子,美国消费者也只把它当"小众极客玩具"。

这是FF最大的难题。你的车再好,但如果消费者不信任你,所有的技术参数都是白搭。贾跃亭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已经让无数人对他失去了信心。每次他说"下周回国"、"今年量产",网友们都会学会了摸鼻子。这种信任危机不是一两个月能修复的,需要时间和持续的产品表现来证明。

再看FF自身的问题。虽然首批车交付了,但产能就是个大难题。FF加州汉福德工厂的预期年产能为1万辆。你看看特斯拉上海工厂一年100万辆,再看FF的1万辆,差距就跟蚊子和大象一样。而且FF的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为啥?因为自研技术导致零部件采购量小,单价就贵。别的车企一年买100万套电池,人家有议价权;FF一年就买1万套,人家根本不给你便宜。


更关键的是资金问题。虽然2025年融到了新钱,但造车就像个吞金兽。后续的研发、扩产、售后都需要持续输血。一旦销量不及预期,很可能再次陷入困境。贾跃亭已经经历过一次资金链断裂的噩梦了,他清楚这有多可怕。

11年后首批车真交到用户手里了?FF 91这次里程碑到底含金量几何?-有驾

不过也有乐观的一面。FF 91的目标用户其实是超级富豪和科技极客。这些人不在乎品牌争议,更看重产品的独特性和体验。如果这批交付的用户口碑能起来——比如他们真的觉得"值220万"——FF或许能靠"小而美"的高端路线活下来。然后再慢慢扩展产品线,推出更便宜的FF 81、FF 71之类的。这样一步步往下走,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就像贾跃亭自己说的,"FF的使命不是成为销量冠军,而是定义未来出行的标杆"。这个定位其实挺有道理的。不是所有公司都要做规模最大的,有的公司就适合做最好的、最独特的。苹果不是手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但苹果的品牌力和利润率都比大多数手机品牌强。FF能不能走这条路呢?有可能。

关键是贾跃亭能不能活到那一天。现在看起来,10月份的这次交付确实给FF注入了新的活力。10月6日,贾跃亭还发布了最新的周报,说FX Super One的美国量产总装方案已经确定,年底要首车下线。这说明FF的造车进度在向前推进,不是停留在原地踏步。

但我得说句实话,FF面前还有太多风险。产能扩张难、融资压力大、品牌信任需要重建、竞争对手越来越强。这11年贾跃亭硬是靠着不怕死的精神把FF坚持到了今天,接下来还要靠产品和口碑来说话。一个成功的交付不代表成功,一百个成功的交付也不一定代表成功。但总比零交付要好得多。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11年后首批车真交到用户手里了?FF 91这次里程碑到底含金量几何?-有驾

FF 91交付的消息一出,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辩论现场。咱就挑几个典型问题来聊聊。

问题一:贾跃亭都信用破产了,我凭啥相信他这次不是骗钱?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得狠。确实,贾跃亭的个人信誉是FF最大的负资产。根据中国最高法2025年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贾跃亭仍然有920亿人民币债务未偿还,也就是大约20亿美元。他目前还有3条失信被执行人的记录。这不是小数字,这是能把一个人压死的债务。

但这次交付的主体是法拉第未来公司,而不是贾跃亭个人。这是个重要的法律区别。而且新车交付需要真金白银的成本,一辆FF 91的制造成本至少得大几十万。如果这还是"骗局",投资人怎么可能继续砸钱进去?那就不是投资,那就是慈善了。

不过我得建议,普通消费者别急着入手。FF 91目前主要面向高端小众市场,和大众消费者没啥关系。这车的销量永远不会很大,供应链可能永远都是瓶颈。如果你就是想开个独特的车,那没问题;如果你想的是保值率、售后服务、品牌认可度,那可能还得等等。

问题二:220万的FF 91,和100万的蔚来ET9、保时捷Taycan比,优势在哪?


这个问题就比较现实了。说白了,买车的人关心的就是这个——花同样的钱,为啥要买FF 91而不是蔚来或保时捷呢?

11年后首批车真交到用户手里了?FF 91这次里程碑到底含金量几何?-有驾

FF 91的优势主要是"大"和"独特体验"。车身比蔚来ET9大一圈,后排的豪华感更强,就像移动豪宅一样。技术上虽然不算最顶尖,但整合了多年积累的黑科技——多屏交互、可变悬挂、AI交互系统。这些东西单独拿出来都不新鲜,但放在一起就有了独特的感觉。

缺点也很明显。品牌力弱——大多数人听说FF 91会先想到"贾跃亭"而不是"好车"。售后网点少,目前只在美国和中国少数几个地区有服务。保值率存疑,毕竟这是个新品牌,二手市场基本没有。如果遇到大问题,维修成本谁也说不清。

所以如果你追求品牌、稳定性、完善的售后服务,蔚来或保时捷确实是更稳妥的选择。但如果你就是想要与众不同、想要顶级的驾驶体验、不怕风险,FF 91可以考虑。这就是不同消费者的取舍。

问题三:FF 91成功了,贾跃亭能回国还债吗?

这个问题触碰到了很多人的心里话。贾跃亭欠了这么多债,什么时候才能还清?他什么时候才能回国?

短期内够呛。就算FF 91卖得好、FF公司开始盈利了,贾跃亭的个人债务也需要通过破产重组方案逐步偿还。这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而且他目前还是"失信被执行人",回国的话大概率会被限制高消费——飞不了头等舱、住不了好酒店、小孩上不了好学校。

11年后首批车真交到用户手里了?FF 91这次里程碑到底含金量几何?-有驾

但有个好消息。2025年5月,贾跃亭在投资者见面会上表态,说偿还债务是他最重要的人生目标之一,还债和回国的时间"应该不会太远"。这话听起来有点虚,但至少说明他还在想这个事。如果FF真的成了高端电动豪华品牌、持续盈利,那债权人们至少能看到希望。这不是"彻底没戏",而是"还有戏"。

这11年对贾跃亭来说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长跑。他已经跑到了半程,虽然摔过跤、掉过队,但还在跑。后面还要继续跑,而且得更快、更稳。他的债权人、他的员工、他的投资者,都在看他能不能跑过这道终点线。

【结语】11年造车长跑,FF 91是"翻身仗"还是"最后一搏"?

从2014年到2025年,贾跃亭和FF的故事堪称"魔幻现实主义"。有人骂他是"骗子",有人敬他是"坚持理想的疯子"。这次FF 91达成了交付里程碑,至少证明了一件事:11年前吹过的牛,虽然延迟了8年,但没有完全烂尾。

梦想照进现实往往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FF 91从概念车到量产车、再到真正交付到用户手里,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掉队了、有人放弃了、有人却一直坚持着。现在首批车已经在路上跑了,用户正在体验它的性能、感受它的独特,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11年后首批车真交到用户手里了?FF 91这次里程碑到底含金量几何?-有驾

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后续的产能、销量和用户口碑了。FF 91需要持续交付、持续优化、持续赢得用户的信任。一个成功的交付是开始,不是结束。贾跃亭需要用更多的成功交付来洗清过去的骂名。这条路还很长,但总比没有希望要好。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你有220万预算买电动车,会考虑这辆"11年磨一剑"的FF 91,还是选更靠谱的特斯拉、蔚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