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商用车新能源拐点已至,全球化爆发期来临,行业迎来新机遇

最近,很多人都觉得生意不好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种感觉在汽车行业尤其明显。

大家一提起市场,常常就是一个“难”字。

那么,对于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商用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卡车、货车、客车这些大家伙,情况是不是也这么不乐观呢?

就在最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的会长王侠,在一次发布会上的一番讲话,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的新动向。

王侠:商用车新能源拐点已至,全球化爆发期来临,行业迎来新机遇-有驾

他的话就像是拨开云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景象,原来在我们觉得困难重重的时候,一场深刻的变革已经悄然来临,中国的商用车行业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起点上。

首先,我们得承认,眼前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

王侠会长也坦言,经济大环境的压力不小,大家的需求有所收缩,这直接影响了商用车的销售。

从数据上看,今年前七个月,国内商用车的销量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速只有2.1%,这个数字确实算不上亮眼。

这就像一个壮汉在推一辆满载的货车上坡,虽然车轮在转,但速度就是提不起来,感觉有些吃力。

这背后反映的是整个经济链条上的一种谨慎情绪,企业投资放缓,货运需求不旺,买新车的计划自然也就得一拖再拖。

然而,奇妙的事情就发生在这里。

当国内市场显得有些“温吞”的时候,海外市场却传来了一片火热的景象。

同样是今年前七个月,我们的商用车出口了将近58万辆,同比增长了超过10%。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对比。

更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量已经占到了总销量的将近四分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我们现在每生产四辆商用车,就有一辆是卖给国外客户的。

出口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锦上添花”的补充,而是成为了拉动整个行业增长的强大引擎。

可以说,正是海外市场的强劲需求,为我们顶住了国内市场的压力,让整个行业的基本盘依然稳固,甚至还在向上走。

如果说出口是给行业加装了一台涡轮增压器,那么新能源技术,就是直接换上了一套全新的动力系统,它的力量更加颠覆和持久。

这才是整个故事里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今年前七个月,新能源商用车的国内销量接近42万辆,同比增速达到了惊人的58.1%。

王侠:商用车新能源拐点已至,全球化爆发期来临,行业迎来新机遇-有驾

这个速度,在任何行业里都称得上是“爆发式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已经达到了22.3%。

渗透率这个词听起来专业,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现在每卖出五台新的商用车,里面就至少有一台是电动的或者其他新能源的。

路上的绿色牌照大卡车越来越常见,就是这个趋势最直观的体现。

更让人振奋的是,我们的新能源商用车在国外也同样受欢迎,出口量同比增长了整整两倍。

基于这样的势头,王侠会长做出了一个大胆而乐观的预测:今年全年,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很有可能突破30%。

在行业内,30%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拐点”。

一旦越过这个点,就意味着新能源车将从一个“新选择”变成“主流选择”,整个市场的游戏规则、技术标准、产业链布局都将被彻底重塑。

所以说,中国商用车行业正在迎接新能源的拐点和全球化的爆发期,这绝非一句口号,而是由一系列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的现实判断。

当然,前景一片大好,不代表前路一片坦途。

王侠会长也清醒地指出了行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还必须闯过三道难关,每一关都是一场硬仗,需要拿出长期的决心和努力。

第一关,是要把我们国内的市场环境整治好。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就像无形的墙,阻碍了商品的自由流通。

比如,有些地方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偏向本地生产的汽车品牌,给外地的好产品进入市场设置障碍。

这就不利于形成一个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大市场,无法让最优秀的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

另外一个顽疾就是超载超限。

一些运输者为了眼前的利益,严重超载,这不仅极度危险,破坏公路,也造成了不公平竞争,让那些规规矩矩运营的企业反而难以生存。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严重损害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王侠:商用车新能源拐点已至,全球化爆发期来临,行业迎来新机遇-有驾

所以,第一关就是要拆掉这些“墙”,清理这些乱象,让市场真正回归到靠产品、靠服务说话的良性轨道上来。

第二关,是要改变竞争的方式,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

“内卷”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在商用车领域,最典型的就是残酷的价格战。

你降价五千,我就降价一万,甚至不惜亏本销售,只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这种做法短期看似乎让用户占了便宜,但长期来看,对整个产业链都是巨大的伤害。

汽车厂没有合理的利润,哪有钱投入研发,去开发更好的技术?

零部件供应商被不断压价,又哪有动力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在低水平的竞争中挣扎,谁也过不好。

因此,行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拒绝恶性竞争,把力气花在正道上,比如研发更节能的发动机、更长续航的电池、更智能的驾驶辅助系统、更舒适的驾驶室,用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来赢得用户的尊重和市场的认可。

第三关,是我们的全球化战略需要升级。

最近发生在俄罗斯市场的一些事情给我们提了个醒。

我们走出国门,不能再简单地把国内那套价格战的打法复制到海外,这很容易引发贸易摩擦,也损害了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

同时,也不能过度依赖某一个单一市场,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进行全球化的战略布局。

真正的全球化,不是简单地把车卖出去就完事了,而是要实现“产业链出海”。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出口产品,还要在海外建立我们的服务网络、配件中心,甚至与当地合作建厂,深度融入当地的汽车生态。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提供者,而是一个能为当地创造价值、提供就业的合作伙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中,建立起稳固的地位和应有的话语权。

即将到来的2025中国国际商用车展,正是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举办。

它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最新卡车、客车的展会,更像是对整个行业转型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集体动员。

可以预见,这次展会将全面展示新能源化、智能化的最新成果,新能源展车的数量和种类将达到新的高度。

同时,大量海外专业人士的到来,也预示着中国商用车的全球化步伐正在加速。

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凭借新能源和全球化这两大新引擎的驱动,中国商用车行业正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历史性的发展新阶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