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斯柯达发了一个叫110 R Concept的概念车官图,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惊艳,而是觉得这家公司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
一个在我们印象里专注造网约车和好男人座驾的品牌,突然整了个这么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就像你楼下卖煎饼果子的大爷突然开始打碟,你只会关心他是不是精神状态不太稳定。这车帅吗?帅。有未来感吗?拉满了。但问题是,它是一个纯数字的概念车,翻译一下就是,一张图,全靠P。这玩意儿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在PPT里当一个闪电风暴,现实中连个响儿都没有。
斯柯达的品牌巫师说,他们不想搞复古,而是要“唤醒记忆”。这句话简直是典中典,堪称当代营销界的“量子力学”,充满了不确定性。不搞复古,却又处处在致敬一个1970年的老古董。这就好比你一边说自己是素食主义者,一边抱着个肘子说是在进行“植物蛋白的结构性解构”。车尾那个进气口,滑动大灯,都是在疯狂暗示那个叫110 R的祖宗。这不叫复古,这叫“薛定谔的复古”,只要我不承认,它就只处于致敬的叠加态。
这种操作,在车圈属于常规表演性行为艺术。核心就是告诉大家,别看我们现在天天琢磨怎么把后排空间加大加大再加大,其实我们祖上也阔过。那个年代,我们可是被称为“东方保时捷”的。
“东方保时捷”这个名号,听起来就跟“小区球王”、“村里吴彦祖”一样,带着一种限定范围内的自嗨。你得承认,在那个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它确实是个角儿。但问题是,现在的汽车市场是什么?是黑暗森林。所有人都端着枪在互相扫射,你死我活。当比亚迪把价格打到798,当小米把蛋糕连带桌子一起掀了,当蔚来的乐道连桌上的蜡烛都没放过的时候,你跟大家聊你爷爷五十年前的光辉事迹?
这感觉就像两军交战已经到了拼刺刀的阶段,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斯柯达突然在战场中央搭了个台子,开始唱起了波西米亚狂想曲。同行看了也得傻,大哥,你干啥呢?这是战场,不是KTV。
然后我们再看看这台数字幽灵的性能参数,零百加速3秒级,续航1000公里。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太阳都要一个趔趄。1000公里续航?这是装了个小型核反应堆还是用了什么道诡异仙里的法术?三体人看了都得连夜把科技树给撕了。这种在PPT里修仙的行为,我们早就见怪不怪了。这就像一种压缩毛巾,看着不大,但只要资本的水一浇,什么离谱的牛皮都能给你泡发出来。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几年车的中年人,对这种数字游戏早就免疫了。续航的关键不在实验室,不在工程师的电脑里,而在于冬天零下十度的早高峰,你开着暖气堵在路上,眼睁睁看着电量往下掉的心态。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而在老头乐。只要路边的大爷躺得快,任何L4级的算法都得当场宕机,直接把责任定给对方。这才是真实的世界,一个混乱、不讲理但又无比真实的世界。
斯柯达整这么一出,本质上是一种品牌玄学。它不是在造车,它是在“作法”。它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给品牌注入一种虚无缥缈的“运动基因”和“历史底蕴”。这套逻辑对某些品牌是管用的,比如奔驰。奔驰最值钱的不是三大件,是那个标。那个标就是一种信仰,是一种金钟罩铁布衫,能让车主在面对一切性价比的拷问时,淡淡地说一句“这是奔驰”。
但斯柯达有这个光环吗?显然没有。大家买斯柯达,图的就是一个大众同平台,但价格更实在。是一种非常纯粹的、基于性价比的理性决策。你现在突然跟这帮最理性的用户讲情怀,讲一个他们可能听都没听说过的“东方保时捷”的故事,他们只会觉得你是不是坏了菜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斯柯达自己可能都信了这套说辞,这就很可怕了。他们可能真的觉得,只要把这个故事讲得够大声,大家就会忘记它现在市场上的尴尬处境。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这种行为艺术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在今天这个所有电动车都长得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时代,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有点想法的设计,是件好事。这至少证明了设计师这个岗位还没被AI完全取代。但这种价值,对于残酷的商业竞争来说,约等于零。
当下的竞争法则,就是掀桌子。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营销不是请明星,不是讲故事,而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只能来我这里领压缩饼干。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所以,斯柯达这款110 R Concept,最终的归宿就是躺在设计师的硬盘里,偶尔在车展的大屏幕上闪现一下,提醒人们这个品牌也曾有过青春。它是一场华丽而无用的烟火,放的时候挺好看,但放完了呢,大家还是要回到现实,继续为了每个月的车贷和电费发愁。
那么,斯柯达会造它吗?当然不会。但这场表演的真正目的,可能就是让你在下次看到路上跑的斯柯达明锐时,心里会咯噔一下,觉得这台平平无奇的家用车里,或许也藏着一个曾经当过“雷电法王”的狂野灵魂。
你看,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就这么被植入了。它不卖车,它卖的是一个让你自我攻略的“钩子”。这才是这场大型行为艺术背后,唯一有点用的地方。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