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全行业的格局都在悄然改变。数据显示,仅今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达到了128.4万辆,同比增长16%。而其中,纯电车型以83.5万辆的成绩完成惊人突破,同比增长竟然高达32%。曾经备受期待的增程车型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销量寒潮,仅卖出了10.4万辆,同比大跌14%。更令人震惊的是,纯电大三排SUV的崛起,不仅以暴增200%的惊人增速打脸增程车型,还让业内专家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增程车型是否正在走向市场的尽头?增程车型为何风光不再?这场争夺战的背后,又隐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怎样的未来图景?
增程VS纯电:究竟谁更强?原本以为增程车型是在夹缝中找到了一席之地,但显然,市场并不这么随意让主角退场。有人说,增程车的用户是“有选择焦虑的骑墙派”——他们担心纯电车型续航不足、充电不方便,但又想摆脱燃油车烧油贵的烦恼,因此选择了增程车型这个“中间方案”。
现在的现状却呈现出一幅相反的画面。蔚来ES8、乐道L90这样的纯电大三排SUV以压倒性的优势强势登场。蔚来换电站覆盖550座城市,换电仅需3分钟,比加油还快;主要车型续航轻松达到600公里,跑长途再也不需要绞尽脑汁规划充电路线;更让人心动的是,跑500公里的纯电成本仅为燃油车的10%左右!试问,这么香的配置,对抗增程车型岂不是易如反掌?
但,增程车型真的会因为纯电的崛起而逐渐退出市场吗?一场新能源汽车江湖的激烈对决,正悄然展开。
发展部分
逐层剖析这场巨变,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增程车型用户流失的核心原因在于“过渡价值”的丧失。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70%的大增程用户将转向纯电,而增程车型若不尽快适应市场变化,等待它的只能是份额被纯电的强势挤压。
这并不是无凭无据的预判。蔚来ES8的市场反馈异常火爆,预售10天吸引了15万组试驾用户,其中竟有35%是来自增程车的车主。更让人惊叹的是乐道L90上市首月订单破万,超40%的用户来自增程阵营。一些增程车型经销商甚至直言:“来店里的客户中,有28%明确表示正在对比纯电大三排SUV。”这种市场行为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与消费者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增程企业的“逐渐沉寂”。虽然增程车相对较少的续航压力曾经一度吸引了不少用户,但纯电车型的技术升级让这个优势显得微不足道。像蔚来的换电技术,解决了消费者对于充电慢的痛点;跑500公里的成本更是让纯电用户马上愈发满意。这样一曾经增程车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被纯电车型从根本上击穿。
多方声音的交汇,带来了表面的平静。有人就认为,增程车型的销量下降不过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正常曲线”。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洗牌和淘汰,优胜劣汰是经济规律。
市场背后的暗流并不简单。尽管纯电车型迅速崛起,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毫无瑕疵。在偏远地区,充电设施仍不够完善,长途驾驶中“不敢去偏远山区”的问题仍待解决。而在插混车型领域,尽管销量同比下降2%,它们的用户需求依然稳定。很多人选择插混车型,目的就是补足燃油车和纯电车的不足,这种中间选项的市场空间短期内不会完全消失。
更重要的是,增程车型并非毫无反击手段。随着纯电大三排市场的进一步竞争,部分增程企业正在尝试通过技术升级来留住用户,比如增加增程系统的功率,优化能效,甚至将汽车智能驾驶功能做到极致,以此开拓新需求。
表面上似乎纯电已经全面压制住了增程,但实质上各方势力仍在僵持,谁也没有真正宣布胜利。我们很难说,这将成为某方碾压性的胜局。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战局会这么僵持下去的时候,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却悄然出现:增程车型面临的市场危机比大家想象得更加严峻。
某些纯电车型企业开始以实际行动颠覆规则。蔚来和比亚迪宣布计划加速布局自家换电站的建设。光是蔚来,从550座换电站扩充至1200座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未来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偏远地方,充电难的问题几乎将不复存在。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变革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技术创新成为纯电车型继续加速狂飙的引擎。业内传闻,未来主流纯电车型中,续航有望增加至800公里,而充电效率有望提升至“10分钟充满80%”。这个数据几乎让增程车失去了反手之力。
最令人震撼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增程车企的领导者转向纯电领域,我们发现许多传统车企的研发投入正在悄然向纯电迁移。现如今,甚至有企业在试探直接减少增程车型的生产线。
这也许就是市场抉择吧:要么跟上技术推广和用户需求的步伐,要么被迫转身离开,从此退出主流舞台。
市场的平息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完全破除。试驾人数的激增虽然表面上赢得了纯电大三排的风头,但深层次的问题还在。新能源整体销量的上升确实是一大进展,可背后也潜藏着隐忧。无论技术如何进步,电动车的生产成本仍然偏高,导致新款车型的售价居高不下。不少消费者坦言,尽管对纯电车型感兴趣,但却在价格面前望而却步。
现在大规模布局换电站是否会带来超高的建造和维护成本?对于车企而言,可持续运营的能力至关重要,而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
更糟糕的是,各方车企针对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彼此相争不下。从增程到插混再到纯电,似乎每一种布局都勇气可嘉,但也乱花迷人眼——消费者反倒越来越不知道该选谁。他们的心思逐渐复杂,也愈发挑剔,这让本该是市场格局清晰的大三排增量争夺战,变成了一场多方博弈的混战。
回过头来我们是否可以认定增程汽车注定会退出历史舞台?未必这么快。当初被认为是汽油车过渡方案的纯电车型,如今摇身一变反压增程车型一头。但在竞争如此充分的市场中,技术从来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最终决定成败的关键,还是离不开用户对技术、服务和性价比的综合选择。
我们也必须谨慎对待所谓“不可逆的趋势”。纯电车型虽然拥有技术优势,可它仍旧面临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制约,想做到全面收割还是相当困难的。至于增程车型是否会完全被挤出市场?与其论断它“无可救药”,或许也该留点时间看看其未来的技术革新和转型努力。
既然纯电车的技术优势如此明显,那增程车的用户迟早会“被迫告别”?一个产品的寿命究竟由什么决定——技术、用户还是市场规则?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