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GL8升级新能源,比空间比动力,价格成焦点

夜色下的停车场,一辆传统的别克GL8孤零零站着。微风吹过挡风玻璃,吹得车标发亮,像是在思考某个命运的节点。几米之外,新一代GL8至境世家悄然现身。表面上看,一样的身材,一样的气场,只是那一抹按门柄即开的电控门,和车顶醒目的激光雷达,暗示着这里故事的走向已经分叉。

前几年谁看MPV,拎着大件行李的多半还认准了这辆燃油铁汉。大空间、稳定性,再加上“GL8=老板座驾”的气质,市场地位难撼。其实别克GL8本就是中国市场的定制选手:国外没得卖,纯中国制造,抓准了国人对“讲排场”和“实用兼顾”的双重执念。没想到,电动车这阵风说来就来,原本一个型号说了算的日子结束了,变成了家族迷宫。

这一次,至境世家阵仗不小。官方话术说是“旗舰新能源MPV”,其实一句话——转型求生。插电混动版,披着“真龙混动”这三个字,配了1.5T发动机加电机,账面上既能省油,又不怕动力肉。旁边还停着纯电版本,同台竞技,看着是打算把“新能源”这个概念苛刻地按进GL8的标签里去。

再往下看,车顶的激光雷达微微突兀,略带未来感,可能有点像用纸巾盒给油腻中年加个高科技滤镜,会不会显得有点刻意?芯片号称8775,摩门塔的系统,挂了蓝灯,支持高阶辅助驾驶,这下开GL8的老板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跟自家司机抢方向盘了,毕竟算法比人靠谱点,至少不会在K歌厅门口堵太久。

空气悬架、电动门、零重力座椅,宣传看得人心痒,仿佛以后等车时连屋里按摩椅的生意都要被抢一半。不过说真的,50英寸HUD,听着像是头顶能开演唱会,敲黑板,这些噱头归噱头,到底能给路上奔波的老板和打工人带来多少本质不同,恐怕还得实际验货。

新旧之争真正刺痛人心的,恐怕是那根叫“价格”的大棒。电动新贵,旗舰定位,谁都猜得到,不会便宜。老GL8燃油怎么着也算个流水线熟练工,价钱稳,工艺成熟,配件好买,修起来省事。可万一哪天新能源折腾出点小毛病,不说别的,光保险理赔就能让人青筋暴起——上次我俩法医同行讨论车险理赔新政划分,到最后险些因为新能源和燃油的维修方案打起来。倒也不是非说新能源多事,但一辆车带上“新”字,所有维修工都跟着变“学生”,早晚还得“毕业”交学费。

GL8新能源版,能不能延续老GL8的辉煌?不妨换个问题,如果你是市场,燃油和新能源怎么选?数据摆在面前,新能源MPV的火爆并不是空穴来风:人们越来越认同环保,也更在乎用车体验。可别的新能源MPV也不是吃素的——腾势D9、小鹏X9、理想MEGA,个个不是吃醋就是吃肉(当然,有些也只是看起来很能吃)。

讲真,别克没别的退路。新能源革命席卷而来,老GL8若还在原地踏步,某天可能真会成为“复古经典”;但一头扎进电动洪流,万一水不深不浅,或者新GL8忘了自己是怎么赢的,蒙头往前冲,也未必就能赢。

别克GL8升级新能源,比空间比动力,价格成焦点-有驾
别克GL8升级新能源,比空间比动力,价格成焦点-有驾
别克GL8升级新能源,比空间比动力,价格成焦点-有驾

有意思的是,GL8车主和粉丝群里已经开始分流:一派死守老燃油,毕竟“汽油味才叫味儿”;一派跃跃欲试,幻想着电动版能解决堵车时空气循环慢、油价高、驾驶疲劳那些小窗戶。至于全新GL8真的能“带个头”,至少在广告语上已经给自己垒了个小高台,“至境世家”四个字,念着好像今晚要去见岳父。但真到市场上,还得看消费者认不认。

说到底,GL8的转型,就像中年人扔掉白酒换喝无糖可乐。表面上看是顺应趋势,实际上有点心虚,也不太情愿。但人在江湖,鸡毛蒜皮也得数,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心里默念:“头顶蓝灯,千万别翻车。”

你说燃油和新能源到底谁能笑到最后?从技术角度讲,新能源的架构、维护、便利性都越来越有吸引力,但现实不是技术一言堂。消费习惯、政策走向、残值表现、维修渠道、司机心理、安全过敏——每个链条都能让结果多出几种可能。

时代变局下,老板的车要不要跟时代一起升级,还是留个念想继续开着老GL8,一念之间。反正国产MPV这一池水,被别克搅动得更浑了点。至于新能源GL8能不能刷新我们对好MPV的认知,值不值得冒险尝试,也许只有先上车的人最有发言权。至于我,作为长期围观车祸现场的那种人,只想问一句:智能驾驶再牛,堵在高架的时候,谁的零重力座椅更能治愈“人在车途”的无奈?

你要不要试试,或者说,你是等潮流淹没旧梦,还是相信经典能换个马甲再续写传奇?这个问题,交给你来回答吧。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