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S800这个销量真是太猛了,9月份直逼1900台,真心让人惊讶呀。市场上那些百万级豪车,加起来都没它卖得多。这事,反映出新能源豪车市场的潜力其实远超预期。以前我一直觉得,豪车市场那点销量都是豪车厂自己吹的,但尊界S800用实际数据告诉我们,确实有人吃得饱的。
我记得上次路过某城市的展厅,看到那尊界S800的车,外观做工比我想象中还要精致。那天还和朋友打趣:这车摆那儿,跟个豪宅一样。车身线条流畅,没有那种塑料感,前脸处的细节雕琢,尤其是灯组,做工还真是用心了。尤其层次感很强,比起那两三个玩概念、空气悬挂的概念车,尊界S800素质直线飙升。
你说,制造一个这样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车,不光是外观漂亮就完事儿了。研发环节才是真战场。这车能拼出来的技术其实不多:比如它的电池包布局,采用的是尊界自己研发的固态+液冷冷却系统,续航在空间里算是中等偏上的,估计到手也就500公里左右吧。这个续航数值,和市面上那几款热门新能源车比,其实是不落下风的。
你知道吗?我查了资料,那个电池 pack其实就像装修房子一样——空间布局很重要。要最大化利用车内空间,避免膨胀的感觉。像我朋友曾说:你这车装电池,空间都不剩几个座位了。但尊界S800反而能做到不错的平衡——空间利用率高,电池包合理布局,车内的地板平整得让人觉得像个家用SUV。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尊界S800的成本控制还是挺聪明的。用一些国产电池的剩余材料拼凑,虽然整体成本比一线供应商低个十几块钱,但效果还不错。现在供应链的紧绷和涨价,影响的不仅是车企,还包括供应链的每一环。
这让我想到,很多人可能会问:利润率谁在压?供应链会不会影响出货量?1、2年前,我在后厂店随便跟个修理工聊,他就说:现在换一块电池,光料价就涨了20%,还得排队。哪怕你有技术,也得面对涨价和缺货的现实,这对于像尊界这么新的小厂,压力不小。
说到渠道,我记得商业里也常比喻水流。渠道不稳,就像水如果流不好,建筑就不稳固。尊界S800能有这么好的销量,除了产品自身硬,还得靠渠道铺得挺宽,像我认识的华东某4S店、二手车市场都开始摆上了它们的展架。有点意思的是,车企似乎并不怎么吹牛皮,反而是买车人的口碑在拉动销售。毕竟,车贩子那帮人,最懂消费者心理。
也有声音——比如有人在朋友圈喷:哄懵大腚——我猜测大概是有人觉得尊界这个品牌名不够配的话题吧,毕竟尊界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江淮这个名字的确掉了点价。要我说,把厂名改成尊界汽车,宣传会不会更酷?但问题也在那:这名字,谁告诉你尊界就一定能代表高端?最关键的还得看实际表现。
有件事我还真没想到:这车在我们这种18线小县城居然还能遇到两台都未挂牌的尊界S800。我跟朋友调侃:未来是不是得考虑把它开到大城市?他笑:你觉得这车能撑得起大城市的眼光吗?我倒觉得,豪车是不是越土越有质感,还真不好说,不过你要我说,最开始看到别人的车时的感觉,确实都带点‘乡土气’。
这事让我联想到我在某车友会里看到个说法:十月一节后,股市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反应。你们想过吗?大节之后,尤其是节礼日,很多人心里其实是新车要涨价啦,但实际销量可能还是被情绪左右。
(这段先按下不表)
折中来看,尊界S800能快速爆火,我猜主要靠的是市场对高端新能源的期待,和性价比的引导。再怎么说,三四个月后,三位数销量不是说说就能达到的。这,真算是一个小奇迹。
你觉得,这么火爆的局面还能持续多久?还是有人会说养车成本高,保值率比起传统燃油车差远了,我猜测,没细想过的问题,才最有意思。
这车的百公里用油(其实是电耗)大概在15千瓦时左右,算个粗糙数字,市场平均值,屏幕显示大概是6毛钱一公里吧。正常用车,价格要比买燃油车贵点,但以新能源的节能环保,还算值。唯一没想到的是,像我认识的某个销售,曾经跟我说:要买尊界S800,前提得有点‘钱’,保值率这块,要是合理点,或者一两年后还得值个七成,还是挺心疼的。
这一切都还只是猜测啦。毕竟,后来我还发现市场上,能买到二手尊界的车,交易价格基本跌到九成以内——这是业内相对保值的表现吗?我也不敢断言。
不过回头想想,尊界的这个爆发式增长,跟品牌的自我塑造和市场的情感需求也是挂钩的。有的人潜意识里,就是愿意在家门口尝鲜新东西。对我来说,以后是不是得多关注,一辆车除了用车体验,还能代表一种新认知呢?这点,我挺喜欢。
你心里有没有那种如果有一台高端电动车放家里,外观够气派,骑出去就会吸引眼球的想法?
话说回来,这个市场的变化,有点快,快得我都还来不及琢磨,尊界S800的三个月销量还能稳住不?谁知道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