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车企修仙,一边是用户还贷:固态电池的魔幻现实

讲真,最近车圈的风向,突出一个魔幻。前脚小米刚把桌子掀了,后脚各路神仙就开始现场表演飞升了。这其中,叫得最响,画饼画得最圆的,就是那个叫“固态电池”的东西。

一边是车企修仙,一边是用户还贷:固态电池的魔幻现实-有驾

一帮车企和电池厂,天天把这三个字挂在嘴边,搞得好像明天就能量产,后天就能免费送一样。什么1000公里续航,什么10分钟快充,什么绝对安全永不自燃。听得我一个中年人,都想把手里的保温杯换成红牛,跟着他们一起摇摆。

一边是车企修仙,一边是用户还贷:固态电池的魔幻现实-有驾

但冷静下来想一想,诶,不对啊。这套说辞,怎么听着那么像我小时候看的武侠小说里,那些卖大力丸的?说吃了他的药,能立马打通任督二脉,原地突破,成为武林至尊。结果呢?结果就是该被揍还是被揍,唯一的区别是窜稀窜得更快了。

固态电池,就是车圈的“大力丸玄学”。

我们先看他们吹的牛逼。第一,能量密度,干到500Wh/kg,续航直接破100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从北京开车到上海,中间连服务区的厕所都不用去。对于我这种膀胱容量堪忧的中年人来说,这到底是科技的进步,还是对生理的酷刑?讲真,我现在想的不是1000公里续航,而是楼下那家麻辣烫今天会不会开门。而且,为了这多出来的几百公里,你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是现在根本下不来的成本,是可能要多花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车价。就问你,香不香?

一边是车企修仙,一边是用户还贷:固态电池的魔幻现实-有驾

第二,安全性。说固态电解质不可燃,穿刺都不带冒火的,简直是给电池包穿上了一层金钟罩铁布衫。听起来是挺6的,三体人看了都想订购两块。但问题是,现在主流的液态电池,通过各种结构优化、热管理,安全性已经搞得很好了。你不能因为有极个别的倒霉蛋自燃了,就说所有液态电池都是定时炸弹。这就好比因为有人喝水呛死了,所以我们就应该禁止喝水,改喝油。这是不是有点颠了?安全,当然要追求,但为了追求100分的绝对安全,把成本干到200分,这买卖,划算吗?

这事的本质,根本就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竞争问题。

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最好的防守就是发疯。怎么发疯?就是搞“技术军备竞赛”。你搞800V,我就搞900V;你搞激光雷达,我就搞三个激光雷да;你还在卷液态电池,不好意思,我已经开始修仙了,我直接跟你聊固态电池,我跟你聊的是未来,是星辰大海。

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我不管这玩意儿能不能成,成本高不高,我先把这个概念炒起来,先把用户的预期拉满。这就好像两家餐厅对着开,一家还在研究怎么把菜做好吃,另一家直接宣布,我们下个月要推出“分子料理”,能让你吃饭的时候看到宇宙大爆炸。至于这个“分子料理”其实就是把土豆做成泥再捏回土豆的样子,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气势上不能输。

丰田就是个中典范。它在电动车上慢了半拍,现在怎么办?最好的办法不是低头追赶,而是直接跳到终点线,大喊一声:“你们玩的都是垃圾,我直接搞固态电池,我是版本答案!”然后呢?2027年量产。诶,就是画饼,就是拖,用一个未来的、不确定的、但听起来巨牛逼的技术,来对冲当下的尴尬。这操作,坏了菜了,实在是高。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把固态电池比喻成修仙有点尬,但你先别急,听我把歪理讲完。

一边是车企修仙,一边是用户还贷:固态电池的魔幻现实-有驾

而且,我们必须承认一种“品牌玄学”。比如蔚来,他为什么要硬着头皮上那个150度电的半固态电池包?那个电池包的价格,都够买一辆不错的电车了。从性价比来看,这简直是疯了。但对于蔚来的用户来说,这恰恰是他们需要的。他们需要这种“人无我有”的科技感,需要这种“我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的身份标签。这是一种信仰,你跟信徒聊成本,他跟你聊梦想。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你看,固态电池在现阶段,它的“表演价值”远远大于“实用价值”。它是一个故事,一个锚点,一个用来在发布会上吊打同行的PPT神器。

那么,固态电池是不是一无是处呢?也不是。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好几年电车的人,我告诉你,技术的进步永远值得期待。固态电池,或者说半固态电池,在未来几年,肯定会慢慢装到一些高端车上。它会成为一种奢侈品,一种科技图腾。就像当年手机上的曲面屏,一开始巨贵还容易误触,但就是显得高级。

一边是车企修仙,一边是用户还贷:固态电池的魔幻现实-有驾
一边是车企修仙,一边是用户还贷:固态电池的魔幻现实-有驾

但你要说它是“终极能源”,那可就太天真了。什么叫终极?无限续航,零成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才叫终极。太阳都要一个趔趄。只要你还需要从地球上挖矿,还需要考虑成本,还需要充电,那它就永远不是终极。

真正的战场,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low得多。决定未来电车格局的,可能不是实验室里那些高大上的能量晶体,而是楼下充电桩的数量,是小城市里电网的容量,甚至是那些开着“老头乐”横冲直撞的大爷们。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是什么?不是识别红绿灯,而是如何预判一个不讲理的大爷下一步想干嘛。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电池技术的终极难题也一样,不是能量密度,而是怎么把成本干到比一箱油还便宜。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固态电池,是个好东西,但不是个神东西。它更像是车企们在牌桌上,当大家手里牌都差不多的时候,突然从兜里掏出来的一张画着“王炸”的白纸。能不能唬住人,就看谁嗓门大,谁的故事讲得好。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听听就好,别太当真。车企们在那修仙飞升,我们还是得在人间踏踏实实地开车、充电、还车贷。天天画饼,有完没完!所以到最后,这项技术最先利好的,还是那些顶级车型的车主,跟我们普通人短期内没半毛钱关系,散会。

一边是车企修仙,一边是用户还贷:固态电池的魔幻现实-有驾
一边是车企修仙,一边是用户还贷:固态电池的魔幻现实-有驾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