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辅助驾驶系统供应商来说,最大的“敌人”已经出现,并且几乎毫无悬念。
本周,宝骏华境S正式亮相,这是上汽通用五菱和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定位大6座SUV,全系标配华为乾崑ADS 4驾驶辅助系统 、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乾崑车云HUAWEI IVCS,并首批搭载华为舱内激光视觉(Limera)。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年3月,由卓驭(原大疆车载)与宝骏联合开发的灵眸智驾3.0系统刚刚亮相宝骏享境。在此之前,灵眸智驾完成了从1.0到3.0版本的升级进化。
公开信息显示,灵眸智驾3.0搭载高通SA8650计算平台,这也是卓驭从2.0版本的TI TDA4平台首次切换升级,算力也进一步升级至200 TOPS,支持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
按照此前高通和卓驭的说法,这套成行平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面向ADAS和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驾驶系统硬件成本。同时,通过集成泊车和行车域控制器并搭配简化的硬件配置,实现具备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此后,基于SA8650平台,卓驭又拿到了红旗的量产项目,上车红旗天工系列。不过,同样也是好景不长。华为再次抢单,与红旗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打造全新车型。
公开信息显示,华为与红旗合作的首款车型命名为“红旗9系”,定位旗舰车型,预计于2026年上市,搭载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及乾崑车云服务等华为全栈智能化技术。
「带动一批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崛起」,也成为本轮华为与数家车企(非鸿蒙智行体系)在全栈智能化技术层面进行深度合作的切入点。但同时,这也对Momenta、卓驭等玩家产生巨大的压力。
高端车型,意味着高价值;而中低端车型,自然是“抠成本”。
实际上,去年开始,不管是上汽、广汽还是长安、东风,都在加大与华为的合作力度。这也让不少中小供应商此前拿到的定点项目,在PoC阶段戛然而止。
2024年11月,国内一家辅助驾驶初创公司—鉴智机器人与岚图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包括极致性价比中阶NOA方案、高阶端到端智驾大模型。
几个月后,2025年3月,鉴智机器人武汉办公室落成,并举行了华中区域总部启新仪式。按照官方通稿,这是深度融入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服务岚图智驾战略的关键举措。
但与此同时,岚图与华为的合作正在快速推进。
就在鉴智与岚图签署战略合作之前,华为与岚图合作的首款车型—全新岚图梦想家在2024年8月正式亮相,这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的MPV。
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华为与东风的合作历史悠久),再加上岚图梦想家在MPV市场打开销量密码(2024年累计销量85697辆,成为当家花旦),双方的合作关系迅速升级。
2025年7月12日,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在2025岚图用户之夜上表示,正在与华为开展更加深度的合作,推出一系列全新产品。同时,未来全系产品都将搭载华为智能辅助驾驶。
有意思的是,「将继续与岚图等标杆客户深度合作」,仍然被鉴智官方再次强调。此前,有爆料称,鉴智和岚图的合作关系至少还会持续三年。
而在刚刚结束的成都车展上,2026款岚图梦想家亮相,除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4,还提供了鲲鹏智驾2.0的配置,也就是鉴智参与的地平线征程6E合作项目。但从公开宣传的资料来看,华为方案仍是岚图官方主推的亮点。
从2025款梦想家配置来看,华为乾崑智驾版本的价格高出鲲鹏智驾整整3万元;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7月,梦想家华为版本的交付量占比约40%。
这意味着什么?
按照地平线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由于中高阶产品占比提升,地平线产品解决方案的单车价值量水涨船高,同比提高近七成,拉动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总收入较去年同期翻3.5倍增长,营收7.78亿元。
此外,在A股和港股的上市公司,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相关业务的毛利率普遍在10-20%之间;尤其是中低阶方案竞争激烈,对毛利率压力持续存在。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低阶智驾方案由于技术门槛低,价格竞争已经白热化。而在高阶市场,一方面,真正具备能力的玩家数量屈指可数;另一方面,解决方案的终端品牌效应已经出现,比如,华为乾崑智驾。
同时,行业巨头不断加码软硬件全栈能力,甚至在芯片层面的自研布局,也在不断拉开和中小供应商之间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Momenta要布局芯片自研的目的之一。
同样是在东风猛士,智驾大陆Luna高性能前视一体机拿到订单,但东风猛士与华为的深度绑定合作,也意味着智驾大陆的后续机会具有挑战。毕竟,隔壁的东风岚图也已经选择All in华为乾崑智驾。
就在本月初,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宣布,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交付量,正式突破100万辆。而到目前为止,达到这个指标的,仅有特斯拉和理想的自研方案。
在用户使用数据层面,截至2025年7月底,华为乾崑辅助驾驶总里程达到40.5亿公里。2025年7月份,人均辅助驾驶里程达到699公里,是业界平均水平的2-4倍。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在NOA细分市场,第三方供应商份额统计口径,华为乾崑辅助驾驶方案交付量接近30万辆,是Momenta和卓驭的两家之和。
此外,类似比亚迪、零跑这样定位的车企,还在寻求两极化突破。一边着手中高端市场的突围(比亚迪的腾势、仰望,零跑也准备推30万元价位车型),另一边则是继续夯实低价位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这意味着,延伸至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中低阶方案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挤压。相比而言,高阶市场依然受到车企的追捧。这也可以从赛力斯的财务数据,可见一斑。
受问界M9等高端车型销量增长带动,赛力斯在营收同比下降4.06%的情况下,实现归母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同期,整车销量同比下滑15.77%,但50万价位的问界M9上半年销量则是同比增长6.28%。
这也有了文章开头部分,上汽通用五菱、红旗等品牌纷纷选择在高端车型选择上车「华为」方案,而后者在国家相关标准制定以及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几乎是占据绝对的上风。
而价格战,同样已经在高阶市场打响。
今年6月,华为通过官方渠道再次宣布对HUAWEI ADS乾崑智驾高阶功能包实施限时优惠,活动期为2025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一次性买断价从原价3.6万元降至3.2万元,优惠4000元;年卡订阅费由7200元下调至4999元,优惠2201元。
此前,华为的智驾功能在2024年也进行了两次降价促销。同时,随着上汽尚界首款新车上市亮相,华为智驾系统将杀入20万元级别,这对于同行来说,更是巨大压力。
尤其是随着合资品牌陆续开始上车NOA,市场竞争白热化程度更是加剧。“方案上车规模的突破,势必大幅降低早期搞研发投入的平摊比例,进而持续拉低上车成本。”
如今,华为已经完成首个百万辆级高阶智驾上车,地平线喊出了HSD城区辅助驾驶千万级别量产目标,留给其他玩家的空间正在缩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