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摩托车的葬礼,烧出了多少人的意难平
沙漠里,一辆摩托车在火光中轰然倒下。这不是事故现场,而是一场精心准备的告别仪式——车主在它合法上路的最后一天,亲手点燃了陪伴自己13年的老伙计。这段名为《一辆摩托车的葬礼》的视频最近刷屏网络,评论区挤满了摩友的共鸣:“13年强制报废,到底凭什么?”
这辆摩托车的命运,早就被写进了1997年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当年国产摩托质量参差不齐,排放和安全都成问题,政策一刀切情有可原。但如今国产摩托早已脱胎换骨,春风、钱江的发动机能和国际大牌掰手腕,隆鑫甚至给宝马代工整车。可政策还是那个政策,哪怕车况再好,到点就得进废铁场。
摩友们算过一笔账:花5万买辆大排量摩托,摊到每年成本近4000元,比汽车还贵。更憋屈的是,海外摩友一辆车能骑二三十年,国内玩家却要掐着表倒数。有车主苦笑:“养得比女朋友还用心,最后还得亲手送走。”这种荒诞感,让摩托车圈子里“解禁”的呼声越来越高。
政策枷锁背后,是摩托车在国内的尴尬处境。城市里,“限摩令”把摩托车逼到郊区;农村市场又被电动车蚕食——现在县城送外卖的早换成了电驴,毕竟2000块就能上路,还不用年年验车。数据显示,国内摩托车销量七年腰斩,但出口量却翻了一番。讽刺的是,同样是中国制造,东南亚街头跑的都是国产摩托,国内玩家反而要“地下游击”。
转机或许正在到来。去年商务部回应将研究调整报废标准,多个城市也开始悄悄解禁限摩。毕竟中国摩托车产业链已经冲到全球前三,总不能永远“墙内开花墙外香”。就像视频里那辆燃烧的摩托车,火光熄灭后,留下的不该只有灰烬。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