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ay钟志华合肥发声,安徽汽车十五五,关键规划曝光

最近,咱们的安徽省办了一件大事,让全国人民都投来了惊讶和佩服的目光。

那就是,安徽的汽车产量,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一下子冲到了全国第一。

这可不是个小成绩,简直就像是咱们身边一个平时挺努力的朋友,突然之间就成了行业里的领头羊。

okay钟志华合肥发声,安徽汽车十五五,关键规划曝光-有驾

这下子大家肯定都好奇了,拿了第一之后,后面的路该怎么走?

怎么才能把这个“第一”的宝座坐得稳稳当当,甚至坐得更出色呢?

就在前不久,一场在合肥召开的重要会议,就专门讨论了这件事。

会上,一位在中国汽车界分量极重的人物——钟志华院士,给大家详细地剖析了安徽汽车产业的未来,可以说,他给出的这份“发展指南”,不仅是给安徽看的,对我们每一个关心中国汽车发展的人来说,都非常有启发。

钟志华院士一上来,就给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汽车产业的发展就像一场球赛,之前我们拼的“电动化”,只是上半场;而接下来要比的“智能化”,才是决定最终胜负的下半场。

这话怎么理解呢?

上半场,我们解决了汽车“吃什么”的问题,从烧油改成了用电,凭借着在电池、电机这些领域的努力,我们国家,特别是安徽,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在产量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但是,比赛进入下半场,光跑得快、有耐力已经不够了,更重要的是要“会思考”,要有“智慧”。

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它会变成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机器人”,一个融合了移动、能源、数据和生活服务功能的“AI汽车”。

谁能率先造出这种聪明的车,谁才能在下半场比赛中拔得头筹。

那么,面对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智能化”下半场,安徽这匹已经冲到前面的“黑马”,要如何继续保持领先呢?

钟志华院士指出了一个核心战略,那就是要“内外兼修”。

对内,要把自家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对外,要敢于到全球这个大舞台上去竞争,去制定规则。

先说怎么练好“内功”。

我们现在虽然能造出整车,但在一些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上,比如给汽车当“大脑”的高端芯片,还有指挥全身的“神经系统”——操作系统,我们还或多或少地受制于人。

okay钟志华合肥发声,安徽汽车十五五,关键规划曝光-有驾

这就好比一个厨艺高超的大厨,但最关键的独家秘方调料还得从别人那里买,这总归是不踏实的。

所以,安徽首先要做的,就是集中力量,联合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把这些“卡脖子”的技术给攻克下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同时,一个强大的汽车产业,不能只有几个像奇瑞、蔚来这样的大型整车厂,它背后必须有一大片繁茂的“零部件森林”来支撑。

从一颗螺丝钉到一个座椅,如果都能在本地高效配齐,那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此外,还要学会挖掘新的市场需求,不能只盯着大城市。

广大的乡镇市场、结合旅游开发的露营车、田间地头的智能农机、矿山里的无人驾驶矿卡,这些都是潜力巨大的蓝海,等着我们去开拓。

把自家的“内功”练好了,就要大胆地“走出去”。

以前我们出口汽车,很多时候就是简单地把车装船运到国外卖掉。

现在这种模式已经落伍了。

钟院士提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奇瑞在巴西的做法。

他们不再是简单地卖车给巴西人,而是在当地投资建厂,建立包括研发、生产、供应链在内的完整体系,用我们的先进技术,去生产更符合巴西消费者习惯的汽车。

这就不再是简单的“产品出海”,而是更高层次的“技术出海”和“生态出海”。

我们输出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能力和标准。

更进一步说,我们还要主动参与到全球汽车产业规则的制定中去。

比如,我们能不能推动中国的充电接口标准、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规范,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如果我们做到了,那未来全球的汽车产业发展,就得参考“中国方案”,这才是真正的话语权。

okay钟志华合肥发声,安徽汽车十五五,关键规划曝光-有驾

当然,未来汽车的形态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钟院士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车能路云智”深度融合的图景。

这并不是简单地把各种功能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跨界技术的渗透,引发系统性的变革。

比如,人工智能和汽车的融合,不仅能让汽车制造更高效,更能让汽车本身变得极度“善解人意”,它能学习你的驾驶习惯,在你疲劳时提醒你,甚至根据你的心情播放合适的音乐。

再比如,汽车与交通的融合,未来道路上的所有车辆都可以实时“对话”,相互协调,交通信号灯也能智能调节,理论上可以彻底告别堵车。

钟院士团队正在研究的“智慧车列”项目,就像是城市里流动的“无人驾驶小编队”,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快速接驳,效率极高。

还有汽车和能源、汽车和城市的融合,未来的电动汽车在不使用时,可以变成一个移动的“充电宝”,把电能回馈给电网,参与电网的调节;它在行驶中收集的道路信息、环境数据,又能反哺给城市管理系统,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慧、更宜居。

这一切美好的前景,最终都要落到一个关键点上:那就是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响当当的世界级汽车品牌。

我们现在虽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产量也遥遥领先,但在世界顶级汽车品牌的行列里,我们的位置还比较靠后。

这就好比我们是武林中人数最多的门派,但还没能出一个公认的“武林盟主”。

这正是安徽乃至全中国汽车产业下一步需要奋力突破的方向。

钟院士建议,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像奇瑞、蔚来那样,不仅要把车卖出去,更要把技术、服务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带到全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汽车的魅力。

政府则要当好“服务员”,优化港口、自贸区等平台,为企业出海铺平道路,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全球顶尖的人才和研发机构,为产业升级注入新鲜血液。

更重要的是,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技术领先、模式创新的标杆产品,用几款“明星车型”来树立品牌形象,提升整个安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钟院士的这番话,为安徽汽车产业从“规模领先”迈向“质量、效益、能力全面领先”指明了方向。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简单地追求数量上的“大”,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实现内涵上的“强”。

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稳固住已经取得的领先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够辐射全省、带动全国、影响全球的强大汽车产业生态。

这不仅关乎一个产业的未来,更关乎一个地区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命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