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军:吉利银河A7上市2个月交付破3万,产品颜值高价格低吸引大量消费者,今年银河新车表现依然强势

A7的销量数据我翻了翻,刚上市两个月就破了3万台,这数据放在国产紧凑型SUV里,已经挺亮眼了。和我圈子里几个朋友聊起来,有位北京的销售小董说,银灰色和冰川白这两个颜色最受欢迎,颜值确实给力,尤其是车灯设计,晚上开出去回头率挺高。这颜色配置上,其实跟同级别的xx品牌相比,价格低了起码3千块,虽然具体差多少有点体感,但看样子被不少人盯上了。

说实话,吉利银河A7的性价比确实有点突出了。拿我跟朋友之前测的同价位SUV对比,像哈弗h6和宝骏530,虽然都各有长短,但A7颜值确实更能打。记得老王说过一句话:买车就是买个面子,开出去舒服。但这话听起来容易,实际对消费者来说,那个面子真是不能输。就好像,咱们小时候选篮球鞋,款式好看又耐穿的,才是赢家。车也是一样,谁颜值好谁就先占下消费者心智。

孙少军:吉利银河A7上市2个月交付破3万,产品颜值高价格低吸引大量消费者,今年银河新车表现依然强势-有驾

之前我也觉得,吉利这样把定价拉低,可能是走量导向、薄利多销的策略,但翻了下相关研发投入的报道,发现他们在平台架构上是挺费心的。用了很多模块化设计,把成本控制的够精准。这里面其实挺玄妙的,一套好的供应链就像做糕点,面粉、糖、油缺哪样口感就差不多了,供应商和研发团队配合不好,最后成品就不行。这段先按下不表,但从供应链博弈角度看,吉利这次选的零件供应商明显给出了不错的价格优势,这也反映了他们对市场价格弹性的把控。

提个小句外话,我之前跟一位修车师傅聊天,他也提到了吉利新车的用料和做工有提升。师傅说:虽然不能说跟合资差多少,但细节上进步很明显,换件零件更方便,维修成本跟旧款比起来掉了10-15%。这数字肯定是体感估算,不过也在提醒我,维修便利性其实有时候比大马力更能打动用户。

孙少军:吉利银河A7上市2个月交付破3万,产品颜值高价格低吸引大量消费者,今年银河新车表现依然强势-有驾

型号里银银河A7的交付突破3万台,看着挺好,背后其实还是渠道和用户信任的积累问题。吉利做了不少线下体验活动,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用户触达率明显提升。销售小董那天抱怨,有时候库存压力挺大,尤其是颜色多的款。你说这用户喜欢什么,供应链也得快跟上,否则供需不平衡就砸了销量。这也让我思考,价格低了,货还得及时,否则便宜没好货的观念还是割不断。

聊到同类车型,我忍不住想到了比亚迪宋plus。比亚迪那边也不傻,同价位里加了不少智能科技配置,电气化路线明显更占优势。但A7更强调传统燃油和混动的稳定性,价格的确还低点。有没有可能是个被包围的局面?现阶段看到吉利这个打法,算不算一场和比亚迪的拉锯战呢?猜测一下(样本少),未来吉利会不会在智能化上跟进得更快点,以免被这波新能源浪潮压制?

孙少军:吉利银河A7上市2个月交付破3万,产品颜值高价格低吸引大量消费者,今年银河新车表现依然强势-有驾

我晃到朋友圈那天,朋友小李给我发了张车展现场的照片,是银河A7的内饰细节,他注意到仪表盘的质感提升了不少,触感反馈和界面流畅度都比他两年前看的吉利车高。用料虽然塑料感明显,但整体质感挺均衡,他说。细节方面,这就又跟我之前说的做工讲究相符。可想而知,这样的升级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我自己测算了一下,从零售价层面粗略算,A7的保值率可能在65%-70%区间(不确定,样本少),这在同级B级SUV里算是不错的了。尤其考虑到养护成本,据修理工的说法,国产车现在维修成本跟合资之间的价差在10%-20%,咱们体感可以当做参考。换句话说,这车买回来,没准在3年内折旧压力没那么大。

孙少军:吉利银河A7上市2个月交付破3万,产品颜值高价格低吸引大量消费者,今年银河新车表现依然强势-有驾

不过我还有个疑问,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结合颜值和价格的产品,为什么没被更多品牌直接模仿或者做跟进动作?是不是每个品牌的供应链和研发能力本身就不一样?毕竟我跟研发同事交流,他们说,供应链成本控制和研发节奏就像玩跳绳,不小心踩到节奏,就得重头来过,成本压不下去很难有利润空间。(这段先放着,不展开)

对了,刚才我翻了下笔记,发现市面上有不少购买A7的用户,是首次购车群体和年轻白领占比较多,这部分用户更容易被价格和颜值所吸引,实际用车场景以城市通勤为主。看这趋势,有点像小时候我买第一辆车,没啥太多想法,就是图个顺手又省心。

孙少军:吉利银河A7上市2个月交付破3万,产品颜值高价格低吸引大量消费者,今年银河新车表现依然强势-有驾

那各位呢?你们觉得,在现阶段汽车市场,这样主打颜值加价格低的策略还能持续多久?消费者会不会变得更挑剔,更愿意为内在科技、品牌背书买单?别说我扯了,有没人电脑前正盯着这两款车对比,或者试驾后有啥体验?留言告诉我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