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F1车迷们,
谁能告诉我,
维斯塔潘的赛车是不是装了“作弊码”?
美国大奖赛排位赛,
他又拿杆位了!
红牛这是要搞事情啊,
统治力回来了?
还记得冲刺赛那场“事故”吗?
迈凯伦直接“团灭”,
维斯塔潘捡了个大便宜。
所以,
昨天排位赛的结果,
大家好像并不意外。
毕竟,
“剧本”都写好了?
但是,
这次维斯塔潘赢的,
有点过分了!
领先第二名诺里斯0.291秒!
在F1,
这可是光年级别的差距!
网友都炸了:
“维斯塔潘开了几倍速?”
“红牛的引擎,
是不是氪金升级了?”
红牛到底用了什么黑科技?
自从赞德沃特站升级了前翼,
还对空气动力学系统做了调整,
红牛就像开了挂一样。
难道,
迈凯伦真的要被红牛按在地上摩擦了?
别忘了“维斯塔潘”这个关键因素。
昨天的奥斯汀,
天气可不给力,
风大的像台风,
风向还变来变去。
维斯塔潘在这种“妖风”里,
把赛车开的稳稳当当,
这应变能力,
简直是天花板级别。
杆位优势,
是冲刺排位赛的四倍!
人车合一,
说的就是他吧。
迈凯伦这次有点背。
本来想靠冲刺赛多跑几圈,
收集数据,
结果直接“报废”了。
这下,
对赛道的理解,
直接落后了。
特别是第一赛段,
高速弯多,
对车手信心要求高,
没跑几圈心里没底。
再看看维斯塔潘、拉塞尔,
19圈冲刺赛,
早就把赛道摸透了。
风向变化,
了如指掌。
这种经验差距,
在第一节排位赛就显现出来了。
诺里斯和皮亚斯特里,
明显“放不开”,
有点保守。
迈凯伦领队斯特拉也承认:
“我们缺数据,
没法做更精细的调整。
MCL39赛车,
离地间隙降1毫米,
就能快几毫秒。
没数据,
只能保守一点。”
斯特拉还说:
“能不能拿杆位不是关键,
我们单圈速度可能慢0.2秒。
现在,
维斯塔潘-红牛组合确实更快。
我们和红牛的差距,
至少有0.2秒。
维斯塔潘和红牛,
是F1最强组合!”
“赛道布局有影响,
但现在差距不只是赛道。
红牛进步了,
我们得想想办法,
怎么挖掘赛车潜力。”
缺少冲刺赛,
调校损失了几十毫秒。
赛道又考验车手信心,
心理压力再来一点。
差距就出来了。
但就算排除这些,
差距还是有!
红牛RB21赛车,
高速弯就是快。
空气动力学设计,
围绕“最低离地间隙”,
排位赛低油量+新轮胎,
优势最大化。
新的可变形尾翼和底板,
让红牛赛车更稳,
过弯速度更快。
维斯塔潘夸赛车平衡性好,
尾部稳定,
能充分利用前翼下压力。
虽然周六手感下降,
但他还是赢了。
维斯塔潘说:
“今天风大,
第一赛段很难。
七挡弯有强顺风,
车身晃动,
没法像昨天那样果断入弯。”
第三节排位赛只跑了一圈,
还是领先了0.3秒。
不过,
比周五慢了0.367秒。
红牛二队的哈贾尔,
在5号弯失控撞墙。
在这种情况下,
诺里斯能排第二,
已经很不错了。
只领先勒克莱尔和拉塞尔千分之六秒。
皮亚斯特里有点挣扎,
奥斯汀对他来说,
好像有“魔咒”。
速度比队友慢,
排在第六,
在汉密尔顿后面。
他和诺里斯的差距,
主要在连续弯道的节奏上。
11号弯还锁死了。
连续弯道本来就受强风影响,
迈凯伦又缺练习,
维斯塔潘的优势就更大了。
迈凯伦希望靠控制后胎热衰减,
在正赛里掌握主动权。
但这只是希望。
他们早就停止了2025款赛车的改进,
红牛一直在升级。
这样下去,
维斯塔潘肯定会缩小积分差距。
能不能反超?
咱们走着瞧!
网友A:维斯塔潘:无敌是多么寂寞!
网友B:红牛:遥遥领先!
网友C:迈凯伦:我太难了!
预测一下,
维斯塔潘今年能卫冕吗?
大家觉得谁能阻止维斯塔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