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把沙漠越野和水上漂移带进城市,刷新极限体验新场景

据说最近有这么一则消息刷爆了不少汽车圈和赛车圈的朋友的朋友圈,就是比亚迪居然把全地形“搬”到了城市赛车场里,让不少车迷不禁想问一句,这是忽悠,还是想让大家在城市中心也能体验到沙漠冲沙、越野漂移的快乐?有点像平常咱刷快手、抖音的那些极限赛车视频,但是这回主角是你自己。你说,这事情怪奇怪的;以前要想体验冲沙,搞个极限试温湿什么的,那得跑去沙漠里,天津、鄯善、库布齐、莫高窟,叫上哥们姐妹扛着帐篷食品就往那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可现在?城市里一块场地就能鼓捣个二十几米垂直高度的模拟沙坡,还配了全景玻璃电梯,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刷一边乐,这不把汽车发烧友的快乐指数拉满了嘛?

比亚迪把沙漠越野和水上漂移带进城市,刷新极限体验新场景-有驾

再说具体些,官方说这沙坡区有29.6米的垂直高度,28度的落差,据说是目前全球能作为汽车测试的最大、最高的沙丘模拟设施,直接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硬刚上去了。这俩数据,甭说普通人,连不少圈里专业搞越野、赛车的人都得停下脚步,感慨一句“牛X啊这胆量”。就像小时候大家去游乐场看摩天轮,以为转一圈不过几十米,其实真到顶了,腿都麻。现在比亚迪把这事直接落地,让你冲上去感受那紧张刺激和车辆的承受力,真有点“人在城中,心向野外”的既视感。

比亚迪把沙漠越野和水上漂移带进城市,刷新极限体验新场景-有驾
比亚迪把沙漠越野和水上漂移带进城市,刷新极限体验新场景-有驾

不止沙丘冲沙,人家还专门搞了个浮水航行池,为仰望U8定制的,说白了这就是模拟造水上漂移、转向的操作。70米长的水池,透明亚克力窗直接把水下的画面搬出来展示,有点像水族箱那种感觉,你不光能看,车都在水下游,而且还能漂着走,小朋友们估计都要拍手叫好。这个设计真的很会抓住观赏人的心理,把“极限试验”这种原本是工程师、赛车手的事儿,变成了全民娱乐项目,你说神奇不神奇?

其实绕回头想想,这种车企敢于“玩花样”、“烧脑洞”,最根本还是市场需求和技术底气互相掂量。普通汽车体验?太简单了,现在谁家不是轰油门、飚个弯、玩智能泊车、测个刹车距离就收工?但比亚迪这次的玩法,直接把各种场景合成到一个场地里:过弯、漂移、失控救车的一套专业技能培训、还有麋鹿测试、鱼钩测试这些极难的试驾项目,全都集中在一块——区域面积也是蛮夸张,有15300平方米这么大一片。不夸张地说,这点面积,光是停车都够难受了,何况还要塞下这么多花式试驾场景,真是让人一时不知该咋评价。

再讲点人情味吧,这次,比亚迪着实考虑到了“围观群众”的小确幸。不是每个人都能飚车漂移,也不是每个人都敢下场冲沙,但围观总该是人人都能参与吧?场地一侧专门布置了全景玻璃电梯,还能一边上升一边看冲沙的现场画面,等你登顶观景平台的时候,直接来一场极限越野视觉盛宴。以前这类活动,你要么在朋友圈刷视频、看图,要么翻过围栏,隔着老远眺望,现在倒好——近距离,又安全又刺激,谁都能感受到“冒险家的快乐”。是不是,又有点全民参与的意思?

其实不少人会问,这次比亚迪这么大阵仗,砸这么多钱,研究这么新颖的体验场所,意义究竟在哪里?是不是只是为了秀技术,还是另有深意?说白了,传统车企大多把“赛道体验”视为顶级客户或者专业选手的专属福利,普通人能不能参与,往往被设计得很边缘化。但王传福张口就来:“好技术,要人人可享;好体验,更要人人可享。”别人一开始还在琢磨什么高端差异化,结果人家直接做普及了,这种格局,难怪业内都说“比亚迪这波要让别家破防”。

比亚迪把沙漠越野和水上漂移带进城市,刷新极限体验新场景-有驾

当然另一角度也有人质疑,说所有的极限体验都集中在一块地方,安全、维护、技术保障能不能做到精益求精?万一出现极限测试时意外,这么多人围观,现场应急是不是能跟得上?网上网下各种声音都有。还有人说,这是不是一种“城市娱乐化”的极限运动变种,会不会让人对真正的野外场景产生误解?把沙漠、荒野都变成都市人的游乐场了?这些声音也真实存在,但站在一个体验的角度,有了极限场地的安全防范机制,普通人更容易“安心大胆玩个票”,其实风险也被合理控制下来,而不是蛮干乱冲。

与其说这是一次技术突破,不如说也是一次消费场景的革命。过去汽车体验就等于买台车,顶多试驾两圈,刷一波配置参数,而如今你可以在一个空间里从零到一体验多种极限场景,不用远途跋涉跑到荒野沙漠,甚至系统学习漂移、脱险救车这些瓶颈技能,这种“无门槛极限体验”能有效提升全民驾驶安全素养,也为车企自己树了个大招牌,无论你是不是比亚迪的忠粉,都能被这新花样吸引去尝试一番。

其实这种思路也不仅局限在汽车圈,最近几年大家都在讲——把“专业技术”、“极限体验”降维到大众娱乐,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不管是赛车还是露营,对齐得不谨慎点,就是把冒险的快乐变成了专业生态,但对齐太大众化又怕丧失原本的激情。这个平衡点挺难抓,但比亚迪这次算是做到了“又高端又接地气”,至少现在的场景体验,在社交平台上已经被各种KOL和车圈大V刷屏,热度疯狂。这种玩法,既服务了核心玩家,也照顾了围观群众的好奇心,看得出不是一锤子买卖,是长期运营的大企图。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全场地引入了丰富的智能化测试,比如AEB自动刹车、智能泊车那些“黑科技”,配合鱼钩、麋鹿这些高难度项目,能够全面展现比亚迪电车的技术实力。以往这类技术,总是停留在发布会、广告片里讲讲,看参数看指标多枯燥啊。现在你亲手上场,感受智能系统的反应速度,失控救车的临场应变能力,智能泊车的精度,不仅科技感拉满,人的体验感也远胜过那些冷冰冰的数据堆砌。

你不觉得,这种身临其境的场景化体验,比起一堆性能参数更容易让人记住品牌的调性和实力?比如说漂移、越野,你能亲自试一把,体验刺激之余,也能直观了解新能源车的极限能力。以前大家总觉得新能源就是“绿色环保”“省油钱”,但这些高难度项目一上,硬核形象也塑造起来了,车圈里那句老话突然有了新解释:技术不是拿来炫耀的,是拿来用的。比亚迪显然是想让技术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变成高高在上的精英玩物。

再回头说说观众体验,不少人看比亚迪开赛场,更多关注的是社交属性和文化氛围。赛车场不只是赛车那么简单,还是城市里的新型“打卡地”,是爱玩的年轻人朋友聚会、亲子活动的好去处。你拿着手机拍冲沙画面,直播互动,感觉自己也成了半个网红,场地气氛越搞越热烈,圈层文化直接扩展。老实说,这种社交娱乐、科技体验的两手抓,让比亚迪这波操作怎么看都不像临时起意,更像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品牌升级。

其实越野、漂移、急弯、智能测试这些场景,不只是为了刺激和炫酷,背后也是大众对驾驶安全、汽车性能升级等话题的高度关注。比亚迪把这些全部交给用户自己实践,就是一次“技术普及+场景创新”的双重突破。大家都知道,技术进步归根到底是要给大众带来实用便利和安全,而不是仅供少数人圈地自嗨。你不觉得,这种理念才是未来车企的价值导向?

说到这,也不得不佩服王传福和比亚迪团队的思路,总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做出点新花样。平心而论,别的车企短期估计还真难跟,毕竟场地投入、体验规划、技术支撑都不是一把火能烧出来的。对车迷来说,这些极限体验场景可能就是梦想成真的地方,对行业来说,更多是一种创新趋势的引领。车圈里的旧习惯,就是闭门造车,推新型号,发发布会,现在变成全民体验、场景创新,这才是一波真正的“破圈”。

当然,话又说回来,体验归体验,有些技术究竟能不能在极限条件下可靠、安全地运行,普通用户是不是都会爱上极限体验,还得看后续的持续运营和现场管理。大家伙都关注比亚迪如何保持场地安全、技术迭代,还有没有下一步的创新升级。不过一句话,至少现在的赛车场、极限测试场地的落地,已经让比亚迪圈粉无数,成为不少城市赛车爱好者的新宠。

说到头,汽车体验已经从简单的驾驶变成了系统的极限场景“闯关”,比亚迪这步棋,看似玩票,实际也是一次技术和品牌认知的全面升级。你说,这样的赛场体验,是不是就是未来车企争抢用户的操作范本?

如果你有一天在城市赛车场,亲眼看到仰望U8在水池里直接水上漂移,或者在29米高的沙坡上飞驰,现场感受汽车性能的边界,你会不会也忍不住跃跃欲试?欢迎留言聊聊,如果能亲自体验,你最想试哪个项目?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