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车40分钟,手里那杯咖啡都凉得不想喝了。前面那辆本田飞度,车主小李用一种半急躁半无奈的语气跟旁边乘客说:哎,这速度,和我早上穿西装绑领带没区别,都憋得慌。我心想,这活儿大半个一线城市里的人天天都要过,怕是心头那几口闷气,早就积成了矿。
刚才跟修理厂老陈聊了下,他说这段时间城里堵得更凶了,尤其早晚高峰,估计增长在12%上下(这数据是他根据自己店的修车量和客户抱怨大致估算的,样本不算大,但挺有参考价值)。他还补充,你看,这么磨人劲儿,像我们这种供应链紧张的车厂,本来还想放量多卖点车,结果大家连车都不好使的劲头,谁还乐观?这话让我又想到,研发过程中,很多车型设计初期压根没考虑到城市里这种断断续续的慢行,供应链那种零件的精准对接跟堵车一样精准,一环扣一环,一环松了,质量就跟堵车里的情绪一样,来了个爆发。
提车的氛围真变了。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买的那辆全新沃尔沃XC40,现在店里的30%顾客年龄掉到28岁以下。年轻人买车,是把车当第一个家,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你说同价位的凯美瑞,他朋友的体会是:实操起来,凯美瑞坐久了腿疼,尤其是后座,真得去按摩店放松下。换成XC40那种设计,就感觉舒服多了。实际体验级别差,还有供应链那边,北欧品牌在主动升级内饰材料供应链,强调环保和舒适度,成本上去,但消费者认可度也跟着涨。
说回堵车穿着的问题。别说西装,我那天开宝马3系堵车,穿了紧身牛仔裤,屁股都快夹抽筋了。旁边一哥们儿车厢里穿的竟然是套真丝睡衣,我当时脑袋一歪,以为他是刚参加完某个网红派对。哥们,睡衣开车不冷吗?我脱口而出,他笑说,堵得动?你觉得穿真丝西装行吗?这话戳中了我。堵车那种局面,谁穿个正装还不难受,尤其像北京、上海这种地方,早晚各个方向堵四五十分钟都常见。难怪某短视频上的睡衣出街挑战,播放量破五千万,不只是噱头,大部分年轻人心里都认同。
那会儿我翻了下笔记,竟然有人统计过,堵车期间司机体感压力直线上升,30分钟以上,心跳率和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说难听点,这比轻度运动还累。这不怪年轻人受不了。不少人开始改造车内环境,比如换更亲肤的座椅套,或者备一条小毯子,直接在车里随时充电看剧。好玩的是,我朋友那小卖部老板说:现在卖的不是汽油或车载用品,卖枕头和眼罩的越来越多,这消费链又变得魔幻了。
这个趋势还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去年一批车企推的半自动驾驶系统,好多研发细节没人说,以为能缓解堵车苦恼,但实际用下来,操作界面复杂,反应不够灵敏,加剧了油门刹车踩错的状况。倒不是技术本身不好,更多是供应商之间协调没搞好,好比做一个拼图游戏,少了一块边缘,整体功效大打折扣。甚至有销售说:买这系统的客户30%反映用起来比手动还累,车厂差点急死。我当初吹这技术有点大了,这块先收回来,毕竟技术普及还在试错阶段。
换个角度聊聊渠道。小型汽车城那帮二手车商,普遍反映,现在买家对车辆即插即用的期待值变高,年轻人看重车内娱乐系统的升级,时间碎片化和堵车结合后,车载智能硬件成刚需。而传统4S店的体验,跟消费者的需求掉了节拍。比如同价位宝马X1,某家4S店提供的导航系统更新慢,软件反应滞后,而旗舰版车型的安卓互联反应灵敏,使用更便捷。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镜像功能卡顿,堪比堵车时换挡失误一样惹人火。
你说说,这光靠供应链端的努力够不够?其实远远不够。厂内研发流程得跟上,比如早些年,我就见过一个车型车型设计晚期才开始考虑车内舒适度调整,引擎振动传到座椅上都没细算,结果试驾反馈爆表,改动成本翻倍。说白了,这供应链和研发就像一场合奏,节奏错乱,出错的就是司机给乘客留下的那点不舒服。
以前我写过类似文章时,强调过年轻购买力崛起的观点,似乎让人觉得所有年轻人都愿意花高价换舒适。这回换个角度看,可能我漏了个细节——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他们更愿意先保证日常堵车里的基本松快,然后才考虑品牌形象和高端科技。说白了,这不完全是重金打造的豪车理念能解决的问题,是城市堵车生态下养成的新生活惯。
刚才翻笔记还发现一条挺有趣的细节:不少奔驰E300L的车主里有近27%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个年纪的买家,是不是也在悄悄重塑着豪华车的定义?他们更在意的是车内温馨感和实用性,而不是传统大Boss形象的那种硬气。这领域的供应链调整,我估计不少零部件设计都得从感觉豪华转向日常舒适,这也是不小的供应链挑战。
突然有点好奇,你平常开车堵车的时候,会不会也调整衣服裤子,偷偷松口气?比如我,身边朋友都投降了,高跟鞋脱了,西装外套放副驾驶座。甚至有人干脆备上一套舒适衣服,塞进后备箱。汽车设计师会不会开始默默加班,抛弃花哨的材料和复杂的裁剪,转而研究堵车睡衣的穿着感受?(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们是在不变的拥堵中寻找一点点舒适感,这种变化微妙却极具成本意义。你想啊,假设一台车日常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共计每年3万元,其中30%-40%源自刚刚那种车内舒适度设计带来的乘坐体验和维护。加上堵车带来的驾驶压力和油耗增加,30%的增幅马上就是5000-6000元的变动,这数字光放纸上不算大,放在预算里,对一家车厂来说,就是资源的大考。
这也让我思考,下一次短途出行,是不是除了准备好耐心,或许换套衣服,摸摸方向盘上的材质,也是一种小确幸?在堵车这么普遍的日子,穿啥开车可能比开什么车更值得琢磨。难怪朋友说:奔驰里穿真丝睡衣开车,反正堵着,能舒服点就行。
那你呢,下次堵车,你会不会试试换套真丝战袍?还是就惯憋着,忍着?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