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210公里,脑子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已经飞出去了。
这个速度下,风是墙,视线是线,任何一个微小的晃动,都可能让你和你的爱车,以一种非常不体面的方式,成为次日新闻的头条素材。
现在,想象一下,在这个速度下,方向盘往右打死,不等轮胎冒烟,立马再往左回满……这不叫开车,这叫投胎。
可就在前不久,有台叫腾势N9的大家伙,就把这套“投胎动作”给完整做下来了,还顺便拿了个中汽研认证的世界纪录。
车,毫发无损。
这事儿离谱到什么程度?
离谱到你把行车记录仪视频发朋友圈,底下评论都得是:“哥们儿,哪家特效公司做的?求推荐。”
我那些开了几十年车的老伙计们,嘴里总念叨着一句“让速不让道”。
这六个字,是当年他们在没有ABS、没有ESP的破桑塔纳里,用青春和冷汗换来的生存法则。
高速上窜出来个程咬金,你敢掰一把方向,车就敢给你表演个原地起飞,然后自由落体。
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脚刹车踩死,把命运交给轮胎和路面的摩擦力。
这套逻辑,没毛病,它是那个机械时代的唯一正确答案。
但现在,时代这趟列车,好像没等他们打招呼就呼啸而过了。
腾势N9玩的这一出,专业上叫“鱼钩测试”。
这名字听着挺人畜无害,实际操作起来,就是要把车往死里整。
它专门模拟那种“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的连续紧急避障。
国际标准是时速80公里能过就算你牛,汽车界的操控标杆保时捷卡宴,成绩是82.4公里,妥妥的尖子生。
可腾势N9呢?
210公里。
这已经不是考试了,这是直接冲进办公室把出题老师的饭碗给砸了。
我知道,肯定有人已经在屏幕后面开喷了:“国内限速120,你搞个210的测试,有毛用?炫技给谁看?”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就想笑。
这就好比你问一个登山家,为什么要花几百万去爬珠峰,明明坐缆车也能上山。
兄弟,有些东西存在的意义,就不是为了让你“日常使用”的。
这叫“安全冗余”,一个听着特装的词儿,翻译过来就是:你平时用不着,但关键时刻能救你的命。
你永远不会在高速上开到210,但当你以120的速度巡航,前车毫无征兆地爆胎,变成一坨移动路障时,腾势N9能完成极限避障的这份底气,就会瞬间转化成让你活下来的能力。
它保证了你在慌乱中猛打方向时,车不会变成一个失控的铁陀螺。
安全这东西,没人嫌多,就跟你永远不嫌自己命长一样。
那这台“高速不倒翁”到底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它的底子确实硬,一堆听着就唬人的高强度钢和一体化车身技术,让它跟个移动堡垒似的。
但真正让它敢跟物理学掰手腕的,是一套叫“易三方”的电子系统。
你别把它想成什么高深的玩意儿,你就把它想象成有三个反应超快的小精灵,分别控制着三个电机,后轮还能偷偷自己转弯。
在你手忙脚乱打方向的那0.1秒里,车上的传感器早就把各种数据传给了这帮小精灵。
它们一看,“卧槽,这人类要完”,于是瞬间开会,毫秒之内就拿出了方案:左边的轮子加点劲,右边的轮子收着点,后轮再给你扭个微小的角度……一套眼花缭乱的操作下来,那个要把你掀翻的力,硬生生被一股反作用力给抵消了。
整个过程快到你根本感觉不到,等你回过神来,车已经稳如老狗地回到了正轨。
所以啊,你看,“让速不让道”这条老规矩,本质上是我们人类在机械极限面前的一种妥协。
我们的反应速度、我们的驾驶技术,终究有个上限。
但现在,当算力介入,当车比你的大脑转得还快时,很多经验就显得没那么可靠了。
腾势N9用一种近乎蛮横的方式,把汽车安全的标准线往上提了一大截。
它不是在炫耀自己跑多快,而是在告诉所有人,尤其是那些欧洲老牌劲旅:我们对安全的理解,可能不在一个维度上了。
这或许比刷新一个冷冰冰的记录,要来得更有意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