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押宝新款MPV,供应链忙排产,用户体验成考验

副驾驶忙着调音响,后排孩子嚷着要水,车窗外凤凰树下,有人抬起手机对着一辆长着“LED大脸”的豪华MPV拍照。座舱里,一盏氛围灯把座位切成一小块私人舞台——没人关心引擎型号,每个人都自顾自地在自己的“领域”里活着。而距离“造车新势力”中那个跑得最远、跌倒得最疼的名字——贾跃亭亲自背书的FF Super One交付,还有最后两个月。

此刻,车间里的一个细节点很能说明问题:供应商的零部件刚刚付完钱,紧接着就是生产倒计时。很多人喜欢用“爆单”形容新能源车的发布会,其实更准确点,应该用“死亡推演”形容这些新品的上线过程——每一份合同、每一个零件,都是一串“如果事件”:如果钱没到,供应商可能不发货;如果零件不到,测试和量产就不可能启动;如果测试出问题,产品就要大修,排产表像骨牌一样塌掉。每一步都得拼运气和前期的“人脉积累”,就像在实验室里挤牙膏,能不能挤出来,不仅看力气,还得看牙膏口有没有断。

从官方最新披露的信息来看,这次Super One已经冲出PPT阶段,走进了实打实的量产前夜。台面下的技术验证、量产排程、供应链管理,每一环都是日夜加班、踩着线上会议链接堆出来的。贾跃亭在内部信里自称“倒计时”,但没说具体是哪一天开始。不难理解,他这次比谁都谨慎——媒体早已把日历盯在年底,如果晚一天,人设就彻底崩盘。

有意思的是,Super One发布时最吸睛的不是动力参数,而是一整块点阵LED前脸,能动画、能吸猫驱狗、还能放表情包。营销玩到这个份上,比起科幻,倒是有点“网红夜市小商品”的既视感。有人在网上问:“玩这么多花活,后排到底坐得舒服不?”语气像极了小时候家访时家长问班主任,“看着聪明,作业都写了吗?”技术上的噱头终归要回到用户体验——老百姓买车,最关心还是“实用不”,炒概念要是落不到座椅、空调、静音、通风这些底层细节上,最后就成了“朋友圈炫图专用”。

关于用户画像,FF的说法有点意思。他们“主打明星、商务大佬和多孩家庭”。表面看这三类人有重叠,但其实很微妙——明星要气场,商务要稳重,多孩家庭看重空间和安全,把这三类糅一起的产品,最后可能什么都不能极致。说白了,谁都想收割,但资源、定价和工艺堆到一起,FRP得要比方程式还难排队。所以,分四、六、七座,分纯电、混动,听着很全能,但“广撒网”背后的底层逻辑考验的是团队对核心市场的判断。真能像之前贾老板那台超级跑车FF91那样开出冲击波?还是又一出续命?

我个人没太多热血,做刑侦这么些年,喜欢盯细节。一个新品牌的生死成败,有时候藏在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比如供应链能不能准时到货、第一批车是不是真的能全数下线拿去测试、线上直销和众筹参与到底怎么落地。这三道“质量关”有点像刑事案件的物证采集、现场推理和法庭质证,每一步都少不得琢磨。尤其是,开年说交年尾的车,大家都听多了——理想不敢年初答应的事,小鹏都不信年底能做成,蔚来也只敢半年展望,而贾老板这回直接把交付节点写进全网,大伙只能算他胆大。

很多媒体都喜欢问,“这一次,贾跃亭能否重启人生?”我倒觉得,这只是外部聚光下的重演小游戏。FF本身不是那种快餐品牌,也不是路边摊,一款近乎“All in”式质押信用的MPV,将在一个极端不确定的时间点和极端分散的目标人群中抢地盘,要成,说难很难,要败,有点容易。技术迭代、资本容忍、用户忠诚,三要素中只要有一块掉链子,局面就很难收拾。

不得不说,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MPV需求天差地别。国内明星不缺带司机的定制座驾,商务人士真正做决策的很少像开会一样开车。而多孩家庭?在限购限行的城市,MPV天然是冷门,能在车库多停一辆都算本事。硬杠用户画像像刑警画嫌疑人素描图纸——太系统的、理论上的,和现实永远差一截。真有那么多复合型用户?也许有,但不会集中在同一批购车名单上。

再说,目前FF提出的线上直销和用户共创,听起来像是“PPT造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个口号,足够圆滑,也足够虚,说白了就是让需求猎奇,但回到量产,能实现的永远有限。一万个需求,最后能跪着落地的,就一两个。而且,真正高端的用户要的是独一份体验,不一定会在朋友圈晒着自己怎么“共创”了一个车灯。剩下的,交给社交媒体自嗨吧。

贾跃亭押宝新款MPV,供应链忙排产,用户体验成考验-有驾
贾跃亭押宝新款MPV,供应链忙排产,用户体验成考验-有驾
贾跃亭押宝新款MPV,供应链忙排产,用户体验成考验-有驾

我看多了案子,心里习惯性盘算证据链和动机。FF这次大阵仗背后,是不是仍然有“信用续命”的成分——用新项目带动新融资,用新融资填老窟窿,然后循环往复。老实讲,能活着走到最后、成功交付并不是玄学,但也不只是高举高打。关键是,能不能挺过每一天的现金流“警戒线”,能不能熬过每一轮舆论“脱敏期”。

最后,车如其人。有野心、爱冒险、披着“破釜沉舟”的自嘲滤镜,但回到现实,还是得扎实落地,“不交车一切白搭”已经是共识。贾跃亭是赌性极强的人物,但赌桌上,掷骰子不代表能一直开出六。供应链能不能顶住,测试数据能不能硬气,用户是不是真能等得起,这一轮没准还能看场大戏。

这个结局当然还没写完。交付表象下,是一个复杂的信用、信心及财务狙击战。至于最后*Super One能不能重塑贾跃亭的“信用人设”?到底会不会兑现“年底交付”?你觉得,他这一次还会“造梦成真”,还是又多一台“PPT永动机”?*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