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份理想i6、问界M7新车发布,10月份预计有超20款重磅新能源车型亮相,国产传统车企与新能源品牌齐头并进引发关注

9月里,理想i6和问界M7刚放出新品。我身边几个同行都开始私聊,10月又有超过20款新能源车型要亮相。这数字,让人忍不住咋舌。传统车企和新能源新势力都不甘示弱,市场竞争更白热化了。

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奇瑞这些重量级选手,跟零跑、哪吒这样的新兴品牌一起发力。零跑这次拿D19出来真是压力山大。据说价格上杀得特别狠,想当一回价格屠夫,听起来有点像是直接搅局者的味道——毕竟,新能源版块销量冠军的位置目前基本被它牢牢把握。

继9月份理想i6、问界M7新车发布,10月份预计有超20款重磅新能源车型亮相,国产传统车企与新能源品牌齐头并进引发关注-有驾

我和一个老朋友聊到这事,他是某4S店销售,说:零跑现在走量真心快,店里反映客户提车周期短得很,续航和智能配置的口碑倒是普遍挺认可的。这倒让我对零跑的产品力多了几分信服。销量靠价格砸出来的长远性,就得打个问号了。你们觉得降价多还能撑多久?

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笔记,发现在这些新车发布的阵营里,比亚迪最有看头。尤其是它那台据说能跑750公里的纯电SUV,数据在同价位里实属少见。虽说厂家的续航数据有水分,但相比起那些官方标称400多公里的对手,要狠不少。长安和吉利主要还是主打整体均衡,续航和智能化都吊打传统价格亲民车型,但碰到高端智能配置和长续航,他们表现得就有点不那么激进了。

这让我想到研发流程里的一个小细节。车企想折中续航、智能和成本,像在做三明治,一层层往里加料,但不是想加就能随便加。芯片、动力电池这些硬件都得跟供应链谈判,价格低了材料和服务就跟不上,车的质量难保。你看零跑硬是把价格砍下去,底盘和做工要不缩水点不可能。工厂的供应链节点不可能每一家都像理想那么自己条件好,这就决定了价格战输赢有时候是规模经济叠加议价能力的游戏。

继9月份理想i6、问界M7新车发布,10月份预计有超20款重磅新能源车型亮相,国产传统车企与新能源品牌齐头并进引发关注-有驾

顺便说个我半年前和一位供应链老兵的聊天记录,他当时喊话:很多传统车企就是没把握好供应链的痛点,以为砍价就能赢,结果产能不足,交期乱成一锅粥。这话,现在看来,零跑有可能是极端压缩成本的成功样本,不过长远看,能不能持续供应稳定的零部件还是未知数。(这段先按下不表)

反观长城和奇瑞,它们这次凭借新能源全系换代,侧重智能驾驶和交互体验,并且砍成本没那么狠,估计更靠技术升级来拉动销量。这样的打法也挺让人放心,毕竟我自个儿很忌讳买台性价比太低的新能源车,永远担心半年之后的维修难题。朋友开过奇瑞的新能源,到现在没有出过大毛病,就一家用车体验的样本,但滋味挺实打实。

对了,我突然想起来,上星期去看了场新能源车展,用展馆工作人员那句话说,今年底才是真正考验供应链和技术储备的节点,毕竟很多车型虽然现在喊得响,交付压力也同步抬高,谁被卡供应链也就凉凉了。有情绪的,感觉车企不光得拼研发,供应链就是隐形冠军,坑一了百了。

继9月份理想i6、问界M7新车发布,10月份预计有超20款重磅新能源车型亮相,国产传统车企与新能源品牌齐头并进引发关注-有驾

这里面,销售和用户心理变化值得深究。我个人觉得用户对新能源车的野心越来越大,续航不再是唯一准绳,智能化程度、体验感、甚至品牌背后的产地和故事都开始影响购车决策。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买新能源的人,第一问已经变成你车芯片从哪儿来?而不是单纯比电池容量。那种硬件无价的认知,看似细枝末节,但真能决定二手保值率和续航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说回零跑D19,没人细算过,按当前市场电池成本价格,大概百公里成本在20元上下,毕竟电池是新能源车最大变数。我猜零跑这车实操下来,肯定不能保养特别便宜,换个模组啥的也难说。嗯,这点还是后面想想再说吧,太多假设。

想问问你们,如果手头上真有钱,拿20万块钱预算,是去买零跑这类价格屠夫,还是多花几千块买个技术更成熟、供应链更稳的传统新能源车?我倒是挺犹豫的。

继9月份理想i6、问界M7新车发布,10月份预计有超20款重磅新能源车型亮相,国产传统车企与新能源品牌齐头并进引发关注-有驾

换句话说,这些月来的热闹新车发布,不只是电动车的更新换代,更叠加了汽车供应链的大博弈和用户心态的转向。说不定10年后的语境里,咱们聊的可能就不是车子本身,而是后端那张张看不见的配件订单和芯片协议。

突然记起,之前跟修理厂师傅闲聊,他感慨你看现在新能源车,到场维修多,差价大,哪个车能混得开还真不好说。不少新能源车企冲销量,牺牲售后服务的现象,他正眼中不像故事。

所以,我说的这堆话,和你想象中的新能源热潮大不一样吧?你最在意的是哪一点,续航?智能?还是品牌背后复杂的供应链博弈?

继9月份理想i6、问界M7新车发布,10月份预计有超20款重磅新能源车型亮相,国产传统车企与新能源品牌齐头并进引发关注-有驾

等你回复,咱们继续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