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这事儿,跟谈恋爱越来越像?
喜欢的,不一定能娶(买)得起;能买得起的,外观又让人“爱不起来”。
尤其是宝马5系,本来是无数中年男人的“白月光”,如今却成了评论区的“修罗场”。
有人说它“自毁家门”,有人骂它“丑得像韩国车”,还有人感叹,“宝马的运动魂,难道真要交给历史了吗?”这让我忍不住想问一句:到底是宝马变了,还是咱们变得更挑剔了?
翻翻最近的5系新车消息,堪称一场大型互联网人民公审。
正脸双肾格栅像打了玻尿酸一样横着拉宽,大灯反着长成L型,尾灯“像自主品牌”,内饰31英寸8K大屏,直接把后排小朋友养成“电竞少年”,家长们在前排开,后排孩子追剧打游戏,家用氛围直接拉满。
动力嘛,2.0T加48V轻混,插混、纯电一个都不少,空间比上一代大,行政级的舒适配置全都安排,只不过底配配置还一如既往的“抠门”。
一句话总结,宝马5系变得更大、更智能、更像个移动客厅,也更容易被吐槽了。
说实话,这种大变脸谁看了不迷糊?
有人问,“一辆宝马,不能又帅又运动还豪华吗?”我以前也天真地这么想过,现在才知道,天下哪有鱼和熊掌都能兼得。
汽车设计师不是神仙,宝马也不是许愿池。
你要科技,氛围感、色彩灯光全都给你加满,代价就是“驾驶者为中心”的纯粹感被稀释。
你要空间大、后排舒服,外观就得更气派,线条也容易变得“油腻”。
谁还记得小时候理发要求“两边铲青,中间留长”?
等到自己娃要理发了,才明白爸妈当年为什么一句“剪短点,好打理”把你理成了蘑菇头。
其实宝马的变化,不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升级打怪”吗?
从二十岁骑山地车,三十岁开小钢炮,四十岁琢磨后排老板键,五十岁琢磨纯电和插混。
你以为自己很坚持,结果被现实狠狠教育一把——一代代5系车主变了,宝马也只能跟着变。
这波新5系上场,谁还在乎“鸡腿档把”有没有手感?
年轻人只想要大屏、智能化、氛围灯。
家庭用户更关心后排影音、老板键、迎宾光毯。
那些还在念叨“直六自吸”“运动底盘”的老同志,终究成了少数派,顺便在评论区刷个存在感。
话说回来,宝马真的变得“不宝马”了吗?
先别急着下结论。
底盘支撑、路感、转向精准这些精髓还在。
只不过悬挂不再那么“硬核”,动力也被排量和环保政策掏空了一些。
你要想找以前那种人车合一、油门起飞的快感,只能买M Power或者530Li高配了。
但你真要问,今天买5系的中国新中产们,真的还有多少人每天下班“深夜绕三环”,飙弯找刺激?
更何况,市区堵个半小时,弯道再精准也没用,倒是后排能追个剧、座椅能通风,才是解决内卷的最大慰藉。
有时候,宝马自己也挺委屈的。
外观变了,被骂“变味”;配置不加,被骂“抠门”;加了氛围灯和大屏,又被嫌“丢了灵魂”。
宝马设计师估计夜里都得抱着天使眼大灯流泪:“你们到底想要啥?”其实想想,谁不是这样?
你年轻时觉得头等重要的东西,过几年看不过是一个标签。
当年嫌父母土,现在轮到自己穿秋裤了。
宝马把7系的内饰氛围搬到5系,不过是认清市场后的一次“自救”——你们要的,我都给,灵魂?
你们觉得贵,我就降级到选配。
这世界就是这样:卖情怀的都倒闭了,卖科技和功能的才活得滋润。
当然,吐槽归吐槽,真香还是会发生。
你说宝马5系“丑得像韩国车”,可真让你选车,看看预算、看看后排、看看配置,还不是老老实实交了定金。
就像段子说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谁还没被新款5系的B&W音响和8K大屏迷惑过?
至于那点“运动情怀”,下班堵在高架上一脚油门一点用没有,还是稳稳地坐着听音乐,才是成年人的清醒。
我也不是不懂怀旧。
“鸡腿档把”“直六自吸”“后驱操控”,这些都是属于上一代人的青春。
可青春是会过期的,汽车行业这么快,宝马不变行吗?
再不变,光靠标志和情怀,买单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要不怎么说,奥迪变成“电动车”、奔驰成了“网红车”、宝马转型“商务兼家用”?
时代选择了他们,他们也只能选择妥协。
最后我倒想问一句,你说宝马到底该坚持运动,还是顺应潮流做全能选手?
其实答案早就写在你们的评论区里:有人痛骂灵魂不再,有人追捧科技加持,有人说“难看”,有人交了定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票,厂家能做的,就是投你们所好——偶尔装一装情怀,主要还是看钱包。
说到底,买车的,是你,不是你青春里的自己。
你要的是运动,还是全家其乐融融,抑或只是想感叹一句“宝马也老了”?
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为哪种选择买单。
你觉得全新5系到底值不值?
留言聊聊,咱一起开喷——反正,宝马也不怕我们骂,怕的是我们连讨论都懒得参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